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洪香
摘要:有效課堂教學要求師生和諧對話,課堂中,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課后,給學生留下思維,留下探索的興趣,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樹立課堂的有效性觀念。課堂上的孩子應該是非常活躍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聆聽者,應該讓他們自由地表述自己,提出自己的見解[1]。如果教師能多觀察一下孩子的行為,多關注一下孩子的體驗,我們的課堂就會是非常有效的,理想的素質教育會更容易實現。那么,什么樣的小學語文課堂是有效的?
一、識字寫字
1、寫字。這是小學語文的基礎。個別教師認為孩子會寫字了就行了,殊不知,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握筆姿勢不正確,不能按照“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桌面一尺,胸離桌子一拳”的要求。這樣時間久了,孩子的習慣不容易糾正,也為以后的學習增添了困難。課堂中,教師應該用實際的寫字示范并結合教師對寫字規則的言語陳述來教學。比如教師自己和學生一樣坐下來,拿出鉛筆認認真真地寫字,并在寫的過程中告訴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姿勢以及筆順規則,讓學生分辨出怎么寫才是美,從而對寫字產生興趣。
2、識字。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字形教學應是識字教學的難點。漢字是一種具有歷史范疇的文化符號。學習漢字的過程就是學習文化、培養情感的過程與理解、運用語言文字過程的統一。識字過程中應體現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優勢,將漢字的文化變遷過程動態化,讓學生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堂中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找朋友”、“猜字謎”等形式識字,比如在教“飄”這個字,把一張票撕成碎片,一陣風吹來,紙片在空中飄著,學生一下子就能把這個字記下了。
二、閱讀教學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2]。長期以來,閱讀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完成老師教給的任務。有時我們很少問自己:老師應該提什么樣的問題?提問題的目的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實際上,學生的閱讀需求和閱讀心理才應是教師設計問題的主要依據。老師的問題不應是針對內容本身的,而應是讓學生針對內容本身的。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大膽提問,會提問的孩子說明他們有較高的閱讀技能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應該讓他們自己學會解答,達到教學的有效性。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手段,教學中,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組織不同的、形式多樣的讀,特別是表演讀,是低年級孩子非常喜歡的朗讀方式。默讀、瀏覽、跳讀都是針對中、高年級的學生,在教學長文的時候可以做到短教,節省時間。當然,教學中離不開教師適時的點播和點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閱讀教學中要讓孩子感受到人文內涵與自己的關系,從而達到塑造人、發展人的目的。
三、寫作教學
在作文教學中,只要一寫作文,學生就會出現驚人的”編造”現象。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很多教師忽略了作文的基礎—觀察。低年級學生的知覺呈現模糊性、整體性、粗略性特點,因此觀察訓練應以整體的觀察為主,并逐步發展其局部觀察、重點觀察的能力,為中年級做準備[1]。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生活日記為訓練的主要方式,進行多種形式的作文訓練,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實際,觀察思維表達的綜合訓練,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另外。觀察訓練要和課內閱讀教學結合起來進行,讓學生學會獨立觀察。頭腦中有了事物,加上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的作文就會有血有肉,同時,學會經常觀察,學生自然對作文就有了興趣,也就愿意寫了。在作文評改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水平和每次作文教學的目標,綜合利用多種評價方式方法,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與發展作用。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四、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與聽話、說話相比,更體現了實踐性與綜合性,是一種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交往能力為核心,并同時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的課程形態?!罢n標”要求“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2]?!眱A聽和表達是聽說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中重點訓練的環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內容應主要包括語意教學、語境教學和語體教學。語意教學是讓學生理解和表達口語意義的教學,重點在正確理解語義的基礎上,把握句子的中心,并能夠通過推論理解說話者的言外之意??谡Z交際的語意教學應把重點放在語音、停頓、邏輯重音、語調和語速教學上。
1、確定好話題。以話題為紐帶,在真實情景中把交際雙方精密地聯系到一起。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的交際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教師再確定話題時,首先應考慮話題的價值、現實意義以及難易程度等因素,這直接關系到話題能否激起學生的思索,能否將口語交際落到實處。另外,話題應是多元的,開放性的,要貼近學生生活。多給學生提供交際互動的實踐機會,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培養其正確的人際交往態度,使其學會誠懇、文明地與人交際,學會尊重對方的文化、風俗。
2、提供多樣呈現方式。可以利用“圖畫引入法”、“操作引入法”、“情景引入法”、“話題引入法”和“任務引入法”進行口語交際[1]。吸引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為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3、整合教學。根據教學要求,把內容設置進一步具體化,把各種內容進行整合,將口語交際內容與語文教學的其他環節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交際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它要求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討論、研究、總結、創新。理論聯系實際,才能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宗海.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策略.
[2] “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