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飛
摘 要:就2016年第15屆歐洲杯51場比賽的108個失球和第45屆美洲杯32場比賽的91個失球,對當今歐洲和美洲最高水平隊伍在比賽防守中所表現出各種現象進行分析和研究。結果表明:兩大洲球隊其失球的主要因素均為盯人不緊;歐洲球隊在比賽中的防守能力總體要好于美洲球隊;歐美球隊因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技戰(zhàn)術水平的差異,不同時間在防守中各有不同特征表現。
關鍵詞:足球 歐洲杯 美洲杯 失球 防守 比較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1(c)-0228-03
美洲杯足球賽和歐洲杯足球賽于2016年6—7月相繼在美國和法國舉行,這也是歐美兩大洲幾乎在同一時間內舉辦水平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洲際國際足球賽事,同時參賽球隊數量都迎來擴充。歐美足球代表著世界足球的最高水平,他們在比賽中運用的防守技戰(zhàn)術也處于當今足壇的領先地位。歐洲杯和美洲杯足球賽風格不同,技戰(zhàn)術水平也有所差異,但它們在防守上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該文擬對兩大賽事的199個失球(不包括點球決勝的失球)的數量、時間、區(qū)域、方式及防守特征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歐洲杯和美洲杯足球賽防守中的異同點,為提高足球比賽成績和進行科學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6年歐洲杯51場比賽的108個失球和2016年美洲杯32場比賽的91個失球。
1.2 研究方法
1.2.1 觀察統(tǒng)計法
對2016年歐洲杯和美洲杯足球賽的40支球隊共計83場比賽的比賽錄像進行反復觀察、統(tǒng)計并進行記時和記錄。
1.2.2 數理統(tǒng)計法
將收集到的資料及時整理,運用常規(guī)統(tǒng)計法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
1.3 區(qū)域劃分
為了詳細紀錄失球情況,將半場劃分為6個區(qū)域,見圖1。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失球數量特征分析
歐洲杯51場比賽中,共有108個失球,場均失球2.11個,雖然該屆歐洲杯參賽球隊從16支擴充到24支,但是場均失球數相比近年來幾屆世界大賽都要少。歐洲杯失球數最多的場次是法國對冰島5∶2,最大比分差是匈牙利對比利時0∶4。隨著足球運動的發(fā)展,球隊的防守也在變革中前進發(fā)展,該屆歐洲杯上越來越多的球隊在全攻全守的戰(zhàn)術理念的基礎上更加側重防守、伺機反擊,所以失球數降低。
美洲杯32場比賽中,共有91個失球,場均失球2.84個,明顯高于歐洲杯和近幾屆世界大賽。美洲足球注重進攻,進攻能力強,同時球員踢球富有冒險精神;多數球隊進攻強于防守,所以失球數較多。美洲杯失球數最多的場次是巴西對海地7∶1,最大比分差是墨西哥對智利0∶7。美洲杯參賽隊伍水平參差不齊,而且不善于踢逆風球,在比分落后的情況下隊員情緒波動較大,難以找到有效的辦法遏制對方和進行反擊,所以小組賽和淘汰賽都出現了幾場比分懸殊的比賽。
2.2 失球時間特征分析
從表1可知,歐洲杯上半場失球42個,占失球數的39%,下半場失球64個,占失球數的59%,加時賽失球2個,占總失球數的2%;美洲杯上半場失球43個,占失球數的47%,下半場失球48個,占失球數的53%。失球數均是下半場高于上半場,歐洲杯表現的更為明顯。
把比賽以每15 min為一個節(jié)點劃分可以看出歐洲球隊與美洲球隊在失球時間上表現有相同和不同特征:比賽前15 min都有一個失球高峰,尤其是美洲球隊失球22個,占失球數的24%。表明比賽一開始防守隊員沒有快速進入比賽節(jié)奏;進攻隊員體能充沛,興奮性高,進攻時富有成效。隨著比賽推進,雙方在經過相互試探后進入一個適應階段,16~30 min失球數都有所下降。
之后時間段內,美洲球隊保持著較為穩(wěn)定且逐漸上升的失球數,表明比賽中防守狀態(tài)相對穩(wěn)定。歐洲球隊則表現出不同特征:在上半場結束前和下半場開始階段出現失球高峰。31~45 min失球19個,占失球數的18%,上半場結束前為了擴大領先優(yōu)勢或縮小比分差距,有些球隊把陣型前壓來加強進攻力度,但隊員體能下降使得防守漏洞增多;下半場46~60 min失球23個,占失球數的21%,經過中場有針對性的戰(zhàn)術調整,隊員體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進攻效率明顯提高,失球也隨之增加。同樣經過15分鐘的互為攻守后,雙方再次進入適應階段,隨著運動員的體能下降,攻防節(jié)奏放慢,61~75 min失球數有所減少。
