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古麗·托合提尼亞孜
摘要: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漢語文學習缺乏興趣,尤其是在漢語學習上下了功夫、花了大力氣,最后學習效果仍舊不理想后,導致很多學生對漢語學習失去了興趣。作為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漢語教師應該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漢語的興趣呢?文章認為應該從用各種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善于與學生交流,因材施教,興趣激發,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利用物質性的獎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幾點加以有效分析,旨在為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漢語學習邁出新的臺階。
關鍵詞:小學漢語;興趣教學;培養;途徑;有效
引言
漢語作為一門主要學科走進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的課堂,開設漢語課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和自信心的培養放在首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實施課程要求的傳授者,同時也要發揮出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的作用。那么,在小學漢語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呢?
一、用各種方法豐富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對教材的靈活性、意圖不能領悟到位,也會導致漢語課堂教學變得死板、枯燥。為使小學漢語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為了更有效地吸引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對漢語的學習注意力,漢語教師應該設計多種實踐活動輔助漢語課堂教學。如:動手做賀卡。教師通常還沒講完步驟,學生早自愉自樂地通過自己對圖示的理解動手又動口。課堂則成了一典型的美術小制作。在整個制作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邊做邊說,既能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也能激發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又能為學生創造了動手動口的機會。除此之外,為提高他們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花些時間精心設計課堂內容,比如設計一些兒歌,繞口令等,指導學生正確發音,這樣不但可以糾正一些學生錯誤的發音,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而且,朗朗上口的兒歌還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為更好地推動漢語教學奠定好扎實基礎。
二、善于與學生交流
漢語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漢語言的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用心去和學生進行交流,善于和學生交流,只有這樣才會達到語感訓練的效果,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漢語思維能力。在教學時,教師除了要傳遞信息,發展認知外,也要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實踐證明,教師和藹的神情,期待的目光,適當的手勢等都能拉近師生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產生熱愛漢語教師的心理,進而喜歡上漢語學科。這對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漢語知識的領會和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舉止言談一定要大方有度,時常注意學生的動態,并依照教材內容適當加以表情與手勢動作,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樣,更利于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提高漢語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對漢語學習的積極性,一定套善于加強與學生間的交流。
三、因材施教,興趣激發
在小學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重視小學生的學習需要,也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使小學生的身心都能健康發展。教師要與各種層面存在差異的小學生進行性有效的交流和溝通,知曉小學生的心理動態,將他們對漢語知識的好奇心喚醒,激勵小學生都能自主去嘗試。漢語教師也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劃分培養興趣方式,如:對待基礎知識差的小學生,教師需要做的是先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與學習情況,適時給予鼓勵,培養建立他們對漢語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對漢語知識的熱情;對待一些成績優秀的小學生時,在鼓勵的基礎上也要為小學生提供更多符合他們需求的漢語學習材料,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自己。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更好地學習漢語知識。
四、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新課標要求“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要使學生都能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愛讀書建立在興趣上的,在興趣的指引下讓學生知道如何讀書。語文課上不能吝嗇學生的讀書時間,不要以教師的分析去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中要讓學生入字入句入情地讀,并陶醉其中。其中,閱讀的方法很重要。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具體的文章,在選擇合理的讀法:比如嘗試性地讀、思考性地讀、展示式地讀……讓學生在讀中都能展示自己的個性,都能釋放心靈的情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闭n堂上讓學生反復去誦讀一些優美的詩句、精彩的語段,讓他們都能從中品味語言,體會語感,進而陶冶情操,啟迪思想,最終獲得美的享受。文章記得多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自然也就得到提升了。學生在漢語課中得法于一時,受用于一生。如果每節漢語課都能讀到位,做到邊讀邊想,并將這些好的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學生積累的語言也會逐漸豐富起來,既夯實了他們學習漢語的基礎,又能培養他們的漢語學習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漢語綜合素養。
五、利用物質性的獎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口頭表揚能將學生對漢語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出來,適當使用物質獎勵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他們的熱情。作為獎勵的獎品可以是鉛筆、筆記本等,也可以是老師自己制作的東西,這樣會更有意義,更能激發學生想拿到獎品的欲望。如:利用自己繪畫的一些小動物、卡通等去獎勵他們。這種方法也能激發那些沒有興趣學習的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課堂競爭氣氛也異常濃厚,學生的學習效果極佳。最后,拿到畫的學生心里也都樂開了花,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著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對漢語的學習興趣途徑還有很多,這就需要漢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使用多種手段與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將他們對漢語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出來,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學好漢語,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漢語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韓國平.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創新[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5,(2):170-170.
[2]裴敏華.例談運用導學單實施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5,(3):46-48.
[3]劉輝,田進龍.小學語文“讀”與“寫”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