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波
摘要: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使我國躍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使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在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不良影響的同時也制約了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因此,發展綠色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綠色經濟;經濟轉型;對策建議
傳統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帶來了資源枯竭、污染嚴重等問題,環境承載力不足,經濟發展與環境不協調問題日益突出,面對如此困境,綠色經濟概念的提出為我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意義
綠色經濟通過綠色投資和科技創新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一是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傳統生產運作模式的弊端逐漸暴露,綠色經濟將科技元素融入生產,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綠色經濟發展方式是以科技創新為主要驅動力,推行綠色新政,著力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全面扭轉了“高投入、高能耗”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三是改善了生態環境。綠色經濟以“綠色”“低碳”“集約發展”為主導理念,這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能源緊張、資源利用率不足等問題提供了解決辦法。節能技術的創新和新能源的推廣創建了更為穩定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促進了節能減排和綠色轉型,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面臨的挑戰
(一)受傳統體制機制桎梏
長久以來,我國將GDP的高速增長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由此形成的體制機制在短時間內難以快速扭轉,成為橫梗在我國綠色經濟發展道路上的一道巨大障礙。一是追求“政績”忽視污染問題。GDP的增長必然依賴于產業的發展推動,部分地區為了追求“政績”依然任由“高污染、高能耗”產業的存在,綠色發展理念難以落地生根。二是要素價格市場定價機制尚不完善。我國已初步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在部分資源領域的要素價格仍是由非市場化定價手段在控制,要素價格的不合理使得綠色經濟發展止步不前。三是環境補償機制不健全。長期以來,經濟的發展依靠環境和資源消耗來推動,但環境補償成本卻未納入生產成本,使得經濟發展對環境侵害行為難以得到有效抑制。
(二)綠色經濟領域發展動力不足
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使我國在資源利用率方面遠遠不及西方發達國家,要改變這一問題必須對我國現有產業結構進行改革,大力發展綠色經濟領域,通過科技創新、開發新能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方式減少資源開發和碳排放量。但是,我國目前在綠色經濟領域發展方面明顯動力不足,高新技術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新能源產業嚴重依賴于外需,一旦引發金融危機或其他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將極大磋商我國新能源產業。
(三)資源瓶頸及國際壓力問題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使得我國在資源能源方面需求量不斷增長,資源消耗的增速使環境壓力加劇,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資源污染問題使原本資源不足問題變得更加雪上加霜。同時,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國際環境履約、貿易綠色壁壘等使我國在綠色經濟領域的話語權不足,給新興市場經濟體制造了嚴峻的國際壓力,抑制了我國綠色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對策建議
(一)深化“綠色”制度改革
完善的制度體系是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從全國的層面完善綠色經濟政策體系,著力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落地生根。一是要完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加強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快推進財政、稅收等相關法律法規的“綠色化”,權利支持綠色經濟發展,對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實行“零容忍”,堅決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二是要加強綠色經濟領域的政策引導,通過稅收優惠、經濟補償等措施鼓勵新興綠色經濟體快速成長發展,形成綠色發展新格局。三是要改革資源要素定價機制,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合理調整資源要素價格,讓資源使用者承擔必要的環境成本,同時利用成本分攤等機制降低可再生能源價格,促進綠色發展意識的形成。
(二)強化“綠色”科技研發
科技是綠色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因此大力研發創新綠色技術是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一方面要加強自主綠色技術研發,通過政策扶持、政府獎勵等方式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投入和高新技術人才培養,通過核心技術研發和生產工藝創新等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生產效率,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綠色”技術方面的合作,通過自主研發和創新將最核心的技術吸收內化為我國綠色發展的核心力量,助推綠色經濟領域由外需轉為內需,提升國內企業國際市場風險抵御能力。
(三)優化“綠色”產業結構
傳統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下的產業結構已與綠色經濟發展理念不相適用,因此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一是完善綠色產業發展外部環境,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供銀行貸款資金支持等方式使那些規模較小的綠色產業快速發展,增強綠色經濟領域發展活力。二是限制傳統能源消費,通過總量控制、價格提升等方式控制各產業對傳統能源的消耗,倒逼新能源開發和使用,推動淘汰落后產能。三是加速助推產業更替,傳統產業通過環境資源的耗費給生產者帶來了可觀的利潤,要迫使產業轉型則必須對傳統高能耗產業施加壓力,通過提升環境成本、稅費征收額等方式,促使企業加快傳統生產工藝更新改造,縮短產業更新周期,加速落后產業淘汰。
參考文獻:
[1]周生賢.我國環境保護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下步重點任務[J].中國環境報,2015(6).
[2]黃章樹.福建省綠色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