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教師從熱愛和尊重學生出發(fā),以積極的情感,引人入勝的教學語言和手段,去激發(fā)和誘導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情感,撥動學生的心弦,振奮學生的精神,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使學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感染,進而形成情緒記憶,促成信念的產(chǎn)生和行動的轉化。
關鍵詞:思想品德;情感化;教學策略;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92-01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情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就是知、情、意、行諸要素的變化過程,情對人們的行為起著巨大的支配作用。在教學中,若師生雙方心意相通,便較易完成教學目標;若雙方情感交流發(fā)生阻礙,那么知識的交流也會受影響。因此,通過溝通思想、轉變學生情緒應該是值得重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應用情感教育進行教學?
一、促進師生的情感交融
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情感教學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才能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喜歡老師、尊重老師,使學生由喜歡思品老師而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關系中,老師起主導調(diào)節(jié)的作用。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
首先,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表情動作要體現(xiàn)平等、民主。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微笑都會感染學生,使學生情感愉悅,精神振奮。老師要善于用眼睛表達自己的情感信息,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教師還要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給學生送去不同的眼神:當發(fā)現(xiàn)有學生注意力分散時,用目光去暗示、提醒;當學生回答問題時膽怯、畏縮,用目光去鼓勵、支持;當學生犯錯誤時,目光應嚴厲而誠懇;當學生有所進步時,應換成贊許、信任的目光。
二、以情導課
導語是教師引導學生向新的知識領域進軍的第一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鉆研,學會讓導語飽含激情、充滿活力、放射出靈性的光芒。把學生領入到帶著興趣、帶著問題、蓄勢待發(fā)的境地。我們應該注重在導語上創(chuàng)設情境、點燃激情。例如在學習《認清基本國情》“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中的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一框時,采用配樂詩朗誦的方式:在薩克斯獨奏《回家》的背景音樂中,教師深情的吟誦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學生在情境的渲染下很容易產(chǎn)生情感共鳴,主動性很快被調(diào)動起來。在情感的調(diào)動中,學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對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僅僅屬于認知、理性的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和人格的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再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
三、課堂上要善于調(diào)節(jié)情緒,以情動人
青少年學生的情感具有極易受感染的特點。教師強烈的感情會使學生受到感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加深對教材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教學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以此感染學生,調(diào)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tài)。
教師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的、有感染力的教材,通過真摯動人的情感表達來激發(fā)和喚起學生的情感,陶冶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例如,教師在講"人性自私論不符合歷史現(xiàn)實"時,給同學們敘述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現(xiàn)出來的真人真事。地動山搖。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只護衛(wèi)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幸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恒……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zhèn)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后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落淚。他就是譚千秋,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此時此刻,學生們無不被這動人心弦的故事所打動,相信不用教師多說,學生們也會明白,人性并非是"自私"的。
四、課堂中要以理育情
認識是情感產(chǎn)生的基礎。一般說來,認識越豐富、越深刻,情感也越豐富、越深刻。政治課要講得學生愿聽,聽后相信,教師就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把道理講深講透,要揭示出事物的本質(zhì),不能就事論事。只有那些深刻的道理才會引起學生的共鳴,并在腦子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例如,教師在講,"世界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時,給學生講同樣的一場春雨,對踢球的少年來說,不是一件好事。而對于農(nóng)民來說,春雨貴如油。教師對這一分析,一定能幫助學生準確、牢固地掌握"世界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
五、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的生命和靈魂,無論是用實際生活去印證和理解基本理論,還是運用所學理論去分析證明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都需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了解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初步學會應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在講到初二“人與自然不和諧之音”時,請同學去搜集學校周圍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其危害,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個活動,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也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增強自身的環(huán)保意識和觀念,注意保護環(huán)境,達到知和行的統(tǒng)一。其次,要引導學生通過新聞媒體了解國家大事,關注祖國的建設和發(fā)展,關注世界風云變幻。利用黑板報編寫每日要聞摘記,增強學生的政治敏感性;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結合熱點話題,去分析理解教材內(nèi)容,使學生體會到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性,逐步用所學的理論去分析實際,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因素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情感體驗,構建情感化的思品課堂,精設教學過程,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而富有生活化的課堂氣氛,關注每位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倡導情感積累,努力實現(xiàn)認知過程的情感化,使認知和情感和諧發(fā)展,使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得以充分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