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紅
摘要:目的 探討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風性關節炎反復住院患者應用的效果,探索更規范、更有效的宣教方法。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住院患者69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和教育組3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教育組采用集束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后對痛風性關節炎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出院指導依從性及疾病復發率的情況。結果 教育組患者對痛風性關節炎相關知識掌握水平、出院指導依從性較對照組均顯著提高,且隨訪1年該病復發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風性關節炎反復住院患者應用的效果肯定,值得推廣。
關鍵詞:痛風性關節炎;反復住院;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0-011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uster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recurrent hospitalization of gouty arthritis,and to explore more standardized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teaching.Methods 69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34 cases)and education group(35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education group using cluster health education,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health education on gouty arthritis disease related knowledge,guide the recurrence compliance and disease rate of discharge.Results The level of related knowledge and the compliance of discharged guidanc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duc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follow-u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follow-up of 1 year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patients with gout arthritis is sure to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Gouty arthritis;Repeated hospitalization;Health education
集束化健康教育是指在循證醫學的基礎上針對某種難愈的臨床疾患制定的一組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其每個措施都經臨床證實能夠提高患者結局,這些措施共同實施比單獨執行更能提高患者結局[1]。痛風是一種由于嘌呤代謝紊亂、產生過多尿酸及(或)尿酸排泄減少,并在體內蓄積沉淀的一組代謝性疾病。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最常見的首發病癥,常表現關節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關節功能障礙。病程反復、纏綿不愈,最終導致關節破壞,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活質量,患者大多數需要帶病生存,對社會、家庭造成過度的經濟負擔,患者常常多次住院進行病情控制,依賴住院期間的治療和護理,但無法達到長期穩定控制發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為了強化健康教育效果,我科開展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對因該病多次住院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科住院、平均因該病在各醫院住院2次以上且依據美國風濕病協會(ARA)1977年制定的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確診的患者69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教育組35例,兩組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誘發因素、病程及經濟條件經統計學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教育者均為管床護士。對照組進行常規健康知識宣教。教育組按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1知識需求評估 通過與患者和家屬溝通,重點了解、分析導致以往及此次病情加重的原因,結合目前患者的實際情況(疾病狀態、身體狀況、已了解的知識、學習能力)制定健康內容。
1.2.2健康教育形式 采用集體教育、個別教育、重復教育、健康教育處方、參觀走廊宣傳欄等多種形式。①集體教育:責任護士可將自己所負責的具有相同健康問題的患者集中到一起,進行小講座或知識問答式教育,此方式教育面廣、效率高。②個別教育:可根據每個患者不同時期不同的健康問題,利用巡視病房隨機進行教育。這種方式針對性強。③重復教育:適于記憶力差、文化層次相對低的患者,能增強患者的記憶力,使患者真正能掌握健康教育內容,并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④建立宣傳欄:在病區內建立簡易的健康教育宣傳欄,張貼科室編寫的標準健康教育內容,患者及家屬隨時去看、去學,再加上護士的專業指導,最終達到掌握的目的。⑤健康教育處方:科室編寫了痛風性關節炎的健康教育處方,內容為疾病的診斷、定義、發病原因、臨床表現、防治、護理措施等,大小適中,攜帶方便,也可懸掛在健康教育宣傳欄內,讓患者和家屬都受益。
1.2.3健康教育內容 ①入院常規的宣傳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包括入院疾病知識宣教、用藥指導、心理指導、飲食指導、檢查指導、休息、活動、康復指導等。②從醫行為的教育: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人從未對誘發痛風性關節炎加重等因素采取過預防措施,較多的患者不能按痛風性關節炎護理的特殊要求去做[2],有些患者愿意實施自我處置,護士應進行強化教育,使患者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并增加患者對醫囑的依從性。③生活方式指導:多數內科疾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患者對相關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疾病的康復、預后[3-4]。本組患者病情加重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即為不良的生活方式。習慣養成后較難糾正,應幫助患者分析利弊,做出取舍,有意識的改變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列出家庭和環境的誘發因素,列出出院后自我監控計劃,選擇合理的飲食、起居;明確出院后繼續用藥的目的和意義,教育過程中要寬容接納,靈活多變,注重實效,不拘于全部目標實現。④出院、就診指導:出院前期,應進一步強化住院教育內容,并正確評估患者出院后可能發生的變化。特別提醒患者嚴格飲食,并定時、隨時、及時就醫、使之達到理想的康復水平。強調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對及時接受治療的影響,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有關節疼痛、發熱、活動受限下列情況及時就診,以能正確復述異常癥狀為目標與患者建立聯系。
1.3觀察指標
健康教育內容掌握程度的評定:兩組患者均在出院前1 d應用自行設計的該病的相關知識(包括該病病因、誘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護理要點、心理護理、用藥知識、預防原則等10項內容,每項10分)調查問卷進行測試,80分以上為好,60~80分為中,60分以下為差;依從性評定:兩組患者均在出院后1個月左右應用的自行設計的出院后遵醫行為(內容包括按時服藥、合理飲食、合理休息、功能鍛煉、治療原發?。┑恼{查問卷進行電話隨訪,5項能完全按要求去做的為完全依從,否則為不依從,介于中間的為部分依從;復發率統計評定:對所有入組患者均隨訪1年,統計復發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水平及出院指導依從性的比較見表1,教育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痛風性關節炎1年內復發情況比較見表2,教育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教育已成為醫療、預防和保健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5],對于提高患者的防病技能和最終改變患者的行為具有重要作用,是影響依從性的科學干預措施和方法[6]。本研究結果表1可見:接受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水平和出院指導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該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水平的掌握和出院指導依從性有一定的作用,其方法優于一般的健康知識宣教。表2表明教育組較對照組的痛風性關節炎復發率明顯降低(P<0.05),提示該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疾病的康復,預防疾病的復發,提高其生活質量,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有明顯的健康促進作用。
本研究中通過個體化、內容多樣化、形式多樣化、因時而宜、因人而宜的集束化健康教育,使患者記憶深刻,易于接受,滿足患者關于該病各方面知識的需求,適用于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更重要的是通過出院后干預、強化,把患者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有利于康復的健康行為,改變了不利于健康的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以最佳的身心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及康復,降低疾病復發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士的自身價值,提升護士及醫院的形象,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但本研究的例數較少,隨訪時間較短,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進一步深入研究,為患者積極應對疾病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何淑萍,舒美琴,江玉燕,等.集束化護理策略在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中的實施和效果[J].護理與康復,2013,3(12):282-283.
[2]王京媛,李占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保護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12,18(2):62.
[3]李玉華,張寶華.內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評價方法探討[J].醫學信息,2014,20(4B):15-16.
[4]黃津芳.患者教育程序的臨床應用[J].南方護理學報,2012,9(1):1.
[5]盧小菊,黃艷,姚娟,等.應用胰島素使用訪談工具提高護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8):69-71.
[6]王美容.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J].繼續健康教育,2013,29(15):74-75.
編輯/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