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志軍
【摘 要】本文分析當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環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提出看法,以期推動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高中化學 課堂提問 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145-02
提問是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教師采用的重要教學手段,也是啟發式教學模式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課堂提問能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理解并運用知識,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探索真理的精神和能力。巴爾扎克說過,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無疑是問號。提問方法得當意味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恰到好處的提問能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將學生引入科學圣殿。
一、目前高中化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不重視提問環節。當前,很多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上不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互動,經常會有對學生敷衍了事、答非所問的情況出現。課堂上的互動主要是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如果缺少提問環節,那么就較難激發學生的思維,無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也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如果問的問題沒有針對性,那么學生就找不到思考的方向,可能會答非所問,例如,有位教師在講解酒精的常見特性時,提出問題:“同學們,誰知道酒精有哪些常見特性?”教師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酒精的易揮發特性,但有些同學可能完全不會想到這個,而是回答其他的無關緊要的內容,這樣的回答基本是無效的。如果問的問題太過簡單,學生不需要經過認真思考就能得出答案,那么這樣的問題就沒有多大作用,還會導致教學環節松散。目前部分教師不重視課堂提問這個教學環節。
(二)提問的范圍狹窄,偏向優秀學生。同一個班級的不同學生,其認知能力、學習成績是不同的,因此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所差異。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比較關注學習能力強、成績好的學生,而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學習能力弱、成績較差的學生。如果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只是提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那么就會導致班級學生的成績出現嚴重失衡現象,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會感到不被教師重視,學習信心受挫,也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三)偏重問題結果,忽視提問過程。筆者觀看了很多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案例發現,有些教師太過重視學生回答問題的結果是否正確,不注意提問的過程。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表示滿意;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有些教師馬上就表現失望,甚至還會責罵學生。筆者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不管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該保持平常心,不應太過顯露自己的個人情感。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流露失望神情,甚至是責罵學生,那么就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但是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一概地贊揚,那么就會導致學生容易產生驕傲心理。因此,教師要注意提問的過程,觀察學生回答的過程,以此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加全面地把握好對學生的回答所做的評價,把過程和結果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
二、增強高中化學教學提問有效性的對策
(一)增強問題趣味性,激發學生熱情。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注意增強問題的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師生之間的輕松互動,一起探索化學問題,體會化學學科的魅力,從而從心里上喜歡化學。例如,筆者在講解氨氣性質的時候,在課堂上做噴泉實驗,通過這個有趣味的實驗激發學生去觀察和思考。然后結合實驗進行提問:“同學們根據這個實驗現象,我們可以分析出氨氣有什么性質?”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討論,總結出氨氣具有溶于水的性質,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提問要言簡意賅,表達準確,不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通常情況下,提問都要做到言簡意賅,而且不要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也就是說,教師的提問要讓學生一聽就明白問的是什么,解答思路大概是什么。如果教師提問時表達不夠明確,問題條件隱藏太深,涉及的知識點范圍太大,甚至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那么學生將會感覺無從下手,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沉默或者答非所問。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建議教師在提問之前要仔細研讀教材大綱,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圍繞教學內容設計一組難度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知識。例如,筆者在進行鹽類的水解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下面這組問題:
(1)Al2(SO4)3 是哪種類型的鹽?
(2)Al2(SO4)3 溶液的平衡是怎樣的?
(3)NaHCO3 屬于哪種鹽?
(4)NaHCO3 溶液中的平衡是怎樣的?
(5)Al2(SO4)3 溶液與 NaHCO3 溶液混合后會不會破壞原來的平衡?
這一問題鏈,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索。這樣的提問可以將化學知識化整為零,最后各個擊破,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系統。
(三)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教師不應使用太過簡單的問題,應重視提問的作用,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并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我們知道,化學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應用,好多化學現象在生活中也常見,學生或多或少對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產生好奇,產生許多疑問。因此教師要利用好這一點,把握好這類問題,設計和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問,并在問題的引導下給學生講解化學知識。比如,筆者在教學乙酸知識的過程中,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衣服臟了要洗,大家想想衣服上的污漬該怎么去除?如果我們將適量的食醋倒進水壺,可以去除水壺中的水垢嗎?為什么加入料酒和食醋會使魚更香?為什么酒存放的時間越長聞起來越香?”筆者通過這一連串的問題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要把握好問題的數量,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問題與問題之間應該有層層遞進的關系。這樣的提問才能成功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四)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重要手段,但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應該結合其他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水平的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協作,一起探討,完成學習任務,掌握化學知識。例如,筆者在指導學生進行乙酸乙酯的化學實驗時,教材中使用的方法是通過飽和碳酸鈉溶液收集乙酸乙酯,有些學生對此感到疑惑,并提出問題:“只能利用碳酸鈉溶液收集乙酸乙酯嗎?可不可以利用其他物質生成乙酸乙酯?”筆者利用學生的這個疑問,在確保學生已經掌握了乙酸乙酯的性質之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小組分析和討論,并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得出結論。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協作的精神和能力。
(五)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反饋,并做出合理評價。不管學生在課堂上回答的是否正確,教師都應該給予反饋。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要盡量做到中肯、合理。不能三言兩語地進行草率評價,更不能不聞不問,不做回應。學生如果回答得好,那么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表揚,激勵學生再接再厲;假如學生回答得不好,那么也不要當面批評學生,而是要首先肯定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態度,然后給予適當的點撥,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巧妙設計問題,改進提問步驟,努力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而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素青.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文理導航旬刊,2011(9)
[2]辛志蓮.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J].內蒙古教育(b),2017(3)
(責編 盧建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