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琴
【關鍵詞】 高效課堂;導語設計;提問;
有效性;個性化;教風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3—0047—01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在高效課堂的改革下,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并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高效課堂的認識。
一、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課堂導入是一個重要步驟,筆者認為導語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語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激發興趣,設置懸念??鬃釉f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毙W語文課文內容很豐富,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 突破重點,切忌生硬。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因為過于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3. 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景與氛圍。小學課文絕大部分是情景交融的美文,因此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 課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主動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問方式的有效性。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并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定的水平。
3. 提問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1. 提倡學生合作學習?!昂献鲗W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升,自主學習地位更加突出。
2.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拿作業批改來說,過去全都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后來筆者改變了這一做法。如,下午到校早了,筆者就利用休息的時間與學生一起拿出20分鐘來改家庭作業,這些改作業的同學相當負責,要求也特別嚴格,偶爾還會因為分歧的地方爭論得面紅耳赤。之后,筆者常在班上開展集體批改作業的活動,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新認識,并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
四、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1. 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教師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教師課堂上,學生會如沐春風。
2. 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學習。因此,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
3. 講究營造教學氣氛的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語文高效課堂的前提。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多種要素,但最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總之,當教師容易,當好教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教師應努力鉆研教學,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而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心血。
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