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夏
摘要:本文以學者的視角,剖析支付手段的構成要素,對各要素的本質以及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也從金融投資分析的視角,對電子商務領域的業務發展和方向進行總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銀行卡;移動支付
⒈當下互聯網金融與銀行支付的現實情況
金融的基本功能即是存款、貸款和支付結算。俗話說,無支付則無金融。支付,是銀行金融服務最重要的門戶。銀行卡支付,作為我國銀行業實現業務信息化之后,使用范圍最廣泛的支付方式,為金融支付業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作為銀行卡支付傳統重要手段的磁條卡,卻一直存在著易被復制的安全問題,以及業務單一等缺點。
2009年以后,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相伴而生的是眾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無卡交易、虛擬金錢、線上支付沖擊著民眾的生活。以淘寶、騰訊、微信等為代表的帶有支付服務的新興企業逐步涉足傳統的銀行支付業務,線上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配性的占領者電商的支付市場,后續曲折推出的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支付等支付手段,嚴重影響了傳統銀行的支付手段。。
2.銀行支付的性質與構成
支付主要有有現金支付、票據支付、電子支付等三種方式。但是,在現實中,由于現金交易缺乏一定的安全性,而票據支付又有某種條件上的局限性,所以相較而言,電子支付則顯現出了安全、便捷的優點,伴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電子支付日趨成為了支付領域的主導方式。
電子支付有很多具體的現實交易場景,但是,在本質上,交易場景通常有由三個基本條件,即:支付方身份信息、支付方身份認證方式、第三方支付信息系統。
3.銀行支付的手段和特點
3.1銀行卡
依據銀行卡特有的功能來分類,銀行卡可以分為信用卡和借記卡;按信息載體的介質不同來分類,又有磁條卡與IC卡之分。銀行卡是由國家金融機構向社會大眾發行的支付工具,具有信用消費、轉賬、結算、存取款等全部或一部功能。
2015年6月1日起,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開始實行。這意味著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將全面開放。今后,國際卡組織、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等符合條件的境內境外機構都可以參與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通過市場競爭來提升我國銀行卡清算服務水平,加快支付服務市場的改革開放和創新轉型。
從銀行與客戶簽訂的合同看,銀行要求客戶將原有的磁條卡更換為芯片卡,屬于對原有合同的單方變更,應與消費者協商一致,并盡量減少對消費者的不利影響。銀行換卡行為會導致消費者諸多不便,如換卡費時耗力、原有綁定交易因卡號變化需重新調整等,銀行應本著消費者至上的原則,盡量采取換卡不換號的升級方式。[5]
需要提醒的是,盡管多家銀行推出“換芯不換號”服務,但僅針對部分銀行卡及客戶群體。多家銀行提醒,換卡的同時會換卡號,市民需注意此前銀行卡綁定的一些業務需重新辦理,如水電煤氣、房貸、車貸等多種代扣業務以及綁定的信用卡賬戶、支付寶賬戶、證券賬戶等均要第一時間重新辦理。
綜上,顯而易見,銀行卡支付也面臨各種問題,伴隨市場的需求和政策改革的潮流傳統的銀行支付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
3.2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是指利用電子終端設備,由客戶本人或經客戶本人授權他人,向銀行支付系統發出相關指令,從而在銀行的非正式營業場所完成貨幣支付或資金轉移等一系列活動的交易方式。這種支付方式不依賴有形的銀行卡,通過網上銀行和電子銀行的實時服務實現支付,絕大部分情況下,可以實時到帳,手段方便、快捷。依據支付平臺的不同,電子支付通常有ATM自動存取款機交易、網上銀行、移動終端、以及特殊的電話支付等支付方式。
4.互聯網催生的新的支付方式與理念
4.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平臺,既支持商品交易,也支持買賣雙方交易中的資金中轉,運營主體通常是非銀行和買賣雙方的獨立的第三方,它們受銀行監管,擔負著保障交易安全與保證雙方利益的責任,必須具備一定資金和技術實力以及一定的信譽保障,運營者往往都與不國內國外的各大銀行簽訂有相關的資金清算與周轉合約。這種交易模式不再是傳統的買賣雙方的錢貨兩清,而是買方購買產品后,將貨款支付給第三方平臺,然后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已收、進行發貨;買方收貨認可后,由買家確認,然后有第三方將貨款支付給賣家以完成交易。全過程中,買方扮演的是資金保證者的角色。
