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偉
摘要近幾年隨著城市的擴展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大型的居民社區不斷增多,社區的管理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大型社區管理對促進社會和諧,實現文明進步,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大型居住社區在人口組成上屬于較大的陌生人群體,存在人口信息難以掌握全面,組織協調中間環節斷檔,分戶獨立合作參與性較差的特點,因此,立足現實,不斷創新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服務模式,健全完善社區領導管理體系,能夠有利于社會文明進步。
關鍵詞居民社區 管理創新 研究探討
一、創設溫馨的社區生活環境,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基礎
在大城市的房地產業發展增速居高不下,樓市價格一日三升的環境下,新建的大型居民社區如雨后春筍,不斷增多,同時,城市的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的開發,也組成了續斷大型居民社區,另外,在小城鎮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在教育、醫療、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改善中,注重吸納農民進城,也使新的規模較大的居民社區不斷增加,成為社會中新的人群密集點。從目前來看,規模較大的城市新建居民小區和縣城居民小區在管理體制上形成管理盲點,一些水、電、燃氣等經濟生活管理相對規范有序,而社會管理既不屬于城區屬地政府管理也不屬于部門直接管理,導致了物業與業主之間矛盾頻發,導致物業大多數自動解散,沒有為社區提供社會管理服務的真正機構,形成了居住地不是戶口所在地,憲法賦予居民的參與社會管理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仍在原來早已離開的居住區域,以致許多社會公共管理優惠政策和社會管理無法在社區統一執行和落實。因此,要實現社會和諧,必須重視新型居民社區的管理,創設溫馨的社區生活環境。
二、開創大型民居社區管理模式的探索
從目前城市擴展過程中滋生的大型居民社區和縣城房地產開發過程產生的居民社區來看,從行政區劃上應該歸屬屬地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管轄,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管理,建立相應的社區黨的基層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但是,受戶籍、教育、治安、公共衛生等諸多條件因素的限制,很難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也不具備相應的綜合服務能力。近幾年,有的地方進行了“鎮管社區”的有益探索,但還沒有成功的經驗,在創造社區生活方便服務方面還不到位,還不能夠積極地開展多彩的社區活動,引導社區人們團結互助方面尚有欠缺,醫療、教育以及其他各種服務管理還相當薄弱,盡管如此,各地都在進行大膽探索,不斷開創居民社區管理的新路子。
三、突破傳統管理的思維模式,創新管理機制
對于過去城市的居民社區大都是街道居委會進行管理,提供服務,居委會隸屬于街道辦事處管理,有行政級別、運轉經費、基層黨的組織和群眾組織等機構和制度作為基礎保障,而新的農民進城和外來人員在房地產開發過程產生的居民社區,既缺乏組織機構,又沒有財政撥付經費保障正常運行,屬于社會管理的盲點,有屬于社會管理的重復。比如許多黨員居民的黨籍可能在工作單位,有可能在農村,都屬于流動黨員,都有組織歸屬,建立基層組織就有重復之嫌;再比如,農村的環境衛生整治經費由省財政按農村人口以人均多少錢的形式通過農村公共衛生運行機制的方式撥付到村,進城入住居民社區的農民就不可能把公共衛生經費帶到社區,國家對社區撥付經費就是重復浪費;等等。因此,要根據實際需要,突破管理模式思維,引導社區群眾按照自治的原則,成立業主委員會或相應的組織,在上級黨委在組織部門的領導下,完善黨的基層組織關系沒建立社區黨的組織,組成社區群眾的領導和服務核心,協調公安、財政、城管、教育、衛生等部門發揮職能作用,不斷完善社區管理體系,健全管理機構,創新服務模式,維護公共秩序,制定文明公約,組建社區服務機構等,創造文明的社區生活。
四、開展社區文明建設活動
在居民社區管理和服務過程中,不斷組織居民開展文明建設和文化活動,是引導人們脫離低俗文化取向,增進文明進步的重要手段,組織居民自發組織社區的“綠色衛士”,引導大家整潔的社區環境是需要大家來維護的,不是單靠幾個保潔員就能完成的;比如,社區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小廣告,樓道上貼了一層又一層,臺階上打著一個個難看的補丁,健身器材和廣場、公共設施等也都是到處都有花花綠綠的廣告,盡管保潔員每天清理,但是隨之又增加不少,所以,要呼吁人們建立文明社區,遵守社會公德;同時,人人都有制止亂貼小廣告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因此,積極地引導社區開展文明建設活動,也是提高居民社區管理質量的重要途徑。
五、結語
城市擴建和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新建的大型居民社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區的數量將不斷增多,規模不斷增大,社區人員組成將更加多元化,管理服務的組織機構和模式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一方面積極解決人、財、物的各種困擾;另一方面把新型的社區管理作為建設文明和諧社會的具體實踐,在政策制定、運行機制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體系,進而實現良好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