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
摘要: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較高,且學習的難度會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而增加,這與小學生思維能力尚未發育完全的特點相矛盾。因此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出現錯誤。教師要珍視學生出現的錯誤,因為這是學生提高能力的最佳機會,只有錯誤才能讓他們進行自我反思,得到進步。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錯誤資源進行利用能夠提高整體教學質量,讓一些“后進生”也能得到能力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對錯誤資源的利用現狀以及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同時提出了幾點對錯誤資源進行有效利用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誤資源;有效利用
引言: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缺乏人文關懷,學生在出現錯誤后往往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和指責,因此學生都害怕出現錯誤,在自己出現錯誤時偷偷改正,不讓教師知曉,遇到問題時也不敢詢問,長此以往造成了問題的積壓,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育改革提出后,教師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原則,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不能逃避和指責,而是應加以利用。下面筆者就來談一談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錯誤資源的利用現狀。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對待錯誤資源的現狀
現階段,大多數教師追求精致、完美的課堂,講求“ 滴水不漏”的課堂效果,不允許課堂上出現一點錯誤,盡力避開出現錯誤及解決錯誤的課堂環節,使得一大部分學生失去了從錯誤中發現新知識的機會。另外,還有一些教師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沒有仔細分析原因,也沒有進行自我反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改正了答案卻不知其原理,在下次遇到相似問題時還是會出現錯誤,這也是導致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整體效率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見對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性。[1]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錯誤資源出現的原因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因此他們在一節40分鐘的課堂中無法從始至終的集中注意力,而數學知識環環相扣,錯過了其中的某個部分很難理解后面的知識,因此難免會在作業中出現錯誤。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落后也是導致學生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沒有注重教學方法的更新,講解的知識呈線性,無法拓寬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思路狹窄,解決問題方法單一。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也無法更好的消化知識點,出現了理解困難。[2]
三、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一)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同伴互助學習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犯的各類錯誤通常采用集中進行講解的方法解決。這樣雖然可以提升教學效率,但是卻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學習將受到嚴重的阻礙。為改善這一教學弊端,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協調以及同伴互助,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解決錯誤,真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以及錯誤資源的利用價值。
例如,我在講述《商不變的性質》相關的內容的過程中,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目:“65÷12”這個式子的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一百倍,這個式子的商是多少,余數是多少?”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大多都會認為余數是5,此時我先不著急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為5,先讓學生進行自我判斷。部分學生覺得是錯誤的,應該是500,我詢問學生是怎么發現錯誤的,告訴自己身邊的小伙伴。此時學生就會進行積極主動的互動。通過這樣的錯誤資源利用方式,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能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
(二)巧妙借助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
教學的本質在于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需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變被動學習狀態為主動學習狀態。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營造知識點的矛盾和沖突,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3]
例如,我在講述和《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相關內容的時候,我首先詢問學生能夠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點,學生都能夠回答出來,只要看這個數的末尾是不是偶數和5的倍數就可以了。此時我再詢問學生,能不能依據這個結論尋找到能夠被3整除的數的特點。學生發現只看最后一個數字毫無規律,產生了認知沖突。這個時候我提示學生,你們觀察一下能夠被3整除的數,如果把個位十位或者百位的數字調動一下,還能被3整除嗎? 學生經過實驗發現,依舊是可行的。這個時候學生在認知沖突和我的提示下,就可以發現需要將每一個數字都相加,如果相加的數能夠被3整除,那么這個數字才能夠被 3 整除。這就是利用錯誤資源加強師生互動以及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典型例子。
(三)利用錯誤進行教學反思,增強教師專業技能和應急能力
反思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它是推動教學的動力和核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要求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反思,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時時反思一下自己教學過程中不足。[4]多種多樣的錯誤是教學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有很多情況下,因為教師沒有及時進行反思,同一個錯誤出現很多遍仍然不能很好的解決,所以,為了能夠提高教師的應急能力,應在課下對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及時反思,找到問題出錯的根源和解決的正確方法,在以后遇到相同情況時才不會出現措手不及的狀況。學生們經常出現或普遍出現的錯誤,能夠在一定情況下反映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更需要教師加強重視,通過反思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成績。
四、結語
總之,為了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數學課堂教學,將錯誤資源巧妙利用,強化課堂訓練,增加課堂互動環節,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與分析事物的能力,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好奇心,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突破數學課堂中的重點與難點,使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導者,讓他們在“ 錯誤”中找到自信,在“錯誤”中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真正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倪玲.試談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利用的策略.吉林教育,2014(5):33
[2]黃素群.精彩總在意料之外生成還需動態之中[J].小學教學參考,2015(8):42.
[3]程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2(09):182.
[4]朱文娟.小學數學課堂學習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