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亞
摘 要:核心素養是當下教育界的熱詞,引發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語文學科作為最基礎的學習科目,其核心素養的內涵是什么,應當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當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并深入分析了當前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方面是學生未來成長發展所必須含有的一般核心素養征,另一方面又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征和學習要求。簡單來講,就是指學生在小學階段通過語文學習積累獲得基礎的語言理解及運用的經驗,形成的對于學生未來生長發展必需的綜合性核心素養,可以大致分為語言構建及運用的素養、思維發展與提升的素養、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素養、文化理解與傳承的素養四個層次。之所以是核心素養,是因為它具有基礎性,它是在素質教育初級階段獲得的,而這個階段正是形成學生語言能力、情感、價值觀的啟蒙階段,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具有持久性。
二、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中存在的問題
1.語言能力薄弱
小學生的語言能力,簡單就是聽、說、讀、寫這四個字。在日常教學當中,很多語文教師只重視學生的文字部分,教學生認字、學習詞語以及書寫,但是卻很少要求學生將文字說出來,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正常溝通交流的機會,長而久之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其次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也非常低,課內課外的閱讀量都達不到要求,而且大部分學生閱讀還存在走馬觀花的現象,并沒有充分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最后由于學生沒有豐厚的閱讀積累,導致學生在寫作時顯得詞匯量極為匱乏,無法書寫優美的句子。
2.缺乏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自主運用的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學生遇到任何問題,都不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必須有人引導才能解決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較為懶惰,在心理上非常依賴于老師,缺乏自主獨立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意識。這也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大包大攬,完全沒有給學生自主鍛煉的機會,長而久之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喪失自主學習并將其運用于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3.缺乏鑒賞以及創造美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鑒賞美主要是指一些優秀詩詞和文章的鑒賞,通過學習這些優秀的作品從而培養學生的情致,以此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獲得創造美的能力。但是,由于當今小學教育過分關注考試成績,語文教師對學生美學的教育關注很少。學生很少進行鑒賞美文、詩詞的練習,也沒有經常背誦經典的美文詩詞。此外,學生在課外很少閱讀文學作品,文化積累極低,導致學生根本無法獲得鑒賞并創造美文的能力。
4.對文化傳承能力不足
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在小學階段學生應當形成較強的愛國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但是當今的小學教育中,小學生大多不喜歡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反而過分追逐西方的一些節日文化。另外,現在的小學生都是05后、10后,大多嬌生慣養,所以很多學生都有以自我為中心、不懂禮貌,并沒有學習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團結向上、講文明等文化精神,這些現象都充分表現了我國小學教育在文化傳承方面的教育是有缺失的。
三、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1.學校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語文學科與學生未來發展的溝通橋梁,學校必須正確把握和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特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才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首先學校應當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新型的教學方法,要始終圍繞著學生的成長發展來制定正確的語文教學要求及內容。其次開發圍繞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在課程的制定以及實施過程中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語文學習,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關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以及創造性。
2.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素養
語文教師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實施者,他們自身的核心素養直接決定了學生的成長水平,所以語文教師必須要深刻了解核心素養的含義以及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并具有根據核心素養的要求切實改進教學方法的能力。只有這樣,語文教師隊伍才是一直能為學生未來成長發展貢獻重要力量的高素質隊伍。
首先語文教師應當經常閱讀新的教育論文獲得新的教學理念,還應當經常參加培訓或者到其他學校進修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其次重視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這主要是指教師運用自己的知識正確課堂教學內容的能力。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有充分的了解,找到一條教學主線圍繞它設計教學環節,使得學生能夠圍繞主線深入學習。最后是教師要正確的評價學生,在小學階段教師對于學生的意義十分巨大,如果教師能夠正確評價學生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能夠給予學生更大的信心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
3.教學內容及目標上更加突出核心素養
在小學,同一地區的學校大多使用統一的語文教材,那么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有選擇篩選教學內容,保留適合學生學習要求以及語文核心素養要求的部分,不適合的部分就直接省略不講。老師也要經常性地為學生補充課外閱讀內容,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
另外,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要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讓學生能夠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有的放矢地學習。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教師應當經常安排課堂實踐活動,為學生設置某些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情境當中運用平日學習到的知識。值得注意的是,教學目標不是為小部分優秀的學生設計的,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整個班集體的整體水平,分層次設計教學目標,以此滿足班級所有學生的發展要求。同時核心素養的觀念要始終貫穿其中,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獲得高的核心素養,成為知識的引領者。
參考文獻:
[1]常珊珊,李家清.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5(9):29-35.
[2]殷世東.學科基本素養與學科學習力:相依與遷移[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