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保堂
【關鍵詞】 物理教學;課題提問;意義;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3—0065—01
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而且還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發學生智能,調節學生思維節奏,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提問的意義以及應注意的問題。
一、提問的意義
1.可以集中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教師應以授課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用一個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問號”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把學生的思維拉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培養思維的品質。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概念提出一些題意明確清楚的實際問題,誘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克服盲目情緒,對提高學習效率、突破教學難點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學生一般認為理應如此的地方,可提出與常規看法相悖的問題,并組織學生展開深入討論,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同時引導學生對已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索,或以題目本身提出疑問,或變換題目的條件,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誘發學生發散思維,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3.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總是和語言分不開的,課堂提問便是培養學生學科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如,在做演示實驗的過程中,筆者是采用邊做邊提問邊讓學生回答的方法。在此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提問的要求
1.問題的設置要有針對性和科學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熟悉教材,問題的設置要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授課前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內容和方式,所提的問題要針對本節教學內容,具有典型性,不能過于隨意。語言的使用要有科學性、預見性、規范性,必須準確、嚴密。同時還需要深入了解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這樣設置的問題才能引發學生思考,才會讓學生身臨其境,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
2.問題的設置要有趣味性和啟發性。提問要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所以,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性,并盡量使用自然、親切、平和、鼓勵性的語言。提問的方式要迎合學生興趣,使學生樂于解答。
3.問題的設置要有適應性。問題的設置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是學生通過思考能夠解答的問題。初中學生不但年齡小,而且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較強,在課堂上喜歡回答問題,從而表現自己。這就要求教師設置的問題要適合學生回答,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幸福感。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基礎、心理特點及年齡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4.問題的設置要有藝術性。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準確把握所要學習的知識要點,將所學知識問題化,將設置問題層次化,然后步步跟進,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提問。提問時的語速不宜過快,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除此之外,設置的問題還要能引起爭論,激發起思考的欲望。爭論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通過爭論得到的結論,學生會印象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的講解所無法達到的。容易引起爭論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現實與物理概念不一致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設計一些這樣的問題供學生思考。
5.問題的設置要有普遍性和選擇性。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和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難度不同、梯度合理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目的地選擇提問對象,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使他們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上經過努力回答出來,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進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