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坤云
摘要:為了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使得學生們愛上語文,要求我們首先要從改變多年來沿襲的教師“一言堂”的模式做起,通過對學習興趣的激發,將他們從令人昏昏欲睡的沉悶課堂氣氛中“解救”出來。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性教學進行討論,希望為相關教育工作者帶來一些啟發。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標;課堂教學;趣味性
一、通過對教材內容的靈活運用來提升教學趣味性
在小學語文教材的使用方面,要把握好合理選用的原則,根據具體的班級和教師本人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的處理,達到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其關鍵是,要以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為抓手,對于教材中相關內容進行跟學生的生活,特別是日常的生活進行結合。這樣,學生就會在充滿興趣的課堂氛圍里面,積極而高效地學好相關知識。這方面是典型例子莫過于漢語拼音的教學了。我們知道,漢語拼音本身較為抽象。而其讀音的要求也較高。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學習上的一道坎。學生們往往比較害怕這個“怪物”。這時候,教師就要多多地利用形象處理法,通過制作課件將漢語拼音的寫法和讀法跟生活里面的動植物和人物的外形以及生活場景結合起來,讓年幼的孩子們覺得這些字母本身是“活的”。教師還鼓勵學生們自己去創造,想象出這些字母的外形和讀音跟生活里面的哪些東西比較相像。而諸如“肚皮朝肚皮,淘氣的b和d;臉蛋向臉蛋,p和q兩邊站。”這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既幫助學生記住了以混淆的幾個字母的寫法,又提升了他們的想象力[1]。
二、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來提升教學趣味性
心理學規律告訴我們,處于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天性活潑而好動,對于故事性的材料有著更大的興趣。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上,他們很難長時間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根據這樣的情況,老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以生動而有趣的故事,將他們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上面去。在故事式的教學中,有兩點是必須加以注意的:首先,要盡可能地將故事內容和教學本身結合起來,而不能使得這兩者之間油水分離,甚至有故事沖淡教學內容,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在《烏鴉喝水》一文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文本身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這樣的一個有利地方,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配以多媒體手段,讓學生進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在此基礎上,將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穿插其中,使得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相關知識點。還可以通過表演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深深地愛上語文這門課。另外,老師還可以通過編故事的形式,讓同學們體會烏鴉的智慧,從中受到活用知識的教育。其次,故事本身的講述要控制好節奏。這就是說,故事的穿插,要起到提升學生興趣,學好相關知識的作用。不能因為故事的穿插,而使得語文教學課堂變成故事會[1]。
三、通過對課后作業的優化來提升教學趣味性
課后作業是鞏固學生當堂所學知識的主要手段,也是為后續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不可或缺的環節。不過,對于活潑好動而耐久力不強的小學生來說,做好課后作業是要很大的意志方面的努力的。特別是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課后作業沒有成人在身邊監督。老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無論是作業的形式,還是作業的具體內容,都不能過于繁和難,以免學生因為難以甚至無法克服困難而選擇放棄。在形式上,要注意避免單調而機械的重復。例如,過多的抄寫類的作業,會使得他們因為太容易而漫不經心地應付。
具體來說,為了體現趣味性,老師在課后作業的布置方面,要把握下面兩大點:
1、課后作業設計目的要明確。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課后作業要達到對于最近,特別是當天所學的語文知識的鞏固和提高的目的。而對于少數的“尖子生”而言,課后作業也是讓他們能力提升有了更大的空間。借助于課后作業,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通過練習,將當堂還沒有學到或者學透的知識予以補救。
2、對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我們這個創新的時代,對于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強化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語文雖然不是自然科學課程,但其中還是有著很多創新元素的。首先,老師要鼓勵學生在解答習題時候,不拘泥于老師講的“標準答案”,而是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其次,在作業的內容方面,要千方百計體現創新的要求[2]。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圍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的提升,借助于各種手段,盡可能以學生能夠接受,甚至是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對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激發的基礎上,讓他們從樂于學習,到善于學習,使得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1):85-87.
[2] 王冬陽. 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J].成功(教育),2013,(20):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