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芳
[摘要]文章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體研究對象,探討了“互聯網+職業教育”的發展思路,為職業教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發展方向提出較為獨特的見解,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教育;智能化
中國的傳統教育發展到現在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從原來的以儒家文化為主導,到之后的引入西方近代教育。在教育制度上曾學習過美國、德國、日本和蘇聯。進入21世紀后,依托經濟和技術水平的進步,中國傳統教育在形式上也在不斷地改善,職業教育授課模式也經歷了從黑板到PPT演示到互聯網教育的飛躍式發展。從未來的戰略規劃上可以看出,中國未來的經濟走向不再是片面強調高增長和單一的規模化,而是將轉型為穩增長和多元化,且經濟增長的動力逐步轉向創新驅動,這對于很多企業包括職業教育產業而言,將是絕佳的發展機遇。而若要將職業教育的戰略發展目標落到實處,全面“擁抱移動互聯網”是一條必經之路。
一、智能化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而相對于其他領域,移動互聯網在職業教育機構的戰略布局中仍處于萌芽階段。因此智能化教育體系的搭建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尤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一)轉型戰略定位
職業教育機構當前的戰略目標和角色定位,不應再是傳統的院校、學院或培訓機構,而是要將自己定位為新型“互聯網+職業教育”機構。
(二)搭建事業部制的組織架構
職業教育機構應該逐步創建移動教育事業部,并以移動教育事業部作為智能化教育體系及連接其他職能機構的核心單位之一。移動教育事業部肩負著職業教育機構由傳統職業教育單位向“互聯網+”教育機構轉型的重要任務。
(三)細分移動教育事業部的職能
移動教育事業部主要細分為以下三個職能單位:
1.移動教育客戶端規劃設計處——負責移動教育客戶端軟件平臺的設計。
2.移動互聯教育產品企劃處——負責移動教育平臺上相關教育產品的企劃與設計。
3.移動互聯數據管理和支持處——負責收集、匯總并分析平臺上的一切數據,用以建立院校的大數據模型。
依托當前互聯網的高新科技,實現職業教育的高度智能化和全面互聯網化,使中國傳統教育實現質的飛躍,是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必由之路,而智能化教育體系的搭建,實際上就是逐步實現職業教育領域平臺戰略的過程。
二、職業教育領域平臺的打造
平臺商業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個完善的、成長潛能強大的“生態圈”。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為例,螞蟻金服整合了云計算和大數據平臺,支付寶對接了超過200家金融機構,為近千萬家小微商戶提供支付服務,每年完成數百億人次的電子支付。這種平臺戰略的鋪設布局已在多數互聯網公司實現,并且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已經運用其成熟的平臺商業模式打造屬于自己的“超級生態圈”。
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實行平臺戰略的目的并非是教育的商業化和實現盈利,而是為了進一步發揮職業教育的育人功能,最終搭建成熟的互聯網智能化教育體系,使處在這個體系中的師生都能夠更加便利地工作和學習,同時各大機構院校以職業教育的平臺戰略為基礎,逐步建設屬于職業教育機構獨有的生態文化圈。平臺戰略的本質是渠道、數據和技術。
(一)渠道
平臺戰略的布局絕不是由單一的機構就可以實現的,它必須連接多個特定的群體。職業教育機構作為中介方,在布局平臺戰略過程中需要打通在校師生和教育服務供應商之間的渠道,比如院校的食堂餐飲供應商、繳交學費、住宿費等相關費用的金融供應商、校內公交系統供應商等等。打通渠道不僅依賴于產品的創新,更依賴于數據及技術的創新。
(二)數據
大數據正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例如,學生在期末考試時使用計算機答題,隨后通過大數據分析每個學生每道題的正確率,將碎片化的題庫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從而實現智能反饋正確率較低的題目對應本門課程的哪些知識點。任課教師以及學生對于這些反饋數據,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課程的薄弱知識點,進行目的明確的重點講解及反復的演練,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職業教育機構現有的大數據,并不斷積累提高收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為職業教育的持續創新打下基礎。
(三)技術
從技術層面,基于分布式及并發式的技術是平臺化的核心技術,職業教育平臺化的終極形式就是建立“數據對流中心”。職業教育機構通過平臺化的數據對流,進一步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并將相關數據進行階段性分析,反饋給師生參考,幫助師生進一步了解自己在校生活和學習中的相關情況。
而隨著職業教育機構平臺戰略的推進和實施,智能化教育體系的日臻完善,使職業教育的移動互聯網化逐漸滲透到在校師生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在校師生參與到智能教育的浪潮中,同時也催生著職業教育內外延思維的進一步轉變。