在76~90 min,兩個賽事都進入最后一個失球高峰,歐洲杯失球27個,占失球數的25%,僅在傷停補時階段的失球就有10個;美洲杯失球18個,占失球數的20%。比賽臨近結束,落后方開始大舉進攻,進攻的加強會造成失球增多;多數球隊則會利用對方的這一戰(zhàn)術和心理變化轉向防守反擊,這時雙方的體能消耗巨大,體能儲備稍差的球隊防守就會出現問題。因此,如何在比賽的開始階段快速進入比賽狀態(tài)和在比賽最后階段保持合理的攻防、良好的體能、穩(wěn)定的心態(tài)以及頑強的意志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
2.3 失球區(qū)域特征分析
由表2可知,兩大杯賽的失球區(qū)域主要集中在2區(qū)和1區(qū),特別是2區(qū)正對球門,射門角度大且射門球速快、力量大,往往造成防守反應不及而失球。另外,守門員距離遠不易出擊,防守隊員在該區(qū)域身體對抗都比較謹慎,這也增大了破門機率。1區(qū)為球門區(qū),距離球門最近,但也是防守最密集的區(qū)域,該區(qū)域守門員較容易控制,多數射門都被守門員化解,這是1區(qū)失球少于2區(qū)的主要原因。4區(qū)失球排在第三位,說明歐美球隊中都有遠射能力很強的隊員,該區(qū)域距離球門相對較遠,進攻隊員一般采取大力抽射或者遠距離吊射的方式,射門具有一定的突然性,防守起來難度較大。由于射門角度小,防守隊員易封堵,所以3區(qū)失球最少。兩個賽事在失球區(qū)域上表現出完全一致的規(guī)律說明,防守時合理有效地控2區(qū)和1區(qū),是減少失球的重要手段。
2.4 失球因素特征分析(如表3)
2.4.1 盯人不緊
兩個賽事中因盯人不緊造成的失球數均排在失球因素首位,歐洲杯失48球,占其失球總數的45%;美洲杯失47球,占其失球總數的52%。
防守中盯人不緊主要表現為:(1)防守隊員不能迅速準確判斷出進攻隊員的接應位置及意圖而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球上,從而導致漏人和失位。(2)防守隊員被進攻隊員的穿插跑動、交叉換位和假動作迷惑使防守陣型產生混亂造成漏人。(3)防守行動缺乏協調一致,防線被對方長時間的控球和無球跑動牽扯造成松動,最終導致漏人丟球。(4)在被對方斷球反擊時,后衛(wèi)隊員參與進攻而未能盡快回撤,造成本方防線以少防多的局面而失球。因此,防守隊員應該在比賽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保持對對方的重點盯人,從而保證防守質量。
2.4.2 未封堵射門路線
兩個賽事中因未封堵對方射門路線而造成的失球分別有12個和11個,占失球數的11%和12%,均位列失球因素第三位,主要包括中路的遠射和一對一防守時的失球。在進攻難以打開局面的情況下大部分球隊都會嘗試遠射,由于射門地點多位于罰球區(qū)外圍,防守隊員封堵難度較大。因此,在保持好中路防守陣型的同時,處于外圍的隊員要提高警惕,做好封堵對方遠射的準備。隊員因為能力的問題在防守過程中對對方隱蔽、突然的射門不能及時反應或被對方利用假動作晃出射門角度而造成失球,這就要求防守隊員提高一對一防守能力,加強防守力度。
2.4.3 搶點失利
搶點失利造成的失球歐洲杯有7個,美洲杯有2個,分別占失球數的6%和2%,所占比例最低。表明歐美球隊在防守傳中的高球時成功率比較高。罰球區(qū)內防守密度大,在高強度對抗中防守隊員對球的落點破壞力也很強,出現的失利主要在于對頭球射門的防守。防守隊員未能準確及時地判斷出球的落點,或未能在第一時間搶占到有利防守位置而造成失球。失球數歐洲球隊明顯高于美洲球隊的原因是,該屆歐洲杯傳統(tǒng)的中鋒戰(zhàn)術的運用,球員憑借高大的身材和出色的意識占據了搶點優(yōu)勢,這就要求防守隊員有較強的預判能力,在防守時把握先機。
2.4.4 被突破形成單刀
在防守中被對方配合和個人能力突破形成單刀的失球歐洲杯有7個,美洲杯有11個。結合比賽發(fā)現:多數歐洲球隊在進攻結束或失去控球權后,臨近球員就地反搶來干擾持球隊員延緩對方進攻,其他隊員迅速退回本方半場,以達到收縮防守區(qū)域,減少防守縱深距離的戰(zhàn)術目的。因為退防后的防守陣型較為嚴密且區(qū)域防守人數還可能占優(yōu),攻方球員的配合以及突破的成功率就會降低。美洲球隊在進攻中推崇個人英雄主義,風格奔放自由,技術更為細膩,善于過人突破。但是重進攻而輕防守,失球后回防速度慢,比較容易被突破造成失球。
