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青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在國內外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通過回顧“翻轉課堂”的起源、發展,探討“翻轉課堂”中國化的可能,指出“翻轉課堂”在中國化態勢中需注意的問題及認識誤區。
關鍵詞:翻轉課堂;中國化;認識誤區
1 “翻轉課堂”的起源及發展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林地公園高中,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采用錄制講課視頻的方法幫助缺課的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課堂時間內完成作業。這種教學方式受到學生的歡迎,也受到很多教師和教育者的關注。
2004年,薩爾曼·可汗成立的“可汗學院”對翻轉課堂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他為所有的中小學課程制作免費的教育視頻,每段課程的時長不超過l0分鐘。
到目前為止,“翻轉課堂”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發展。“翻轉課堂”是時代的產物社會、科技以及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對翻轉課堂的出現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2 “翻轉課堂”中國化的可能
盡管“翻轉課堂”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1],但中國本土“翻轉課堂”的研究和實踐處于起步階段,我們有必要探討“翻轉課堂”中國化的可能。
2.1我國教育的教育信息化發展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2]我國已經擁有高校精品課程網、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等多個教學視頻網站。此外,超星視頻教學網、網易公開課程網、微課網也積累了豐富的視頻教學資源。曾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長的張堯學說:“我們的精品課程現在是走在MIT OCW前面的,構思也比他們好。因為他們上網僅強調課件,我們不僅是課件,還有實驗、教材、隊伍,是名師指導下的課件、實驗、教材”。 [3]這些課程資源無疑為“翻轉課堂”中國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整合又為“翻轉課堂”的中國化實踐創造了必要的信息技術條件。
2.2“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契合深化課改
“翻轉課堂”在理念和形式上,無疑轉變了傳統教學觀念、變革了現有的課堂形式,為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翻轉課堂”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課內外的教學活動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且都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從而使課堂內外更具系統性和互動性。而傳統的以課堂為主的教學形式更多地強調課內教學的重要性,且把有限的課上時間作為教學改革的主戰場,從而使課堂教學改革遭遇時間緊、任務重的現實無奈,以至于影響改革的預期成效。較之傳統的課堂觀,翻轉課堂內涵更加豐富,囊括了課上、課下的全部教學活動,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實踐領域。[4]
2.3“翻轉課堂”教學提供減負新思路
素質教育在我國推行多年,但學生依然處于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負擔依舊很重。教育部出臺了多項政策辦法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如《教育部關于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可見,減負問題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中面臨的一大挑戰。減負主要是針對學生課時多、作業多等課業負擔過重等問題提出來的。而在翻轉課堂中,作業是在課上完成,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會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還可以提高作業完成的效率,減少學生在個別問題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和要求在課下觀看教學視頻,既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確定學習進度和重點,主動建構知識,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教師在課上探討交流。顯然,對于減負問題,“翻轉課堂”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思路。
3“翻轉課堂”中國化需注意的問題及認識誤區
筆者發現很多人認為“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與“顛倒課堂”(Inverted Classroom)是同一概念。兩者的教學方法都是利用信息技術,學生課前觀看課堂內容的演示文稿,把知識傳授轉移到課外。但“顛倒課堂”沒有明確規定如何利用課內的時間,因此,“顛倒課堂”不能等同于“翻轉課堂”[5]。
我們還需注意“翻轉課堂”的四個關鍵問題:第一,學生在課外是否真正進行了深入的學習;第二,是否真正高效利用課內進行學習的互動與討論,而不是流于形式、表面化;第三,學生是否真正有效地參與交互過程;第四,翻轉課堂評價重點應放在是否真正優化了教與學,如:教學視頻的優劣;教學活動、教學手段是否處理得當;教學形式是否普遍被學生接受;以及是否有效促進了學生知識、技能的發展等方面[6]。
4結語
“翻轉課堂”的中國化除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程度,最根本的一點是提高“人”的觀念:對教師而言就是轉變教師角色定位,提高教師專業發展能力;對家長而言是獲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對學生而言是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與自學能力。“翻轉課堂”作為一個舶來品,需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地驗證“翻轉課堂”的效果,發現“翻轉課堂”水土不服的現象,通過課堂教學診斷,提高“翻轉課堂”在我國的適用性功能,進一步促進“翻轉課堂”的中國化進程。
參考文獻
[1][5]王聰,張鳳娟. 翻轉課堂教學法在美國:歷史、現狀與課題[J].外國教育研究,2015 (9) .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2012-05-06].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
[3]教育部年終盤點— ——成就宣傳新聞發布會[EB/OL]. http://www.jpkcnet.com/NEW/xinwen/news_detail.asp?new3s_ID=62.
[4]秦煒煒.翻轉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 (8).
[6]盧強.翻轉課堂的冷思考:實證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 ,2013(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