三、職業教育運營方式的轉變
(一)教育機構運營方式的轉變
1.宣傳模式
早期職業教育機構通常是通過線下形式對自主品牌和產品進行宣傳。而今我們已經步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機構應當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當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契機和先進技術,整合線上和線下的宣傳模式,重點在線上的微信端,移動新聞端,移動視頻端渠道對本院校進行宣傳,并利用當前的H5網頁制作技術最大化地重點展現本院校的教學特色以及人才培養方向,并展示院校的整體教學環境和全景風采。
2.招生與招聘
對于有意向報名本院校的生源或有意向應聘本院校教師的人員,引導其下載院校的移動教育客戶端,若成功錄取,則在移動教育客戶端上第一時間推送錄取通知,并提前展示入校或入職前需要準備的相關事項和流程,這樣不僅簡化了原本繁瑣的手續,也會大幅度地提高職業教育機構的運營和辦學效率。endprint
(二)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
1.授課和復習
傳統的職業教育通常采用面對面授課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在課堂時間汲取知識,然而在課后想要回顧和復習老師課堂上所講到的重難點卻存在一定的困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授課時間和空間不再局限于固定課時和固定教室,而是可以在網絡平臺進行彈性授課。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通過網絡平臺回顧知識點,并且進行在線做題,線上提問,老師可以通過網絡在線答疑。教師可以把分享版的教學電子大綱和講義上傳網絡平臺供學生下載,能夠更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復習所學過的內容和預習將要學習的知識。
2.教學評價和互動
我們可以讓學生上完每一堂課程后,采用間接的方式在移動教育客戶端上對課程進行評價,同時鼓勵師生間進行更多的互動。對于職業教育而言講究實踐技能的運用,我們可以在移動教育客戶端中設立專門的互動學習模塊,讓學生對于課程中實時發現的問題采用拍照或文字表述的方式上傳到此模塊中,尋求其他師生甚至是已畢業參加工作的學長們的幫助。
職業教育教學方式的重大轉變不僅使在校學生學習更加有效率,而且使想要繼續深造的在職人員學習變得更輕松,在職人員通常沒有時間參加面授的學習班,所以在網絡上學習成了他們最樂于接受的方式。他們只要一打開網絡就能學到知識。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提高了學習效率。使學習變成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
(三)教育產品營銷思維的轉變
1.情感價值鏈的搭建
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穩定的客戶和流量是企業發展的堅實基礎。而對于職業教育機構而言,院校培養的每一屆學子都將是最為寶貴的資源,用移動教育客戶端賬號作為他們同母校聯系的紐帶,無論他們走到哪里,手機中永遠都有母校的身影。
情感價值鏈主要以教學賬號為核心進行搭建——在校學生自己的員編或學號即為登錄本院校移動教育客戶端的賬號,并且設定賬號為終身制,并保留這些師生其在校期間的所有數據信息,讓已經畢業的學生隨時都可以登錄母校的移動教育客戶端,查看母校目前的發展情況,回憶自己在校期間的點點滴滴。這種情感價值鏈一旦搭建完成便是天然緊密的,這些學生會感覺時時刻刻同自己的母校在一起。
2.職業教育的參與感的培養
首先,對于職業教育機構而言,移動教育客戶端的平臺戰略布局的不斷成熟,足以讓每個院校成為獨一無二的“白媒體”,而在校和已畢業的學生群體,基于對母校的天然情感,自然而然地成為職業教育機構的“終身粉絲”,而院校根據師生反饋或實際情況,不定期推出名師講座的在線教育視頻,以及短期的技能化職業教育產品,都將是職業教育精品化策略的方向。
其次,設計互動方式。中國傳統教育模式偏向于傳授式,基本都是老師教授,學員傾聽的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學員對固定知識的吸收,但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我們在移動教育客戶端上設計互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師生互評,課程評分,授課內容和形式創新性建議等。
最后,擴散口碑。由于各院校擁有在校和已畢業的學生和在職教師這群數量可觀的“粉絲”,在建立成熟的智能化教育平臺,充分開放參與節點和設計完善的在線教育互動方式后,這些師生們自然而然地成為母校口碑擴散的個體媒介,他們會不時打開母校的移動教育客戶端,和同事、朋友或校友討論母校目前發生的變化,校園中學弟學妹們的趣事,并抽空解決他們實踐課程中遇到的難題,在這個過程中,口碑的擴散和品牌傳播就在不經意問進行。
在當今中國,鼓勵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各領域組織機構進行高新產業優化和“互聯網+”的轉型,是我們國家未來長期的基本方針和發展戰略。對于職業教育領域的各大院校而言,是研發高新技術、培養人才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搖籃,職業教育領域的發展正站在當前中國的風口上。我們要充分合理地運用好互聯網思維和技術,使其成為促進中國傳統教育發展的主要動力,讓職業教育在改革的風口上起飛。
(責任編輯:桂杉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