4.2快捷支付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P2P等個體平臺的迅速發展,產生了一批第三方支付平臺,目前我國國內最大的兩家第三方支付平臺主要是阿里的支付寶和騰訊的財付通。
快捷支付,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全新的互聯網領域的支付理念,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而且標示消費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客戶在消費時采用快捷支付的方式,不需要在銀行端開通網銀服務,僅需在第三方平臺提交銀行卡卡號、賬戶名、開戶所留手機號碼等信息。
5.電商蓬勃發展引起了支付手段的變革
近年來,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的迅速壯大,極大程度的在影響著實體經濟的發展,電子支付手段的變化也與之息息相關。實體經濟中所伴隨而使用的那些人工的刷卡機、票據結算等面臨著巨大的沖擊,線上網銀和第三方快捷支付等電子商務支付方式必將取而代之,且會成為未來的重要支付手段。
而在電子支付的三種主要手段中,網上支付是最主要的支付手段,電話支付方式已經逐漸被淘汰,移動支付的使用比率在日常生活中猛增。從商業銀行的交易數據可以看出看,銀行卡支付交易中,無卡交易支付占比不斷增高,將會進一步發展成為銀行卡支付中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支付方式。
6.支付方式變化的原因
6.1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采用無線通信技術通過移動智能終端來獲取網上業務服務的新興技術領域。簡單來說,就是把實踐活動通過傳統互聯網的專業技術、應用平臺、商業模式等移動通信技術來運行。
當前,我國傳統PC端的互聯網已呈現衰落的趨勢,而移動互聯網則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相關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底,中國手機網民便超過8億,占互聯網用戶的90%。伴隨著三大電信運營商4G網絡的普及,以及移動智能設備的巨大優勢,移動互聯網產業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飛躍,這為支付方式的變革創造了前提條件。
6.2移動互聯網金融的興起
借助于移動通信技術,金融服務的范圍逐步擴大,金融產品持續創新,現有金融業務升級優化,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成為商業銀行必然要求,移動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由此產生。
所謂的“移動互聯網金融”,簡單說就是客戶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獲得金融服務,是移動網絡和金融服務相結合產生的一個全新概念。互聯網金融具有參與者廣泛、反應速度快、移動的靈活性等三大特征。而應金融活動需要而發生的的支付手段的變化是金融活動開展的唯一有力且必然的催化劑。
6.3電商興起帶來的市場需求
中國企業目前的電商化水平仍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很多領域的電商化水平仍舊很低。面對這樣情形,B2B電商就發揮了作用,B2B電商最直接的效能就是用平臺的方式使得信息透明度增加,縮短貿易鏈條長度,讓不同體量不同需求客戶能夠在平臺上找到最合適的產品,促進交易的形成,最終讓終端企業能夠以更加低廉的價格買到產品而制造廠能夠獲得更大的銷量和利潤。
其次,B2B電商的另一個特點是正在向生態化邁進。在促成交易的基礎上,B2B電商正在進行生態化的建設,在物流、倉儲及再加工和供應鏈金融方面著重發力,利用平臺的力量將產業上下游統一為一體,為企業提供完整的電商解決方案和實際運營助力。
總結與展望
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我想未來商業銀行會吸取當下互聯網經濟發展對支付傳統手段的各種要求,不斷深度挖掘客戶當下與潛在的需求,了解各類客戶的各種消費習慣,并將社交、電商、娛樂等元素融入其中,提供人性化和接近于完美的金融產品,建設具有更加豐富的功能的支付平臺,與現有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良性競爭。當然,我也覺得銀行由于其特殊的職能必然會限制它應對各種現實變化的靈活性和參與市場競爭的競爭力,第三方支付平臺依舊會以強大的勢頭引領支付領域的風向。
參考文獻:
[1]劉敏,王琴,第三方支付發展對商業銀行銀行卡業務的影響,金融會計,2009年05期
[2]彭希君,《電子簽名法》是否面臨兩難,電子商務,200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