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月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中國現行的教育目標,應試的教育環境和要求,使當前的小學教育存在著德育有效性低下的現象。本文對德育有效性的概念進行了敘述,分析了當前小學階段德育有效性低的原因,并結合新課程的改革和目標對小學階段如何提高德育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育 德育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206-01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逐漸引起我們的重視,從而加強小學德育有效性也越來越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們的共識。在現階段,我們需要積極踐行科學教育,提高德育有效性,調整教育思維,打破教育不均衡的局面,加大創新,在基礎教育活動中,促使各個因素有效結合。
一、德育和德育有效性的含義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在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地將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思想政治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的活動。
二、小學德育有效性低下的原因
只有找出德育有效性低下的內在原因。才能在德育的教育方向上取得德育時效。以下是對德育有效性低下的原因進行的闡述:
(一)德育目標缺乏實際性
德育時效性的高低在于德育目標的制定是否恰當,而現階段的德育目標制定偏高。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導致德育時效性偏低。另外,現階段小學的德育目標空洞,缺乏科學性,使學生關于德育的內容和思想理解不夠透徹。
(二)德育過程缺乏師生互動
現在的很多小學僅僅以灌輸為主,雖然強調了德育問題,但卻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學生只是一味傾聽教師的講解。假大空式的口號,使得德育教育無力空洞,德育時效性自然而然就偏低。
(三)德育方法缺乏多樣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現階段小學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而考查學生接受德育程度只能通過背誦、考試和其他的強制性學習方式。
三、增強小學德育有效性的途徑
小學德育有效性偏低這一現狀使得我們需要著手解決這個問題,面臨這一挑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提高德育的時效性。以下是一些建議:
(一)制定正確的德育目標
德育教育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正確的德育目標,貫徹以人為本。德育教育應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應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施,努力培養學生的感知力、創造力、獨立、探究能力的品格,從根本上解決德育、智育失衡的局面。
(二)德育方法要恰當
加強德育課程的實踐,實行多樣化的活動,使德育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想。另外,課堂教育作為學校教育最主要的教育形式。也應擔任起實行德育的連接點、轉折點、落實點,而不是一味進行智育的教育,剝奪了學生多方面發展的權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領會到德育知識。
(三)德育要求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發展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階段性。因此,德育的要求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接受能力。只有這樣才會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總之,小學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育人工程,小學階段是塑造學生思想品質的黃金時期。現階段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德育中,而德育教育也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會使小學德育向著更健康更美好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在基礎教育中才會形成正確合理的德育體系。提高小學德育的時效性,提高小學生的思想品質,促使其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