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音樂,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厚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和素材。當下,在高校積極開展紅色音樂教育,將紅色音樂積極引入高校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主要對紅色音樂的意義及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現狀進行闡述,并對其進入高校教育教學的方法和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紅色音樂;教育教學;現狀;途徑
井岡山作為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紅色音樂資源十分豐富,作為該地區的井岡山大學是全國首批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的高校。該校一直立足區域,堅持作本土文化資源開發,擁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圍繞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音樂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整理并將其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這也是地方高校依托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推進高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教學的重要舉措。
一、紅色音樂在高校教育教學的意義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在規模上發展迅速,然而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多種文化價值觀的沖擊,由于學生思想獨立,所以容易受到一些錯誤和腐朽思想的侵蝕,更有甚者還有學生由于缺乏民族責任意識和理想信念,對艱苦奮斗精神尤為缺失。還有很多學生甚至對紅色藝術文化認知太少,對紅色音樂的審美價值和時代價值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在美育方面也十分不足。為此,以紅色音樂為載體來加強高校學生的德育和美育教育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德育教育
紅色音樂作品在無論是在藝術價值取向方面還是在藝術感染力上都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比如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的紅色經典音樂《東方紅》、《當兵就要當紅軍》、《十送紅軍》等,這些作品不僅在藝術形式上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魅力,重要的是其主題思想價值特色鮮明。在新時期,我們有很多學生自我意識強烈,追求個人享樂主義,對于艱苦奮斗的精神拋諸腦后,但我們要想在高校學生的德育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效就要充分發揮紅色音樂藝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涉及到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這就十分需要高校在德育教育這一方面下功夫,發揮一定的價值和功能。在革命斗爭時期傳承下來的紅色歌曲中有許多都蘊含著強烈的愛國意識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等,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驅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解放不惜犧牲個人,因此這種榜樣的力量可以鼓舞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也可以讓這種偉大的精神得到弘揚和傳承。而這種以藝術歌曲作為載體來進行教育熏陶就不同于以往高校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因為紅色歌謠自身的德育涵義絕非僅僅是通過說教的方式來達到一定的品德教育目的,而是在歌詞的寫作和旋律的構建上振奮人心,在潛移默化中指引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正是紅色歌謠音樂語言的魅力所在。[1]
大家都熟知的《黃河大合唱》或《義勇軍進行曲》等紅色音樂作品,其內在的革命熱情和豪情壯志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的最佳體現,是積極向上、奮勇向前大無畏精神的最佳詮釋。類似這種紅色經典歌曲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還可以培養高素質的藝術類專門人才,也能對“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產生積極影響,最終以此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美育教育
紅色音樂的體裁多樣,以簡短精煉的歌謠為主,也不乏大氣磅礴的交響樂作品、聲樂套曲和精致豐富的器樂作品。紅色音樂中的歌謠大部分來自于民間歌謠,紅色音樂鮮明的風格色彩和藝術個性是區別于傳統歌謠的顯著特征。正是紅色歌謠簡潔、質樸、直白、形象的藝術特點,構成了紅色音樂獨特的音樂魅力,也成為紅色音樂獨特的審美特征。歌謠的曲體結構多以兩句體或四句體重復構成的樂段結構為主,這種曲體結構在民間歌謠中廣泛存在,符合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的審美形式特點,其構成的呼應和起、承、轉、合的邏輯特點也順應了民族音樂中的曲體特點。紅色音樂的體裁形式和音樂結構特點都是根植于民族民間音樂之中,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表現出強大的音樂生命力,這種藝術形式的教育教學對于高校學生美育教育的價值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紅色音樂藝術凝練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并在新中國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得以傳承發展。我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偉大征程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這些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勵人們銳意進取、矢志不渝的強大精神支柱,更是開展紅色音樂教育的重要源泉。故此,在新時期深入挖掘、傳承、應用和發展紅色音樂藝術,是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現實需要,具有無可比擬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紅色音樂在高校教育教學的現狀
紅色音樂,是紅色經典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革命斗爭時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紅色文化逐漸成為了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而紅色音樂也成為了音樂教育教學中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2014年5月13日,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在開展“連心、強基、模范”三大工程,深入推進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視頻會議上作了《激活紅色基因,煥發生機活力》的作風建設黨課報告,并強調:“要跑好‘傳承紅色基因接力棒,續寫紅色江西更加輝煌的新篇章?!?015年1月20日,在江西省委中心組學習暨全省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衛書記要求全省文藝工作者自覺肩負起傳承紅色基因的政治責任,在弘揚紅色文化、激活紅色基因上發揮優勢、做出貢獻。因此,高校學生不僅要做“紅色基因”堅定的傳承者,更要做“紅色基因”堅定的實踐者。
