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柏玲
摘要: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高職教育已在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教育模式,與通常意義上的高等教育以及中等職業教育逐漸區分開來。本文從當前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職業能力培養缺位問題出發,基于職業能力視角對高職英語課程教改進行了探討,希望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實施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職業能力;高職英語;課程改革;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大環境之下,具有高水平的英語人才在人才市場上供不應求,基于這一現狀,高職英語教育要重點關注學生良好英語功底以及實際英語應用能力培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高職英語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致使高職畢業生難以適應企業實踐需求。如何提升高職學生職業英語意識,提升綜合運用水平,增加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當前已成為眾多研究者與高職教師著重思考的問題。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職業能力培養現狀
(一)教育觀念有待轉變
當前,高職院校將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引導學生以技能為中心成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技能體系、素質體系為主要教學任務,在英語教學中,由于受到一些現實因素影響,英語教育的目的逐漸變得功利化。出現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為了考級而學英語的現象,英語實際應用技能沒有得到關注,使得許多學生在走出學校后無法適應工作需求,這與“把市場需求作為指導方向,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這一教學目標相背離。
(二)教學內容缺乏有效性
高職英語教學的本質是為用人單位培養與輸送優秀的、符合職業實踐需求的優秀人才,而缺乏針對性、實效性以及技術特色的高職英語教學,使得高職英語教學與企業實踐需求嚴重脫節。高職英語教學的開展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特色,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安排,而不是依靠普通英語教材滿足所有專業需求,如物流管理專業同學與市場營銷專業同學所需掌握的英語能力就存在一定差異,當不同專業學生不能根據專業需求進行英語知識學習時,將使學生產生英語無用論心理。
(三)教學評價待優化
高職學校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不僅需要有專業的技能,同時也需要有處理專業事務的能力。現階段,我國對于英語等級的測試機制偏向于學生理論應用方面知識,如單詞、語法以及詞組等,以一張統一的英語試卷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評價,這種方式顯然沒有強調英語的實際交流溝通意義。在日常教學中,通常以筆試為重,以筆試成績作為學生綜合英語水平的評價標準,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忽略了英語的應用性,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職業能力需求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措施
(一)優化教學目標
在優化高職英語教學目標,首先要改變傳統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學科知識本位現象,確立職業能力本位,強調操作能力、專業能力等對于高職學生的重要意義。具體來說,首先,要關注高職學生專業英語進行社交的專業技能培養目標,使高職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可以輕松靈活的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勾通,相加相關業務的社交活動,并自主的結合專業知識,有邏輯性的進行職業工作,這就需要高職學生不僅要進行基本的聽說讀寫學習,同時還要對國外的相關文化等內容進行全方位了解。其次,要關注高職學生以集體協作為出發點的社交技能培養。高職英語教學要針對學生專業以及職業需求,對學生談判、協商等社會交往能力進行培養,開拓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構建自我學習能力。最后,關注學生發散思維創新技能培養,在培養學生交高效英語交際能力同時,幫助學生從認知與感知角度掌握學習策略,高效學習英語,更新傳統觀念,使其擁有更好的職業發展。
(二)重構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性,在高職教學中,一些基礎與能力較弱的學生極易掉隊,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習則會覺得英語教學沒有挑戰性,因此,可以運用模式化教學方式對教學模式進行重構。首先,可以根據高職英語教學內容與情境進行模塊劃分,對應不同學生的專業背景、崗位需求,進行相應的職業任務與項目設計,不同學生在不同模擬化的職業情境中將得到有效的英語訓練。其次,在模塊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將學生進行分層之后教師可以更高效的進行專業指導,適當增減教學力度,使學生英語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再次,開展特色的英語教學模塊,根據學生專業需求,開展特色的英語教育,如“英語聽力”“英語寫作”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重點授課,以使高職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更好勝任職位需求。
(三)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
對課堂教學進行職業化,通過開展對話式教學方式對學生溝通交流能力進行提升。開展對話式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如在課堂教學中,對生活中常用的英語交流內容進行轉化,以專業的職業英語進行表達。進行閱讀教學時,為學生呈現該專業工作崗位可能見到的商業合同、專業文本資料等。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開展與生活及就業緊密相關的課題教學,進行環境話題、人口壓力等課題交流活動,開展競賽、辯論等教學形式,為每個學生提供良好表現機會,也為企業提供專業對口的優秀人才。其次,對教學內容進行職業化,通過崗位英語畫面化、專業英語模塊化、人文英語趣味性,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職業場景,也使不同專業領域有計劃、有目的、有側重點的進行英語學習,同時提升自身人文修養,使英語學習更有趣味同時,也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提升。
(四)轉變教學評價
為了幫助高職學生更好適應職業需求,教師可以通過相應的崗位任務模擬現場方式,對學生的英語運用技能進行測試,同時對學生的交流溝通與創新思維等進行考察。在這一過程之中,教師與學生都可以作為評估者,發表自己的觀點與評價,通過不斷的對比與反思,實現英語應用技能與職業技能的提高。其次,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在評價過程中不僅對學生英語功底、英語技巧進行評價,同時對學生的上課情緒,獨立思考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改變傳統的紙上評估測試,創新多種評估方案。
結語:
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是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新的高職教育改革背景之下,高職英語教育需要以職業教育為目標,對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進行提升,為培養出優秀的新時期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常小全. 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OL]. 英語廣場,2015,(09):113-114.
[2]李海彥,劉珍龍. 基于職業目標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研究——以機電英語項目化教學為例[J]. 繼續教育研究,2013,(03):125-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