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宏福



摘 要: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該因地制宜,探索個性化、特色化的改革模式。中南大學在探索分層、特色、多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方面進行探索并取得長足的經驗,這些經驗能為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中南大學 教學改革
一、引言
200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堯學提出,要推進大學本科的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實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教育部隨即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迄今為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十余年,王守仁對這段時間的大學英語改革進行了總結:“大學英語十年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是重視聽說能力培養,建立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教學模式,倡導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
一方面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倡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另一方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面臨教育政策、考試政策、教材建設等方面的千篇一律。趙光慧、張杰[2]注意到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趨同”現象:培養方案的制定、管理和評價體制的構建、教材的編撰和選用、教學技術手段應用和師資的培養,都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門掌控。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首先應該克服“趨同化”的弊病。在這種形勢下,學界逐漸認識到,不同的高校應當結合自身的定位,進行特色辦學、分層次辦學。束定芳認為,各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和側重點應完全不同。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為各校特色辦學、分層次辦學、培養特色或特殊人才服務[3]。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照搬,但是這種改革應當符合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教育發展戰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當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對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因地制宜,深化改革,探索個性化、特色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模式。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各地區、各高校之間情況差異較大,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同的高校在辦學定位、專業結構、師資水平、生源狀況等眾多方面都存在各自的“個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不可能千篇一律。
中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建設的大學,是“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入選高校。學校英語教學規模巨大,教學層次多樣。根據教育部《2013/2014學年初高等教育基層報表》的統計,中南大學擁有在校本科生33905人,碩士研究生13960人。其中,僅大學英語本科教學即涉及一萬五千余人,教學規模由此可見一斑。
近年來,中南大學以外國語學院為主導,在學校領導的大力倡導和各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績,尤其是在分層教學、課程建設、特色班建設、網絡教學及自主學習建設、師資培養、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等方面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對中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進行考察和總結,具有以下意義:第一,明確中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理念和方法,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第二,分析總結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尋求破解這些問題的方法;第三,將中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般性模式加以總結并適度推廣,為同類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二、中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考察
第一,中南大學英語分層教學的目的、途徑、效果考察。分層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等具體差異,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體現層次性,為實現特定的分層教學目標形成的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具體可操作的實踐活動方式[4]。中南大學自2012年9月起,對新入學的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視聽說進行分級教學,并從2014年9月開始,對全校八千余名本科新生全面實施視聽說和讀寫譯分級教學。學生正式開始上課之前,對學生進行入學英語水平分級測試,將學生分別按視聽說和讀寫譯分為A、B、C三個等級。不同等級在教材的使用、課堂教學、考核評估等方面體現出差別(參見表1、表2和表3)。
截至2016年,分層教學在中南大學已經實施4年時間。總體上看,分層教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收到較好的效果。但與此同時,中南大學分層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學校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之后對分層教學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首先,分層的有效性。中南大學采用新時代交互英語網絡學習系統對學生進行分級測試。由于學生數量大,測試時間有限(限定為兩個小時),且學生對測試系統不夠熟悉,對于部分同學來說,“分層”結果不能真實反映其英語水平。分層處于B級和C級的同學,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其次,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級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的差異化處理。中南大學大學英語教學統一采用新時代交互英語系列教材,在教學內容上,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進度體現出各層之間的差異。在課程考核上,A、B、C級的考核試卷只有個別題目設置不同級別,總體差異不明顯。對于A、B、C不同級別學生的成績評定,并未設置系統差別。由于評價標準不一致,A級學生的成績相對于C級學生的成績,并未體現出優勢。
