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芬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從三方面論述,培養學生“自主、協作”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自主學習 協作學習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7-0054-01
一、問題的提出
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勢在必行。這是《語文課程標準》與時俱進、適時教育、適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養具有現代思想與思維、時代個性、健全人格、優秀素養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種相對于傳統教學的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其有益于學生學習 、發展,有助于素質教育實施,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造就。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時代的必然,
二、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自主、協作”的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一基本理念呢?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探索出語文課程教學在“自主、協作”學習模式,其具體做法是:
(一)注重下放學習的權利,提高學習的興趣。
探究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實踐性、體驗性、問題性和開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為前提的。在探究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會加速探究的進程。可以這樣說,探究學習是以自主學習為前提的,以合作學習為動力的一種學習方式。
1.自主——確定探究目標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新課標要求我們要徹底打破傳統教育中“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把選擇學習目標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他們成為真正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課堂上,我采取進入跨越式資源,讓學生進入資源學習。資源再現當時的時代背景,學生在了解了時代背景后,就能理解文中所描寫的情景。在了解課文時代背景后,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及對課文了解確定學習探究目標。學生聽到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非常高興積極舉手發言,經過梳理,篩選確定學習探究目標。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開展交流討論, 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
協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每一個學生應在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并在活動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能通過有效的溝通解決群體內的沖突,對各人分擔的任務進行群體加工。以《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為例,學生在初讀課文后,確定學習目標,歸納出三個重點問題:1.五壯士遇到了哪些困難?2.他們是怎么解決困難的?3.從中你看出他們是怎樣的人?這時進入解決問題這個教學環節,筆者毫不吝嗇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留給他們充裕的自學時間,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協作學習、自主討論,探究解決問題。學生們為了共同的學習任務,在探究活動中加強協作,相互啟發、相互促進,自主尋找方法,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3.引導匯報交流,教師隨機點撥,完成學習目標
學習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是自己發現,解決問題。因為這樣理解深刻,也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在自主課堂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當一名發現者、探索者,讓自主和創造得以落實。
當小組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后,讓學生自主發言談他們的理解,同組的或其他小組的同學可補充意見,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情朗讀句子。這時,教師可以隨機點撥,做好組織者。筆者一邊注意抓住學生思想的火花,讓他們能燃燒起來,另一邊注重運用自己知識、經驗,給學生一點點撥和啟發。
(二)注重教給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
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這樣,讓學生“有法可依”主動參與實施起來就容易多了。教學導法,才能使學生把握規律,舉一反三,真正獲得學習的本領。要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會被削弱。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中授法,以法導學,真正體現為學而教的思想。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會主動參與知識形成過程。對《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15自然段到17自然段的學習時,先讓學生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句,然后教給他們理解課文的方法的方法:1.帶著感情把句子多讀幾遍;2.劃出重點詞語;3.聯系上下文理解;4.把你對句子的理解或感受以批注的形式寫出來。接著讓他們帶著方法進行小組討論學習,解決問題。
三、結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學習方式的內在品質,全面正確理解和把握我們所提倡的轉變學習方式的精神實質。加強學習,轉變觀念,用新新課程理念指導實踐,完善每一種學習方式,提升每一種學習方式的品質,創造更為靈活、務實、高效的新課程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嘗試教學設計》 主編 邱學華,教育科學出版社
[2]《小學語教學建模》總主編 查有梁 主編傅先蓉 廣西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