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周
[摘 要]在學校的一切教學活動中,每個教學班上都或多或火的存在部分學習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后進生。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是我們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它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能否順利完成和實現。本文主要探究在學校教育中如何界定后進生;物理教學中后進生轉化的意義;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從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考試方法、 實驗教學、學生人格形成等方面來研究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后進生; 興趣; 轉化 ; 自信心
一、物理教學中如何界定后進生?
在學校的一切教學活動中,每個教學班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部分學習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后進生。物理教學中的“后進生”指在我們的物理教學中,在學習范疇上的因不積極進取,不按時或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而導致學習跟不上,學習成績特別差的學生。需要強調的是,后進生不是指由某些遺傳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應遲鈍、腦功能輕微失調 (多動癥)等等的兒童,也不是指已經走上犯罪道路、“反社會行為”的“問題兒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導影響下形成的特殊學生,即所謂的“雙差生”——在品德和學業兩方面都存在不足的學生。
“后進生”就是素質發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對滯后的學生,是就某個學生群體而言的相對概念。通常情況下最突出地表現在品行和學業成績等方面相對滯后,“后進生”既指素質發展相對滯后的個體,也指素質發展相對滯后的群體,轉化后進生工作面臨的不僅是個別人,還可能是一部分人。在科學發展觀的視野下,用素質教育的標準來看,“后進生”與“非后進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
二、物理教學中后進生的特點表現
1.后進生的成績不好,對學習喪失興趣,對教師有疏遠情緒;大部分后進生的智力一般,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對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正確性往往持懷疑態度,喜歡與同學互相校對答案;在合作學習中與其他同學存在著顯然的差異性,缺乏信心和動力,思維遲鈍,知識貧乏,語言表達能力差。
三、物理教學中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每一所學校都存在后進生,然而,在鄉鎮農村中學中,后進生的人數最多,可以說,后進生時刻圍繞著鄉鎮農村中學的教學,從我從教六年來的體會感到,后進生對學習產生逆反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態度懶散,是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的一大困難。后進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對從教六年來物理教學中后進生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物理教學中后進生的形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概念、公式、物理量模糊不清:不能用物理語言再見概念。公式、物理量,不看課本,分不清誰是誰,概念與概念之間聯系不起來。例如:學習了一年多的速度公式,s、v、t三個物理量還模糊不清,遇到計算時亂套公式,導致計算出錯。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自學能力差:尤其在鄉鎮農村中學中,大部分學生基礎差,所以索性不學,破罐子破摔的現象極其嚴重,學習積極性日益低下,不去主動學習。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是上課混下課,下課出教室,過著這種日夜循環的日子,從不把學習放在心上,讀書被動,無自覺性。
3.課堂缺少解題的積極性: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若無其事。不能找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不能回答教材中敘述的問題。解題過程沒有步驟,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不肯動腦筋,總是漫不經心,避而不答。
4.教師布置的練習、作業,不主動完成,照抄現象嚴重。課后不復習,不愿弄清所學的內容,馬虎應付。遇到題目,不加思索,不能說明解題的依據,不能說出這些作業是哪些知識點的運用,不想尋根問底。解題時不遵循一定的步驟,解題過程沒有邏輯性。不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作業或試卷。
5.不重視考試,缺乏競爭意識。抱著我反正不會做,可有可無的態度參加考試。不愿認真復習、馬虎應付,考場上睡大覺,綜合題索性不做,交白卷了之。
四、物理教學中轉化后進生的方法策略
1.在教學中首先要注重培養后進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接受教育。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驅動學生學習的最根本動力。強烈的學習興趣才能轉化為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恒心和毅力。因此,面對中學生應利用一切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1)要讓學生感到這個學科有用。如在進行“密度測量”教學時,提前讓學生了解密度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先了解密度的應用不僅可以計算質量,而且還可以計算體積,還能鑒別物質。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濃,聽課情緒會更高,求知欲望會更強,并且能盡快掌握密度測量的方法。從簡單的生活常識煮飯、燒水到自然現象中的霧、露、霜的形成,以及火藥發明、原子彈、人造衛星的上天等物理常識著手,使學生懂得學好物理知識是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2)要注重課堂導入的新穎性、藝術性。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更是如此。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感因素,讓他們達到一個欲罷不能的境界,使學生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就可大大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那么我們就能使整個教學活動很好的展開和有效的落實,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要注重課堂氣氛的愉悅性、和諧性。初中階段學生在心理上并不成熟,情感易受環境影響。因此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認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心理素質,關心學生生活和學習情況,切實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放下老師的架子,并以朋友般的態度關心、愛護、感化他們,堅持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這樣,學生內心才會感到教師可親可敬,學生自然會對你敞開心扉,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上、生活上的問題,及時解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日漸高漲。
總之,讓學生學好物理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對此,物理教師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學生,使師生之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學生喜愛學習物理,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的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系,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并注重在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形成較強的學習動力。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要使不同類型學生獲得程度不同學習上的成功,以此保證各類學生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只要我們肯努力,肯多幫助后進生,相信他們一樣可以變得優秀,我們的汗水也不會白白流失,付出終會有回報。
參考文獻:
[1]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李保軍. 學周刊. 2016(1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