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惠琴
【關鍵詞】 大班額;有效課堂;自主探究;合作;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3—0057—01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班額成為困擾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問題,在當前大班額教育的環境下,如何構建高效課堂,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攻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注重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便于管理操作,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全面發展。
一、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教育和因材施教。大班額環境下,一個班級五、六十人,做到“面向全體”就是要將每一個學生平等看待,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但學生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才能使學生在各自現有基礎上有所提高,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處理好整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時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
教學時,教師需要讓全體學生都能夠達到最基本的教學要求,能夠認識生活中現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滲透分類思想和建模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這就需要視不同學生的情況給予不同的要求,體現因材施教的理念。如提到平行四邊形,有的同學可能直接在大腦中就構建出平行四邊形的模型,也有的學生需要通過動手畫才能得到模型。剛開始教學時教師不要操之過急,通過不斷的訓練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處理好“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大班額環境下,教師要想組織好課堂教學,就需要將班級內的所有學生按照同組異構的方式進行分組,以發揮出小組合作的重要作用。老師將學生按每組4人或6人進行分組,設置組長和副組長,他們既可以對本組成員進行作業的檢查與指導,又可以協調組內成員參與課堂活動,真正發揮分組管理合作共贏的作用。但合作需要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全面考慮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自主活動和交流,避免出現課堂只是部分優生表現的現象,教師還需根據不同學生的表現進行合理評價,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學圖形面積時,教師可以放手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各小組成員先自主探究不同的解決方案,然后由小組長安排交流,展示出自己小組探究與合作的成果。在合作交流環節,對組內成員得出的錯誤結論,組長也可以提交出來進行全班討論,這樣就可以提醒其他學生,避免出現相同的錯誤。如有的學生雖然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幾種規則圖形,但題目中沒有相關的數據求出面積。在此活動中教師需要明確的重點是,他們的方法雖然是不可行的,但可引起我們的思考,對我們的學習也是有價值的,這樣做錯的學生就會消除不安,從而更加樂于自主探究。
三、處理好“培優補差”與“全面提升”的關系
大班化教學不能講求整齊劃一,最主要的目標是提高優等生、推動中等生、轉化后進生,這樣才能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班級教學中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既要做好“培優補差”工作,還要確保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這就需要教師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組織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如在教學圓時,教師可以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優等生需要在把握公式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公式,并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等生需要熟練掌握公式,并會解決實際問題;后進生則需要記住公式,并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不同目標的前提下教師為學生設計出不同的練習題,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教師可以讓優等生探究任意圓心角的扇形的周長,中等生求半圓的周長,后進生強化周長的計算。這樣就可讓學生在達到自己已有水平的基礎上向更高一層邁進,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總之,構建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是教學的永恒追求,在大班額環境下更需要教師進行探索與實踐,尋找出切實可行的策略與措施。通過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可以將大班額分解成多個小的單位,這樣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不同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實現課堂高效。
(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2016年課題《大班額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6]GHB0697)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