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霞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游戲;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4—0080—01
大多數學生、家長都認為體育課是以“玩”為主的,所以教師就應該利用學生這個“玩”的心理并結合主教材來進行游戲練習。大家都知道游戲在體育教學中,以它豐富多采的內容,生動活潑、有趣的組織形式,深受廣大學生歡迎。因為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潑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動作技術、鍛煉身體、提高素質。
一、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并不十分喜歡上體育課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外在形式的整齊劃一,限制了學生個性發展。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謂的心理曲線而進行教學,從而忽視了學生接受知識、技能的主體功能,使學生“練而無趣”;其次,為了考核、考察的達標要求,教師拼命地把體育課上成基本身體素質課,使學生“練而無味”;再次,教師的“內功” 差,教學觀念、教學手段、教學內容長期不變,頑固僵化,不能順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學生“練而無勁”。如此教學,導致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使體育課質量每況愈下,停滯不前,學生的體育意識淡薄,體質水平下降。
二、對策
1. 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好勝和積極上進的心理特征。如果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能啟發調動他們學習鍛煉的積極性,根據每次的教學目標,適當貫穿帶有競賽性的游戲項目來配合教學,就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練習動作的興趣,使他們在緊張活躍的競賽中提高練習次數,鞏固技術動作,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培養興趣,而且還可以鍛煉意志、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如:對于50米快跑,過去就是一味強調練習次數,時間一長,學生覺得又累又討厭,教師可改變教學方法,利用游戲和競賽的方法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體操棒或實心球進行跨步跑,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速度和步幅。
2. 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年級進行教學。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跨度較大,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教學業務,擴大知識面,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個性化“需求”中探索、發展。
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都知道要認真上好這堂課,但課堂上都會情不自禁地違反紀律,這主要是由于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集中,所以上課時很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擾,同時他們的自控能力水平還處于一種較低的狀態,不可能在40分鐘內有意強制自己集中精力認真上好課。所以教師就更應該利用游戲來結合主教材進行教學。例如,可采用童話形式,把兒童非常熟識和喜愛的小貓、小兔、小狗、猴子、小雞、小密蜂等編成故事內容進行教學。再如,可用“老貓 ”教“小貓”學本領為主線,用投擲羽毛球、雞毛毽、紙飛機等代替擲沙包、壘球,這些內容不僅學生練習興趣高,也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過去就是利用沙池,學生排隊練習,練習密度和成績都很低。由于貫穿了游戲教學,可使學生的成績和練習密度都有較大的提高。
還有,可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態和動作進行練習,在練習中帶一些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兩手放在頭的兩側做兔子的耳朵,然后雙腳向前跳,跳之前問學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樣動的呢?”然后先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動一會兒,接著教師又說:“看誰跳的動作最好、距離最遠,誰最象小兔子。”這樣,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增強他們的好勝心理,最后再進行練習,使學生能主動練習,不覺得累和討厭。但有些教材并不能全部都運用競賽性的游戲。
在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課堂的準備活動總是不認真做,做得不夠充分。在室內課再三強調準備活動的作用,但是學生也是覺得討厭。針對以上的情況,教師就應該利用棒操、球操、沙包操以及一些舞蹈動作來代替,使學生一開始上課就有興趣。
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游戲,玩這種游戲的人應該是很快樂的。在體育課中能有效地貫穿游戲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排除學生的“逆反心理”,更有利于提高其他學科的教學質量。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