龍鳳來+張中社+劉玉鳳+胡普輝+張永良+杜曉軍+姚奔
【摘 要】以國內外學生核心技能培養研究文獻為依據,以學院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為依托,對高職現代學徒制背景下中藥制藥專業學生核心技能的構建和實施進行探索。按照專業核心技能構建與實施有機結合的原則,系統構建了中藥制藥專業基于學徒制背景下的核心技能標準體系,強化了學生核心技能培養途徑,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學生核心技能;構建與實施
隨著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先生獲得2015年世界醫學或生理學獎,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在2017年7月1日的正式實施,中醫藥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中醫藥產業的核心領域——中藥制藥行業面臨機遇的同時,更是面臨產品質量升級、人員素質提升等諸多挑戰。鑒于中藥制藥行業良好發展機遇和社會對中藥制藥專業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前瞻性的在2003年就開設了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并于2011年開始在該專業實施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中藥制藥領域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為本地區和省內外中藥制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多年來,我院中藥制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始終以職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主線,以學生核心技能為培養重點,通過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和“學徒制”人才培養雙途徑,為培養職業素養高、專業核心技能強(擁有一技之長)、創新能力突出的中藥制藥行業優秀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1 核心技能的含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最新第六版的解釋:技能是掌握和應用某種技術的能力。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練習而形成的趨于完善化、自動化的智力活動方式和肢體動作方式的復雜系統。對于職業從業者應具備職業核心能力,而即將畢業的高職學生,其職業核心能力就是所學專業的核心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就是本專業的崗位關鍵技能,必須通過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實踐操作訓練后獲得的,其他專業不能替代或不具備的技能[1]。中藥制藥技術專業核心技能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來說是崗位工作技能的核心部分,掌握了專業核心技能的新員工直接可以上崗工作,有利于減少制藥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
2 核心技能的構建
2.1 定位專業面向的行業領域
我院中藥制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扎實的中醫藥學理論知識,熟練的中藥飲片炮制、中成藥生產、檢驗和質量控制實操技能以及中成藥推廣應用的銷售能力,同時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行業默會知識。能夠從事藥政管理,藥事服務,中成藥生產、檢驗、銷售以及與大健康產業相關的中藥保健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技能公民(包括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兩方面)。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專業面向為中藥(中成藥、中藥飲片)生產、經營以及服務三大領域。
2.2 梳理行業領域的崗位群
通過調研、分析制藥(中藥)行業目前的產業鏈情況,梳理出行業領域的崗位群主要有中藥飲片炮制生產崗位群、中成藥生產崗位群、藥品經營與管理崗位群和藥品用藥指導服務崗位群四個方面。
2.3 對照不同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務
在學徒制試點過程中,從不同合作企業中按照一定標準遴選企業一線實踐專家,召開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實踐專家研討會。舉出從“初學者”到“專家”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一般不超過5個階段;每一個階段舉出3-4個有代表性的任務,且代表性工作任務應該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工作任務具有普遍性,二是工作任務在個人職業發展經歷中具有重要性,三是工作任務要有完整性和具體性[2]。
2.4 構建專業核心技能標準
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的清晰描述,建立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核心能力目標。通過專家教師聯合企業實踐專家,在學徒制實際工作任務中逐步構建能夠實現完成核心能力目標的核心技能點和操作標準[3]。同時,核心技能的描述應該具備:一是與典型工作任務緊密對應,二是要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三是應設立核心技能的考核與評價級別。
3 核心技能的培養
3.1 實施校內項目化教學是學生專業核心技能培養的前提
開發基于專業核心技能的情景化教學項目,在專業導師示范指導下,開展以學生參與為主的項目實踐操作活動,形成以“導師不動、學生動”的教學情境。同時,設計的情景化教學項目可以屬于一門核心課程范圍,也可以跨越多門核心課程。最后還應該始終堅持“項目設計——實施——評價——信息反饋”良性循環原則。校內項目教學的實施有力的保障了核心課程在“做中學”,為核心技能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3.2 在企業中學徒制典型工作任務是學生專業核心技能培養的主要載體
典型工作任務是職業領域中具有普遍意義的代表性工作任務。在制藥行業,主要以“輪崗式”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務。且典型工作任務從完成“程序性任務”過渡到能完成“蘊含問題的特殊任務”,使學徒從工作任務的“邊緣性”參與逐漸過渡到“合法性”承擔,從一名“生手”脫變為“能手”。通過學徒制師帶徒的形式有效的培養學生專業核心技能。
3.3 以“導師制”和“導生制”交互運行是學生專業核心技能培養的關鍵
學生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應該避免“放羊式”的管理。重點通過“導師制”和“導生制”交互運行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核心技能培養質量。 “導師制”主要指在學校項目化教學和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兩方面,采取學校導師演示指導和企業師傅崗位指導的形式培養學生核心技能。但是,特別是在學校內的培養過程中,校內教師不能有效滿足指導學生的技能訓練任務的需要。為此,在校內實訓室開放的條件下,有必要通過“導生制”模式,即同專業高年級學生定時指導低年級學生來有效完成核心技能訓練。有力的填補了“導師制”一種模式的缺陷,使兩種制度交互運行,最終促進學徒制背景下的學生核心技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Z].2005.
[2]勞耐爾,趙志群,吉利.職業能力與職業能力測試[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趙鵬飛.現代學徒制“廣東模式”的研究與實踐[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