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渡帆
摘 要:教育公平實現的重要性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日益凸顯。班級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使得教育公平在微觀上的構建具有現實意義。班級文化作為班級管理的軟性約束力,對于班級教育公平的保障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將探討如何把班級教育公平理念滲透到班級文化中,使得班級教育公平在班級文化的建設下得到保障。
關鍵詞:班級教育公平 班級文化 保障體制
近年來,隨著“就近入學”、“劃片招生”、“劃線錄取”等一系列宏觀教育公平政策與方針出臺,家長可以“擇校”的空間越來越少。于是,一些家長便選擇在校內,做出有悖教育公平的事情,“擇班”“擇師”“擇桌位”等現象在眾多學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不僅與家長和學生個人有關,還與班主任素質、班集體管理等有關。教育機會的均等、資源的合理分配更要在微觀的班級層面得到保障。
一、班級教育公平與班級文化
教育公平是指一種為了調整相關利益主體之間關系合理性的規范、原則。 從班級教育公平入手理解教育公平中國家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和個體發展與需要的合理性,它便是指班級的發展與個人發展之間的協調統一。班級教育公平是微觀化了的教育公平,探索阻礙班級域公平實現的因素,有助于深化對教育公平的認識,促進教育公平在實踐層面的落實。
班級文化的構成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次。利用班級文化作為軟性約束力去保障班級教育的公平應保障著力三方面的建設:班級物質文化上應體現班級硬件條件的公平,比如學生每人享有的活動設施使用的權利、桌位平等的權利等;班級制度文化上,教育公平在制度文化的體現要求班主任和學生制定班規班訓以及各種規章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到班級上每一位同學,避免這些規章制度僅適用于少數人;班級精神文化應是教育公平理念在班級成員思想上的滲透,一種良好、和諧、民主的班級環境的體現。
二、班級文化對教育公平的優化作用
(一)資源分配上的優化
資源的分配是班級物質文化的體現,這其中包括了座次的安排、榮譽歸屬、入團機會等。在資源的分配上,班級的管理是外在的約束力,而長期形成的班級文化則是內在的約束力。這種約束力表現在同學們對于班級教育資源分配的內在認可,而絕非由于外在約束勉強接受。對于優質資源的分配,雖然沒有絕對的公平公正,但相對的公平公正是需要力求做到的,這種相對性來源于優秀班級文化的形成過程。
(二)話語權上的優化
話語權的優化,主要是指師生之間的話語權。“話語本來是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和傳遞意義的媒介”,一個班集體肯定存在話語權的問題,話語權決定了管理者能否有效管理班集體。可如今很多時候會出現老師擁有著話語霸權的情況,教師在管理班級活動中常會出現專制、拒絕采納學生建議,有意或無意侵蝕學生的平等話語權的情況。
班級文化中話語權文化特別重要,正向話語權文化的形成來源于師生之間日常的溝通交流,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等。師生的關系并非是權威與服從的關系,應是亦師亦友的關系。平等的話語權文化氛圍,就教師而言,可以體會到教學相長、寓教于樂的樂趣;就學生而言,可以使其在班集體中自由快樂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和批判精神。
(三)班級制度規章的優化
班級文化一旦形成,就會通過班級風氣、規章制度、輿論等對班級成員的言行起著有形或無形的約束作用。這種約束作用通過外在形式體現在一個班集體的制度章程上。實現班級教育的公平,必須要靠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來保障班級工作的正常運行,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渴望公平的心理需要,起到公平的激勵作用。因此在制度文化方面,要做到一律平等,這種制度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符合班集體所有成員的利益。
班級文化對于班級制度有優化作用,這種文化使得在班級制度上使每個人都能從制度規則的正常運行中受益,同時也受公平制度規則的約束。
三、運用良好的班級文化促進班級教育公平
(一)賦予班級物質環境文化內涵
在現實的班級管理中,班級的物質環境建設受到了很多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基本設備配置,并非班級成員所能解決,但是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并非完全取決于設備的現代化和數量化。如何把文化賦予到物質環境中,如何把教育公平的思想滲透入這種文化之中,這需要老師和學生之間思維的轉化。比如最基本的課桌排位是否合理,管理者是否根據學生自身身體狀況和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排位這都涉及班級教育公平。
(二)健全班級規章制度
班級文化具有隱性的特點,而一個班級的規章制度就是把這種隱性的特點外顯出來。班級規章制度的建設應包括:學習制度、衛生輪值制度、考勤登記制度、課堂紀律制度、評先獎優制度等。
規章制度是班級文化規范化的反映,也是班級文化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制定和執行制度時應遵循自主與平等的原則。自主與平等的原則使得這些規章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也會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下使得班級中每一個人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受到這種良好班級文化的影響,教育公平思想深入人心。
(三)構建平等、民主的班集體
一般地說,健康的班級主權屬于學生,教師是協調者,師生處在完全平等的位置,相互尊重,實行民主管理。一個班級的管理方式和領導風格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班級的發展和班級成員的精神狀態。管理風格、方式是不可能以一種明文規定的形式公之于眾的,因此,確保班級管理體制的有序和高效,就要以一種無形的文化來加以規范和約束。實際上,與規章制度相比,無形的文化可以超越規章制度產生更為持久和深入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石遠鵬.班級管理中的“公”與“不公”探析[J].晉中學院學報,2014,31(01):79-82.
[2] 楊文.試析實現班級場域公平的困境[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3,2(05):61-64.
[3] 馮永剛.芻議德育教師話語霸權[J].江蘇高教.2007(5):95-98.
[4] 江歡,葛金國.班級管理中不公平問題的應對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 (06):109-112.
[5] 林冬桂.論班級文化的功能與建設[J].教育導刊,2000(11):11-14.
[6] 倪建英.堅持以人為本,開展班級文化建設[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02):53-56.
[7] 任軍利.談談大學生的班級文化建設問題[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