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毅
摘要:在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方針的指導下,小學語文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尤其是作為重點模塊之一的作文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鄉(xiāng)村小學與城市小學相比存在明顯差異。中段年級的作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中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jù)調查,鄉(xiāng)村小學中段作文教學存在著:學生寫作態(tài)度不端正、教師課下指導不足、學生知識積累欠缺等問題。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了解鄉(xiāng)村學生的特點后改進教學方法,有的放矢。
關鍵詞:中段年級;作文教學;策略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語言的運用可以為其他科目的學習打好基礎,有利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但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而又緩慢的過程,中段年級的夯實基礎就尤為重要。本文從主要探討鄉(xiāng)村小學中段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我國小學作文的教學理念
1、鼓勵學生敢于表達。根據(jù)我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三個階段的作文寫作內容來看:第一階段要求簡單直接出自己心里的想法;第二、三階段要求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提高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可以流暢地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內心感受。
2、善于閱讀。閱讀可以為作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閱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寫作的語言,促使思維更加活躍,大量且豐富的閱讀與作文的關系是尤為密切的。學者于漪指出,教師要指引學生學會讀書,善于讀書,樂于讀書,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3、形成寫作習慣。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教給他們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懂得如何才能獲取知識。學者葉圣陶認為,學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即使離開了學校,仍然會自主學習,這種好的習慣會使其收益終生。
二、鄉(xiāng)村小學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了解目前鄉(xiāng)村小學中段教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渭南市臨渭區(qū)某鄉(xiāng)村小學三、四年級進行實地研究,采取了訪談法和問卷法,經(jīng)過認真的準備和在南塘小學師生的共同幫助下,筆者認為鄉(xiāng)村小學中段作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寫作興趣不濃、態(tài)度不端正。通過對問卷的回收整理后得出,在問到寫作態(tài)度時62%的學生表示自己不喜歡寫作,認為作文寫作不重要,隨便寫寫。在問到寫作任務怎樣完成時,30%的學生表示自己喜歡寫作,45%的學生表示沒感覺,就一項作業(yè)任務而已。問到為什么不喜歡寫作的原因,36%的學生表示無話可說,有難度,23%的學生表示自己認真完成的作品沒有得到老師的夸獎,心理有落差。這就導致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受挫,學生敷衍了事的尷尬局面。
2、學生生活閱歷不夠,閱讀面較窄。在問到假期會跟父母出去游玩這一問題時,45%的學生表示假期的主要娛樂活動是看電視,父母很少帶其外出。在了解學生平時閱讀課外書的情況時,36%的學生表示基本不看,56%的學生則表示閱讀書籍較少,閱讀量在10本以下。在問到閱讀的書籍內容時,41%的學生表示看漫畫較多,18%的學生會讀寫作文書,故事性較強的書。
3、教師輔導、督促不夠。在問到教師是否會之自己作文寫作時,62%的學生表示不會,16%的學生表示自己主動去問老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有提及寫作素材的積累,但是學生對素材積累的意識不夠,教師也未更多地去督促。在問到平時是否有寫日記的習慣時,23%的學生表示有寫,45%的學生認為老師沒有要求,自己可以不用寫。
4、家庭教育缺失。通過學生和學校教師了解到,班里學生家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外出工作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而家長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認識不夠,因家長自身能力有限也無法指導孩子的學習。許多父母為解決家庭生計問題,對孩子的學習監(jiān)督不力,依賴教師的監(jiān)管。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教育都是不利的。
三、鄉(xiāng)村小學中段寫作改進策略
1、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要想讓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就要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習慣,日記的寫作為學生提供了部分寫作素材,也提高了表達能力。[1]
2、培養(yǎng)觀察能力。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要積累生活素材。教師應該根據(jù)他們的身心成長特點,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在教學活動允許的條件下帶領他們走出課堂,突破思維的局限,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比如寫人物的時候,可以觀察老師及自己的小伙伴衣著、動作等,這些活的素材定會刺激他們的頭腦,讓作文內容更加真實感人。[2]
3、培養(yǎng)閱讀習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開展一些讀書活動,比如:我喜愛的故事、我是小小演說家等,并進行一個評比,以這種方式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3]。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書籍帶到學校,同學之間共享資源。通過這些活動,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也可達到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
4、開展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家長所受的教育程度和水平如何,都不能推卸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應該主動和老師聯(lián)系,輔助老師教書育人的工作。老師也應該跟家長多交流,改變家長之前的錯誤認識,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孩子學業(yè)的提高、身心的成長。
四、結語
小學語文中段是學生練習寫作能力的重要時段,在此期間相關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寫作指導,盡可能的激發(fā)學生潛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步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讓他們在寫作中體會到樂趣。同時作文寫作要貼近鄉(xiāng)村孩子的實際生活,這樣會刺激孩子的表達欲望,只有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才能去表達。
參考文獻
[1] 劉公蘭.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旬刊, 2014(9):24-25.
[2] 苗慧. 基于新課程標準的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3] 徐璐. 城鄉(xiāng)結合部小學中段年級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