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莉芳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旨在調查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聽說能力現狀基礎上對聽說課進行以提高學生運用英語交流能力為宗旨的教學改革,并且通過教學實踐,探討英語聽說課課堂形式以及選用聽力材料對學生理解運用語言能力所起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視頻材料的使用以及課堂活動對激勵學生聽說起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能力。聽說課教學新模式的嘗試對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起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 ;英語課 ;課堂活動 ;聽說能力
隨著英語教學的深入,中國英語教育思路已經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培養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進行轉變。鑒于學生英語運用問題的現狀,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本文研究探求中高級英語聽說教學新模式,讓學習者從消級的接受者變成積極的參與者。新的教學模式采用視聽表達為主,課堂教學采用靈活的任務教學法調動學生內在學習的動力,使中高級英語學習者聽說能力得到提高。英語使用能力提高了也就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于其他水平的英語學習者的教學起到積極和指導作用,而這種變化反過來又調動了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在學生的不斷進步中體味到工作的成就感。
一、研究生聽說能力現狀
聽說等交際能力的培養不足,學生嚴重“聾啞”。這是中國人學習外語易犯的通病。它的壞處最明顯地體現在外語學習者的交流“癱瘓”,無法運用語言來進行思想交流,從而導致學習者被卷入惡性循環的旋渦中,即學習者聾啞自閉癥。教學前對所有學生進行聽力和口語水平初試(pre-test),測試把聽說有機地結合起來,聽力內容為一組對話,一篇新聞類時文,形式是選擇題、聽寫題,口語測試是學生聽二遍新聞,然后回答二個問題,記錄每部分分數。
二、教學內容兼顧系統性與科學性
對于已過六級的碩士生來說在閱讀方面已經有不錯的基礎,但在實際應用能力上相對薄弱,而這些能力可能是他們在今后工作和專業發展上所必需的,因此客場設置上要體現實用性和科學性,聽說是語言的一大障礙,能體現一個學習者的水平,因此筆者將此列為教學改革試點,以《高等學校研究生英語聽說教程》為主要教材,補充最新新聞報道、采訪、演講、原版電影等原聲資料。
教學內容主要是近幾年VOA CNN視頻新聞報道,學生們對于新聞、新知識、新技術普遍關心,表現出很大興趣,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對于提高他們英語水平、指導他們的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得意義。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
有必要在前幾堂課向學生講授一些語音知識,英國英語與美語在發音時的區別以及中國學生常犯的語音錯誤,筆者使用英語繞口令順口溜等操練形式,直到學生完全掌握,此外語音語調也是訓練的重點。每堂課根據側重點不同對教學形式作相應改變,主要是學生獨立訓練與小組討論,總結報告,學生獨立訓練包括聽寫,聽譯,客觀題訓練等。課下按照準備的講義預習復習,課上開展口譯實踐活動,學生們普遍比較活躍,課前10分鐘的小組活動很精彩。學生便能養成積極思維的習慣,敢于向權威提出挑戰,學生還能養成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在有事實、有根據、有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對一種觀點的批判并建立自己的觀點。
四、課堂活動知識性和趣味性并存
教師如何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更好地調動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大部分學生聽說能力呢?這就大部分取決于課堂活動的設計,課堂活動開始采用pair work,小規模討論,第二步就是根據所聽內容給出題目或幾個相關話題進行5人一組的中型規模合作,每次組員輪流上臺總結發言,討論形式亦因為每次的話題而異,由于學生對實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筆者就給他們組織模擬一特定場景,角色他們自動變換,積極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主動交流。在討論到一般社會現象話題時,筆者讓學生課前準備代替課上討論,這樣學生準備較為充分,獲得的信息量更為豐富,課堂展現后收益頗多。
五、測試方法靈活性
由于之前考試的單一性使得學生因考前突擊變得焦躁不安,所以對研究生聽說課程的考試方式進行了調整,采取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和學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學期末考試主要測試聽力及表達能力,考試分為筆試和口試兩個部分,分別占50%,;筆試時間為半小時,題型為聽力客觀題,口語部分為主觀題,主要測試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內容包括:即興給出幾個主題,讓考生或描述主題或表達觀點,也可適當發揮想象力,或考生與考生進行即興對話。
六、結語
教學效果顯示,學生更喜歡在課堂上采用視頻材料和課堂活動,感到收獲較大,用英語進行表達交流時信心得到提高,對學生再次進行聽力口語考察測試后,成績表明聽力理解提高了,英語口語在內容關聯度,話語流暢性以及詞匯的選擇與應用方面均有提高。總之,以多媒體和視聽資料為載體的英語聽說教學新模式突出了新教材、新教學手段、新教學方式、新測評方式以及學生的積極因素,對學生聽說能力能起到顯著增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座談會紀要[J].外語界,2003,(2).
[2]劉潤清.關于英語教學大綱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
[3]胡壯麟.中國英語教學中的‘低效問題[J].國外外語教學,20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