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原
【關鍵詞】 物理教學;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3—0067—01
所謂的探究式教學,主要是給出學生一定數量的已知條件,并且在“大膽假設、小心論證”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完成知識的總結與積累,教師只是從旁稍加指點。實踐證明,這樣教學,減少了教師的強制性干預,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近幾年,探究式教學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認可,在很多科目當中都積極得到落實,整體上取得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做法。
一、探究與講授相結合
探究式教學在應用的過程中,并不是特別簡單,有很多原則需要遵守,也有一些固定的規范不能被徹底打破。物理是一門深奧的學科,對教師和學生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在應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探究與講授相結合,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一,教師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需要提出具體的探究內容,要切合物理定理、公理等等,讓學生在相關條件的引導下,探究出正確的結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第二,學生的探究方法、探究能力是有限的,整個過程有時會出現偏差,有時會表現出一定的不足,教師應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指導和干預,在充分肯定學生成績的同時,還要委婉地指出不足。在相互溝通的情況下,最終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探究與講授相結合,是探究式教學必須經歷的過程,一定不能有任何的忽視。
二、探究能力培養要分階段完成
高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保持著逐步深入的特點,各項工作的開展并不容易。為此,建議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將探究能力的培養分階段來完成。當下的很多學生,無論是在思維能力上,還是在動手實踐上,都表現出了較多的優勢。可是,如果一味地按照學生思維來完成學習,并不能在最終得到理想的效果。可見,探究能力的培養,應該良好地劃分階段,在不同的學期達到不同的目標。第一,基礎探究能力的培養應該在2~3個月內完成,不能在時間上過分拖延,否則會導致學生嚴重依賴教師,在很多方面都不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第二,深度的探究能力的培養,則應該在4~7個月內完成。高中學生已經擁有了較多的知識基礎,同時在個人能力上也得到了肯定。此階段的物理教學,一方面是深化知識、豐富體系,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學習上得到更高的鞏固。深度探究能力,需要重點發揮個體學生的特長能力,從而保持成績、能力、素質的共同進步。
三、課內探究的適當延伸至課外
就高中物理本身而言,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還必須在課外方面有所努力。物理科目本身就是一門“實踐出真知”的科目,如果僅僅開展課內的理論學習,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學生掌握的內容也會與生活存在嚴重出入,此時對學生造成的不利影響,違背了探究式教學的初衷。筆者認為,教師在實施課內探究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發現學生遇到的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往往就是課外探究的很好素材。學生剛開始進行課外探究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探究方法方面的指導,不斷鼓勵、表揚學生 使其能快速進入科學探究的神圣殿堂。當學生適應了課外探究,并有了濃厚的興趣后,教師就可以逐漸放手,讓學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如果學生在課外探究中有什么困難或想法,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博客與教師聯系,讓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中止。總之,課外探究是學生獲取自然科學知識、提升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它對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創新能力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適時選用教學方法。
本文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展開討論,從得到的成果來看,該項教學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整體工作值得肯定。今后,筆者將對探究式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并運用多元方法開展教學工作,確保完成教學任務。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