在當前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高校學生的德育和美育教育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因此,紅色音樂教育在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都要不斷創新,才能實實在在地運用到高校的教育教學之中。對于青年大學生來說,紅色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其道德品格和意志品質。教育的本質,就是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著主觀世界,在不斷提升、完善自我品質。作為成長和發展中的青年大學生,都希望并且愿意通過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等手段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創新自我。革命先輩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個鮮活的學習榜樣,雖然現在和革命戰爭年代相比,社會大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紅色文化所蘊含的豐富精神文化,永遠不會過時。在榜樣的示范和引領下,作為個體的青年大學生,不斷汲取紅色文化的豐富精神營養,從而不斷地升華自我。了解過去、銘記歷史,目的就是啟迪和指導未來。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進入了信息社會,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在提供了便捷的獲取信息和交流媒介的同時,也給高校學生的德育和美育帶來一定的難度。網絡正在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模式,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其中,不乏資本主義的色情暴力、文化滲透、封建迷信、反動言論等內容。同時,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人們可以毫無約束地宣泄自己的感情,這改變了傳統的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方式。網絡日益成為大學生交流和交友的普遍模式,一些不良分子利用網絡從事非法勾當,這些都給大學生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說紅色音樂的教育教學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加強。
三、紅色音樂在高校教育教學的路徑
(一)積極挖掘紅色音樂文化資源,讓紅色音樂滲入學生頭腦中去
我國的紅色藝術資源極為豐富,對于散落在全國各地的紅色資源首先應該進行挖掘、整合,要把紅色藝術資源進行系統化的歸納,使之成為一個紅色藝術資源庫。例如井岡山、長征、遵義、延安和西柏坡等地都有豐厚的紅色藝術資源。其次,對于紅色藝術文化還應該堅持繼承和發展創新的統一性原則,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創新才是科學有效的方法。紅色藝術文化精神本身也是屬于繼承和發展相統一的過程。
在紅色資源得到有效開發的基礎上,紅色經典藝術也需進行不斷地創新。例如井岡山大學創編的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作為紅色經典藝術的典型作品,是于2004年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時準備的文藝專場晚會。后來經過采風等各種形式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開發。歷時兩年有余的醞釀準備和排練,于2006年3月進行了首次演出,截止今日,這臺劇目演出逾230余場,觀眾達數十萬之多。然而,在這近十年的演出中,幾乎每年都會對劇目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和創新,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劇目與時俱進,讓劇目的表演和形式更加完美,以保證紅色經典藝術在高校學生教育中的與時俱進。
(二)加強資源開發,創新節目形式
每個時代都需要符合時代需求的藝術作品。[2]紅色經典音樂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與時俱進,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紅色資源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因此,需要通過藝術家們群策群力,不斷挖掘題材,組織不同形式對紅色藝術的挖掘。不斷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紅色經典舞蹈作品。而資源的開發又必須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激發廣大藝術家的創作創新意識,搭建更好的創作平臺。
我國的紅色藝術資源極為豐富,對于散落在全國各地的紅色資源首先應該進行挖掘、整合,要把紅色藝術資源進行系統化的歸納,使之成為一個紅色藝術資源庫。例如井岡山、長征、遵義、延安和西柏坡等地都有豐厚的紅色藝術資源。其次,對于紅色藝術文化還應該堅持繼承和發展創新的統一性原則,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創新才是科學有效的方法。紅色藝術文化精神本身也是屬于繼承和發展相統一的過程。
(三)建立紅色音樂教育保障機制
高校紅色音樂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長久有效地開展,建立紅色音樂教育保障機制是關鍵。高校要大力加強紅色音樂教育的組織領導,建立紅色音樂教育的制度保障、物質保障。我們要堅持和完善對大學生紅色音樂教育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組織結構,加強紅色音樂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紅色音樂教育的制度保障。加大高校紅色音樂教育的物質投入,夯實紅色音樂教育的物質基礎,積極保障各項活動的經費投入。
四、結語
大學生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紅色經典音樂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高校應充分利用紅色音樂資源推動校園紅色文化構建,充分發揮紅色音樂對當代大學生的積極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從優秀的紅色音樂作品中吸取精華、受到啟迪,使之成為高校大學生教育的重要資源和有力途徑。我們在高校開展紅色音樂教育活動,就是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革命傳統文化,汲取優秀的寶貴經驗,將紅色音樂文化傳承創新發展,讓我們的高校學生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將紅色文化基因融于血液之中,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 呂葷全.紅色歌謠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功能[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04.
[2] 唐翠石.淺析藝術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地位[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2,07.
*基金項目:江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紅色音樂在高校教學中的路徑與策略研究》研究成果(YG2015146)
作者簡介:彭音來(1987-),女,江西吉安人,井岡山大學藝術學院講師,博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