2.4.5 定位球
歐洲杯和美洲杯定位球直接或間接失球分別為20個和12個(點球除外),分別占各自失球數的19%和13%,都位列失球因素的第二位,可見定位球進攻依然是進球的主要手段之一。定位球失球主要表現為:(1)被對手任意球直接破門得分。(2)對方通過定位球戰(zhàn)術配合將球傳至罰球區(qū),完成射門或造成防守失誤,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角球和位置距離球門較遠的定位球防守中。(3)任意球射門被擋出,對方利用防守空當補射導致失球。
直接任意球失球兩個賽事各有4個,角球防守失球歐洲杯有9個,美洲杯有2個;任意球戰(zhàn)術配合防守失球歐洲杯有7個,美洲杯有6個。因此,高質量的定位球防守成為現代足球比賽中防守的關鍵所在。
2.4.6 球點球
被判罰點球多數情況是在罰球區(qū)內防守隊員防守處于不利的情況下采用犯規(guī)動作,或者在對方虛晃下冒然出腳而造成踢人犯規(guī),又或者是由于防守隊員在罰球區(qū)內手球等。點球失球歐洲杯有8個,美洲杯有3個,分別占失球數的7%和3%,歐洲球隊被判5次踢人犯規(guī)3次手球犯規(guī),美洲球隊被判1次推人犯規(guī)和2次手球犯規(guī)。歐洲球隊防守強度更大,對抗更為激烈;而美洲球隊在比賽中更善于動腦踢球,在防守時更注重細節(jié)減少不必要的魯莽犯規(guī),特別是對于本方罰球區(qū)附近的防守非常謹慎,所以被罰點球現象比較少。
2.4.7 其他
比賽中還存在其他失球因素,主要包括:(1)后衛(wèi)在后場傳控球失誤給對手單刀門將的機會和解圍失誤的烏龍球。(2)防守隊員之間默契程度不高導致造越位戰(zhàn)術失誤。(3)守門員撲救時的技術失誤或者冒然出擊等造成的失球。歐洲球隊打進3個烏龍球,出現2次后場傳球失誤的失球,并且冰島隊有1次的造越位戰(zhàn)術失敗。而美洲球隊也打進3個烏龍球,出現2次防守球員傳球失誤被對手進球的情況。這就要求在防守中減少技術失誤的發(fā)生,更加注重防守中的細節(jié)。
3 結論
歐洲球員防守戰(zhàn)術素養(yǎng)很高,組織紀律性和戰(zhàn)術執(zhí)行力很強;美洲球員防守意識出色,但組織紀律性較差,隊員的比賽經驗及心理素質的穩(wěn)定性與歐洲還有一定差距。歐洲球隊場均失球數明顯少于美洲球隊,防守水平整體較高一些。
兩大賽事下半時失球較多,美洲球隊失球時間分布比較均勻。歐洲球隊進入比賽最后的關鍵期,攻守節(jié)奏失衡問題暴露。各個比賽時段中,開局和結局的防守質量對于比賽勝負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罰球區(qū)內的2區(qū)和1區(qū)是失球最多的區(qū)域,罰球區(qū)外的中路也是失球的重要區(qū)域,罰球區(qū)內左右兩側的失球較少但不容忽視。
歐美球隊最主要失球因素是盯人不緊,防守隊員對無球隊員缺少有意識的盯防或因對方進攻戰(zhàn)術實施而造成的盯而不緊。歐洲球隊在防守時上搶積極兇悍,但容易在動作力度和犯規(guī)的地點等方面出現問題;美洲球員在罰球區(qū)及外圍的防守謹慎,造成失球的其它因素所占比例也較為均衡。
參考文獻
[1] 楊次榆,李秋良,李獻青.世界足球防守發(fā)展趨勢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4):56-59.
[2] 陳易章,侯會生. 足球比賽中失球時間特征的心理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7):905-907.
[3] 凌士銀,詹陽. 當代歐洲足球強隊在比賽中的防守行為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2):83-88.
[4] 初永和. 歐洲杯、美洲杯和亞洲杯足球賽之比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5):119-121.
[5] 楊建華,李建勛. 第42屆美洲杯足球賽進球特征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24(2):67-69.
[6] 王民享,王嵩洛,胡小萌,等. 2001年美洲杯足球賽進攻與進球特點的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4):55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