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格
摘 要:素質作為人所具備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特征,外在表現就是相應的素質水平特點,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生活技能、與人溝通的能力等。教師要轉變觀念,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做出切實的努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9-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70
素質教育相對于應試教育來說,更加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是自然滲透到日常教學中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互動的過程,也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熏陶和發展的過程。對于學生整個素質系統來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都是最基本的,只有把這些基本的素質打牢固,學生在智力素質、與人溝通的能力等方面才能發展得更加順暢,才會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提高。那么,小學數學教學中該如何進行素質教育的自然滲透呢?
一、重視對小學生身心素質的培養,為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牢固的基礎
學好數學這門課程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這與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關,要求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表現出韌性,有努力向上的干勁,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否則會有心無力。在教學中經常看到有的學生一回答問題就緊張害怕,這是心理方面出現了異常,家長和教師首先要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好了,學生才能靜下心來學習,成績才能提上來。有的學生考試之前總會出現拉肚子或者發燒的癥狀,這既有心理緊張的原因,也與生理素質較差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教師要從全面整體的角度去看待學生,教育活動不能過分重視某一個方面素質的培養而忽視了其他方面。很多數學教師整天盯著學生的成績,給學生留很多作業,期望著學生可以做到熟能生巧,殊不知很多學生的心理素質無法承受這種過度的壓力,導致記憶力下降,情緒失控,甚至出現一些身體上的疾病。所以,教師的教學要在保護和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的基礎上展開,讓學生在積極快樂的氛圍中展開學習活動,只有如此,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習,自信勇敢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二、講究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提升學習能力
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很多學生并不知道這一點,把學習當成升學的工具、未來謀生的工具,可是內在對學習的熱情已經熄滅。這樣的學生學習往往非常被動,學習效果也不會好到哪里去。所以,數學教學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拋開教師這跟拐棍,走得更穩,更遠。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教學效果如何,取決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全體與個體的有效參與程度。教師必須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掌握知識,發展智能。為此,教師必須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感到“能學”和會學,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授人以漁。
例如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演示面積的推導過程,最好是準備一些圖形教具,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擺一擺,真正用心思考該如何計算梯形面積。此時也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學習活動,一個小組一套教具,大家共同研究探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討論,分別找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平行四邊形底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相等,而每個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學生有了具體的感性認識,教師再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教師要著重讓學生理解為什么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要除以2,使學生對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真正理解并掌握。以上的過程如何實現呢?教師首先要提前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到位,教學過程就會順利進行。其次,要在課下布置用于鞏固提高的作業,這是學習數學很重要的步驟,也是學生自主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
三、以生為本,讓民主成為數學課堂的主旋律
素質教育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所以,數學教學要以此為目標,避免對學生只重視知識傳遞,而采用積極鼓勵創新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和學習。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指出:“創造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要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努力創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誘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成功的教學必須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只有教師的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學生主動地學,有興致地學,才能取得教學的成功。所以,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激活他們的內在活力,學生的學習就會更加主動,頭腦就會更加靈活,爆發出難以想象的學習能力。
四、從認知策略入手,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學習指導
教師要采用兩條基本的途徑,即兩種基本的認知策略,指導小學生學習知識。
(一)從具體內容中發現規律
對于全新的或與舊知識聯系不大的知識,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性材料,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經歷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體會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逐步學會操作、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及判斷、推理的方法。
(二)把未知的轉化為已知
對新舊聯系緊密的知識,教師要找準知識的連接點和生長點,利用遷移規律和同化原理,精心設計“鋪墊題”,引導學生運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從而學會遷移、學會學習。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首先需要教師具備這樣的意識,按照科學的思路和方法來進行。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圍繞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這個大目標,把教學過程精彩地呈現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收獲更多成長的喜悅。
參考文獻:
[1] 許認娥.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J].學周刊,2016(33):234-235.
[2] 封進昌.淺談小學數學素質教育[J].學周刊,2016(2):72.
[3] 李本明.淺析當前小學數學素質教育[J].學周刊,2012(4):61.
[4] 鄭燕.淺談素質教育與小學數學教育改革[J].赤子(中旬),2014(4):301.
[5] 徐進勇.淺談小學數學素質教育[J].科技風,2009(22):68.
[ 責任編輯 李愛莉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