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寫作作為四大英語學習四大技能在實際英語寫作教學中卻困難重重,寫作成為四門技能中最難得分及最難提升的瓶頸。本文基于建構主義,以支架式教學法為指導原則,重點討論用基于建構主義的支架式教育理論來提高高中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即寫作能力)的可行性。
【關鍵詞】建構主義 支架式 高中 英語 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076-01
一、研究背景
1.高中英語寫作現狀及教學現狀
從寫作在高考試卷的所占比重很大,然而寫作常常是在老師的要求下,草草了事。而教學存在一個較大的弊病:只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可見通過有效途徑解決寫作問題已然是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
2.研究意義
傳統英文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面臨諸多困境與挑戰因此,筆者在貴陽市某高中高一年級學生中開展了一項實驗:支架式教學模式指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期待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逐步認識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以達到作文內容的個性化及寫作動機自主化。
二、定義及理論基礎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支架式教學法(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以學習者當前的發展水平為基礎,通過對最近發展區的合理判斷和利用以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技并達到更高一個可達到層次的一種教學策略。其最直接理論基礎源至于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Vygotsky,1978)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
三、具體案例實施過程
案例詳案
1.搭腳手架創設情境,引出寫作主題(具體教案)
活動1:搭建學習興趣的支架
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話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有話可說,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師:昨天有誰看新聞了?通過任何渠道得到的消息都可以。
生:我......
師:有沒有記憶深刻的?可不可以具體的描述出來給大家聽?
學生(舉手說新聞)2名學生舉手就就夠了。
師:老師看了一則記憶特別深刻的新聞,給大家看看。(放視頻)(事件A)
設計目的:近生活和學習的問題和材料更容易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2:將視頻內容用PPT圖片配英文字來呈現。(附件事件B)
引入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從聲、圖、文等方面著手,豐富多樣、直觀易懂的材料引入形式更利于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興趣(該處教師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提問,引起學生興趣,提高了參與度,更利于頭腦風暴思維開闊)
2.進入情境(創設真實環境)
活動1:視聽輸入及鞏固練習
筆者又播放了另一段錄像,講述的是事件B,筆者采用的是同上的呈現方式,筆者采取反問的形式讓學生注意和了解寫該類文章需要的必備要素。
活動2:詞匯練習
教師黑板上呈現必備詞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詞匯積累,便于寫作的順利進行。
活動3:呈現20個學生最有可能知道的話題,讓學生自由從所給話題中選擇感興趣的話題來討論。(分興趣小組的依據)
注:話題給出后,學生先從所給話題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以選擇話題為依據來進行小組分配,有共同話題會更有利于討論及合作。在此過程中讓學生任意及隨意寫下與所選話題有關的任何詞匯、短語、句子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而定。
運用“頭腦風暴”,進行協作交流。(分組要做到科學分組,按照ABC的比例進行人員分配)
活動4:學生根據教師對本次寫作所給要求及題目進行小組討論,審好題目并畫出思維導圖列出提綱。進入具體寫作階段。
3.獨立探索
學生以提綱為基礎以擴展自己的作文。由于前期所做鋪墊,可以較容易進入初稿的寫作步驟。
活動1:學會寫提綱
頭腦風暴中學生寫下了與話題有關的所以能想到的字詞,該階段最好是畫一個思維導圖,讓字詞之間的關系和層次更清楚。之后再根據自己所畫思維導圖寫出大綱后再與同伴進行交流討論。
在此階段,教師要做到慢慢減少對學生的幫助,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自我探索時間。
4.協作學習
活動1:開始寫作
教師隨時回答學生的疑問。在此期間,教師應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
(1)根據討論出來的提綱,學生寫出草稿。(初稿階段)
(2)使用關聯詞讓文章做到有層次、有條理。(修訂稿階段)
(3)通讀后學生對作文再次進行修改,以教師所給修改表進行修改。
活動2:個人修改
寫初稿:學生根據小組建議修改提綱、完善提綱。
活動3:小組修改:
小組成員間相互交換修改。(無論是學生自我修改還是小組內成員間的修改,都應該按照教師所給修改要求進行修改)
活動4:教師評價及定稿
教師將學生作文修改并評分,學生根據教師的建議對作文進行再次修改后上交,形成定稿。
四、總結與評價
雖然支架式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習興趣,但實際操作過程真出現的問題也有待改進和提高:如差生與優等生之間不是非常好恰如其分地搭建不同支架進行分層訓練;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度不好把控,而這些都是需解決的。
參考文獻:
Benson, B. 1983.Scaffolding (Coming to Terms). English Journal, 86(7), 126-127.
Zhao, R.,&Orey, M. 1999. The scaffolding process: Concepts, features, and empirical studies. Unpublished manuscript.University of Georgia.
[1]羅文萍.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在高級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嘉興學院學報,2008,20 (2).
[2]常紅梅.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英語寫作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2).
作者簡介:李永貴(1995.2-)男 ,漢族,籍貫:貴州貴陽,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英語學科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