再次,分層教學給教學管理增加較大的負荷。通過全校統一入學分級考試,將原來的自然班打散,并分別根據讀寫譯和視聽說兩門的級別組建新的上課班級。這個過程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與此同時,給教學管理帶來較多不便。學生所在學院不易掌握各專業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總體動向,視聽說和讀寫譯兩門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容易掌握學生的總體英語學習情況。班內同學來自不同的專業,凝聚力不強,互幫互助不方便。任課教師經常要承擔不同級別的課程,系部主任等教學管理人員需要調研、設計不同級別的教學計劃,制訂不同級別的試卷,工作負荷相應增加。目前,學校還未開展分層教學與之前的未分層教學在教學效果上的對比研究,分層教學的效果還未得到證實。endprint
由于上述原因,中南大學自2016年9月起,對分層教學進行了大幅調整,保留以自然班為主體的教學,只進行常規類、藝體類和國際類的分類教學,分別制定培養方案的實施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學進度和考核方式。此次調整,不是對分層教學的否定,而是根據中南大學的教學實際,在實踐的基礎上對分層教學進行調整。中南大學學生總體英語水平較高,但藝術類、體育類學生需要單列出來;國際交流學生有其自身的英語需求。因此,將這兩類學生與常規班區分開來,進行差異化教學,正是因材施教。
第二,中南大學特色班英語教學考察。中南大學在特色教育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學校設立有“創新型高級工程人才試驗班”、“卓越法律人才試驗班”、“升華班”、“科學班”、“中澳國際班”等眾多特色班。與此同時,還有醫學、體育、藝術等獨具特色的專業學生。學校針對這些學生的英語教學,采取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教學改革措施。一是在各學院內部,推行雙語教學。二是外國語學院針為特色班建立了專門的教學團隊,有針對性地開展英語教學。以中澳國際班為例,中南大學與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簡稱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合作交流項目(簡稱中外校際交流項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制4年,分兩種模式進行培養,第一種模式是本科4年學習全部在中南大學進行,培養方案中三分之一的核心課程由蒙納士大學教師來校進行授課;第二種模式采取“2+2”培養模式,前2年在中南大學學習,完成相關培養方案,成績優秀且達到出國留學要求者,后2年可進入蒙納士大學學習。中外校際合作交流項目學制4年,采取“2+2”培養模式,前2年在中南大學學習,完成相關培養方案,課程成績和英語雅思成績達到出國留學要求者,可赴蒙納士大學進行后2年的學習。為滿足中澳國際班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要求,外國語學院專門組建了中澳國際班英語教學團隊,在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雅思教學。截至目前,教學效果得到學校國際交流處、有關學院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第三,除課堂教學外,中南大學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在線網絡教學、自主學習、大班講授、慕課、微課、英語競賽等多元化的英語教學模式。“網絡教學”和“自主學習”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的教學改革的方向。近年來,學校全面建設“數字中南”,在網絡及多媒體教學平臺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面取得長足的經驗。中南大學投資建設外語自主學習中心,配備專門的實驗管理人員,全天候支持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外國語學院組建了在線學習管理、大班講授、微課、慕課團隊,提供多元化的英語教學團隊,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此外,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全國英語寫作大賽、全國英語閱讀大賽等各式各樣的英語競賽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平臺。
第四,大學英語師資建設。外國語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師資建設目前存在改進的空間:大學英語教師在學歷水平、學緣結構、職稱層次、研究水平方面,與本校的辦學定位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此,近年來,學校和學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大學英語師資建設。一是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師的發展,幫助年輕教師攻讀博士學位;二是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中青年教師赴海外研修,拓寬教師的學術視野,提升英語教學水平;三是鼓勵大學英語教師參加學術交流和教學研究。外國語學院先后爭取學校支持,設立“外語教育研究項目”、“青年教師發展基金項目”等,資助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學院經常召開內部教學經驗交流會、教學改革給研討會,為大學英語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創造學術氛圍和平臺;四是選拔中青年教師擔任學員系部中心主任,讓他們充分融入教學管理和改革中,培養和增強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的意識。
三、中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面臨新的形勢。中南大學結合自身特點和改革模式,探索出一條分層、特色、多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正如張堯學校長所說,中南大學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理、工、醫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英語學習能力。中南大學的英語教學改革向我們展示:第一,大學英語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各個學校必須根據自身的發展定位,探索適合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第二,大學英語教學應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開展差異化的分層教學。但是這種分層教學最好在不同專業間開展,不打亂各專業的自然班,方便開展教學管理和監控。第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除課堂教學外,加強網絡自主學習、微課、慕課建設,為學生創造多元英語學習渠道。第四,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加強教師建設。
參考文獻:
[1]王守仁.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J].外語界,2013(6):9-13,22.
[2]趙光慧,張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個性化、學科化、中國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6):58-61.
[3]束定芳.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培養國際化人才——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學刊,2013(6):90-96.
[4]李士明,李穎,姜秀麗.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2(2):13-15.
基金項目: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語教育研究項目”(14WYJY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