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琴
摘 要:音樂教學過程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接觸、感知和領悟音樂藝術美的審美過程。系統性地對初中的音樂教育體驗與教學效果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必能促進初中音樂教學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音樂教育;體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9-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103
受教育者要想打好音樂技能發展的基礎,首先要對音樂具有濃厚的興趣和飽滿的熱情,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對受教育者音樂感受能力進行了良好的培養。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對音樂教育的理論及方法進行研究過后,提出了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受教育者對音樂進行接觸、理解、領悟、體會旋律的審美能力。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并不單單只是技能訓練,還有對藝術審美的教育。
一、關于中學音樂教學的具體內涵
情感實質上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反映形式。人對于客觀現實中事物的態度以及對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體驗都是情感的表現。富有情感藝術的同時,又容易激發調動情感,展現個人修養,這便是音樂藝術價值的集中體現。從以往的音樂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和培養的。想要讓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獲得明顯的進步與全方位的發展,教師可以結合音樂作品以及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運用交流合作的方式進行積極探索、參與實踐,主動獲得知識。另外,想要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做到認真聆聽音樂。因為聽音、視唱和樂理教學以及必要的律動練習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這樣便可以保證當學生再次進入音樂活動,進行音樂創作表現活動時表現出較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根據中學音樂教育具體特征和要求,教師應加強學生音樂教育體驗,讓學生通過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以及教師授課風格等,對音樂進行整體教育感知和審美體驗。授課教師要綜合教學中的諸要素,從教材入手,從學生入手,對教學課堂教學效果加以強化,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學術水平,努力實現高效課堂。
二、對于初中音樂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中學音樂教學的內容
中學音樂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其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對于多地區,多民族的中國而言,一個“標準”是無法涵蓋全部的。新課標教學內容對欠發達地區的音樂教學而言是需要進行調整的,需要深入了解教學對象、教學環境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具體情況,音樂教學教育體驗才能更加有效,教學課堂才更加高效。
基于中學音樂內容安排分量過重、缺乏彈性導致教師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現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在適當減輕教育內容的難度的基礎之上加強對音樂感受性、實踐性方面的教學,同時,為更好地結合學生實際,加大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在音樂教學中的比重,突出音樂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國情教育,突出相關音樂內容。打破原有教學模式,增加教材中缺乏的器樂教學以及具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加強學生的教學體驗,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題的體驗與感知。
(二)情感體驗和聆聽音樂直接影響著學生感受音樂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演唱、演奏作為不可替代的重要環節,其唱、奏技巧完全為情緒服務。教師應當指導學生保護聲帶,采用輕聲唱法安全度過變聲期。聽音、視唱、律動,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也為學生做活動所需的知識、技能提供了充足的準備。教學過程中的階段教學具有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獨立的特點,因此就要求教師結合課堂中心內容進行教學。對于形式不同、內容不同的音樂課堂,教師應該抓住教學成功的關鍵,有側重、有選擇地進行授課。在教學中設計多層次多方位的教學體驗,讓學生主動反饋、積極參與、完善感知、自覺體驗。
(三)深化教學變式
情感外化就是具有創造美的特征的一種能將情感體驗形象化、客觀化的表現。教學過程中教師具體引導學生表現出自身對歌曲的感受、情感體驗的行為就是創造美的表現。另外,在學生體會到了歌曲情感,感受到內在美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把歌曲情感以及內在美的形象表現出來也是創造美的一種表現。教唱歌曲作為文字與音樂的完美結合體,不僅能夠為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提供準確鮮明的音樂形象,而且還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元素。音樂鑒賞作為音樂教育的中心,主要承擔著培養學生音樂感的任務。為了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感受、理解音樂的能力,可以讓學生觀賞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以及外國的優秀音樂作品。對于欣賞教學,想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以及音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要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引導學生進入特定情緒。并且要讓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音樂表現中所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和聽覺能力,增強學生記憶能力,從而進一步達到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表現、創造打下堅實的基礎的音樂教學目的。通過深化教學變式,授課教師逐漸形成符合教學實際的模式、方法和風格,自我風格的高效課堂逐步建立。
三、效果與反思
如果教師想要獲得對學生情感體驗方面的豐碩教學成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感知、理解音樂美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樂器與人聲的演奏、演唱形式和聽辨音色等方面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就必須充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情感。因為從本質上來講音樂是情感藝術,因此教師應當重視每一節音樂課的情感效應,同樣,情感效應能否產生理想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能否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效應。想要喚醒學生情感,實現情感效應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激情四射,然后教師還應該創設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情感,從而使情感效應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達到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終極目的。學生的教學體驗直接反映教學,良好的教學是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集中體現。通過教學雙方的共同努力,教學效果逐步提升,學生能力大力加強,真正意義的高效課堂就此建立。
參考文獻:
[1] 張雅暉.淺議初中音樂教學的開放式教學模式[J].新課程(中學),2013(9).
[2] 竇智.談音樂教學中的情感體驗[J].通俗歌曲,2016(10).
[ 責任編輯 谷會巧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