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麗
摘要:小學階段,語文是基礎學科,閱讀與寫作則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只有做好小學語文的閱讀與寫作教學相結合,才能夠在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培育寫作水平,這也是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相契合的。本文就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創新對策,為實現更好地讀寫教學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創新對策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之下,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成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小學作為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基礎階段必然要打好基礎,其中閱讀教學同寫作教學相結合成為當下小學語文較為流行的教學模式。借助閱讀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語感,為寫作打好基礎,而依托寫作則能夠強化閱讀效果,激發小學生的語言創造力,提升組織能力,實現語文課程教學的系統化發展,為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打下牢固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不足
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理論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各種問題。
1、語文教學中讀寫分離。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學校在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依舊將閱讀與寫作進行分類教學,表現在閱讀課專門進行閱讀活動,而作文課則專門進行寫作訓練,并且在閱讀課程上偏重于朗讀與學生口頭交流,忽視讀寫之間的銜接,寫作課程中重視學生語法表達與錯別字,忽視對閱讀知識的轉化與運用,導致讀寫之間的分裂。
2、讀寫教學厚此薄彼。由于現行語文教材將閱讀同寫作分類進行編排,因此導致教師的讀寫結合教學存在明顯的阻礙,教材中閱讀教學內容占比要遠高于寫作內容,加之部分教師偏重于閱讀訓練,從而致使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就出現了偏重于閱讀教學,忽視寫作教學的現狀。當然還有個別教師偏重于寫作訓練,忽視閱讀教學的情況,從而致使小學生的讀寫能力難以得到均衡發展。
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創新對策
1、依托教材,開展讀寫教學。就閱讀與寫作的邏輯關系而言,讀是寫作得以開展的基礎,因此要想寫好必然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訓練,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引導工作,依托閱讀教材,引導學生能夠在閱讀課程中學習寫作的技巧并積累大量的詞匯知識,為更好地開展寫作練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閱讀,實現課上閱讀同課下閱讀相結合,實現閱讀與寫作訓練相結合,正如那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要擷取教材中優秀經典的閱讀案例進行剖析,如《奇異的黃山》一文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能夠體會文章的閱讀美感,在閱讀過程中把握作者的情感與寫作構思,特別是對于整體文章的布局、形象比喻的運用等都可以全面借鑒;同時,寫作是對閱讀的升華,寫作也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以《奇異的黃山》為例,完成閱讀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一篇校園景色的記敘文,行文架構和寫作手法可以借鑒閱讀案例,從而實現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
2、融入單元,開展讀寫教學。小學語文教材都是以單元為板塊進行設置的,盡管不同單元文章里都有相應的生活體驗,如寫人的單元、寫景的單元、敘事的單元等,但是相同單元里的不同文章主題是相近的。因此在語文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單元模塊開展讀寫教學訓練,給予學生相對充足的時間對單元閱讀文章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觀點,這個表達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夠深化對閱讀文章的理解,通過不同單元的讀寫強化練習,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水平都會得到逐步提升。以單元模塊為讀寫教學基礎,將有效實現學生讀寫的雙項能力提升,這也成為新課改背景下行之有效的讀寫教學方式。
3、拓展知識視野,開展讀寫教學。讀寫教學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只有足夠量的知識積累才能夠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小學階段是學生自我認知與構建基礎知識的初始階段,因此唯有廣泛涉獵、拓寬知識面才能夠為更好地閱讀與寫作提升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畢竟有限,不能夠全面展示世界多元燦爛的文明,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拓寬閱讀面,實現課上閱讀與課下閱讀相結合,還可以依托互聯網多媒體開展線上閱讀,還可以通過開展閱讀分享課來實現閱讀與寫作的互動,為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做好準備。
4、科學編排設計,開展讀寫教學。首先,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借助文本實現再創造。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礎與源泉是一個長期積累強化的過程,并且閱讀并非是學生被動接收文本知識的過程,而應當是主動自發從文本中吸收知識信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仿寫訓練,激發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例如《奇異的黃山》一文中:黃山可真奇啊,黃山可真高啊,黃山可真險啊為經典的排比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掌握排比句的特點,體會黃山的壯觀景象以及作者無比熱愛黃山的心情,然后仿寫一段話,可以寫校園景色,也可以寫旅游過的景色,經過長期的訓練,小學生的讀寫能力將顯著提升;其次,調動學生想象力,進行補寫。小學語文課程中有不少經典的留白文章,作者故意不寫完整,留給讀者充分發揮的空間,這樣教師就可以運用留白文章進行閱讀寫作的訓練編排,指導學生進行補寫訓練,如《小木偶的故事》里女巫將人類的表情送給了小木偶,那么后來小木偶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這正是學生閱讀之后進行寫作練筆的好素材,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還能夠加深對文本的深化理解,最終達到讀寫相長的教學目的;最后,設計改寫或擴寫教學,深化讀寫教學。改寫與擴寫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為自發寫作提供興趣點,還可以對文本知識有更深入的認知與理解,為實現讀寫教學的結合創造條件。
三、結語
語文學習作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求教師始終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不斷積累,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以學生語文素養的塑造作為最終教學目的。這樣對于學生讀寫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也不會因為條件的改變而中斷,并且通過自學實現讀寫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不斷趨向成熟。
參考文獻
[1] 婁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群文讀寫結合策略研究[J]. 語文知識,2017,(08):57-61.
[2] 唐雪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4.
[3] 王婷婷. 小學閱讀教學“即時練筆”落點選擇的策略[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