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就需要加強師生互動。教師要認真進行教學設計,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使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上,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 數學課堂 師生互動
引 言
在小學課堂中,要注重師生互動,教師要發揮出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方可確保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學習之中。在數學課堂中,通過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容易被學生所理解。同時,師生互動還可以締造融洽的教學氛圍,值得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
一、結合學生特點,找到知識的探究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就需要教師準確把握知識的探究點。使學生接受知識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習興趣,滿足其心理需求,就可以使其對知識產生探索的欲望,深入思考,與教師開展互動。比如,在“9加幾的加法”教學之中,教師通過正常的講解就可以使學生很快掌握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的結果。不過,若要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卻并不容易。由此,教師就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探究點——9加幾的算理。學生真正了解之后,就會提高思維能力。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列出算式,再得出結果,然后再拋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是這個結果。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就可以主動尋求答案的原理,開始各種各樣的證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口頭描述或者小棍操作的方式證明算理。進行小棍操作時,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清晰地理解算理,若有不懂之處,教師可及時指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改變傳統講課中學生被動聽課的局面,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索知識,,通過互動打造良好的教學氣氛。
二、拓展學生思維,把握思維點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夠更快理解數學知識。不過,由于學生的個體存在差異,其思維能力也會有一定區別,這就需要教師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加強互動,逐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準確把握思維點。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互動內容。比如,在“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面積單位,就需要為學生締造主動探究的環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鍛煉。通過主動探究后,學生就會對圖形的面積具有一致的理解。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這兩個圖形的面積若是采用方格紙進行測量,則分別是12與15個方格。根據方格的數目可知,長方形面積小于正方形面積。得出這一結論后,教師還要拋出一個問題——下面遮住的圖形的面積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呈現出的圖形是由兩個有圓形紙片遮住,下面分別標有5格、7格。這時候,就會呈現出不同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是7格的面積最大,還有的學生認為5格面積最大。此時,教師就要引出單位統一的重要性。教師要為學生展現出圖形和方格的大小,如果方格大小不一致,就無法對圖形的面積進行準確判斷,因此,必須要同一單位才能進行圖形面積的測量。在不斷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呈現出循序漸進的特點,思維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拓展。
三、調動學生積極性,善于講故事
故事能夠帶給學生無限的趣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適當引用數學故事開展教學,使知識能夠更加容易被學生所理解。有趣的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好奇心,對知識深入思考,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實現師生互動。數學知識的抽象與復雜導致學生不容易對其產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有方法地去講故事,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之中。比如,在講解“乘除法”時,可以為學生講述豬媽媽和小豬買花的故事引出知識。豬媽媽與三個豬寶寶買花,每一枝花需要20元,共計要買60支,于是問題就來了,買60支花需要花費多少元?如果再將花綁在一起,12支花綁在一起,可以綁多少束?這些問題就可以利用乘除法來解決。當學生真正理解這個故事的時候,就會了解知識,也學會用乘除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討論,還可以設置更多的乘除法問題,以童話的形式進行講解,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在聽故事之余,逐漸掌握知識。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通過講故事可以有效帶動課堂氣氛,使學生不會再認為數學知識枯燥乏味,也會啟發其在以后的生活中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加強情感滲透,實現師生互動
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中適當滲透情感,與學生打成一片,使學生能夠對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恰當的情感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如在“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中,其中有一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驗“十‘進制”表示數的優越性。為了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數小棒比賽”,通過這一比賽,學生就能夠充分感受到十進制的優越之處,理解本節課的學習意義,并學會利用該方法解決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參加類似的比賽不僅可以使其獲得成就感,還能夠對數學學習更有興趣,激發其對數學的熱愛。同時,在比賽中還有教師的指導,就可以增進師生的情誼。
五、實現多元化互動,締造良好學習效果
除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之外,還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樣就可以將師生互動與之有機結合,形成良好的教學氣氛。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實現集體互動。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使其具備初步的團隊合作意識,就能夠使交流更加自由,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加強學生與學生的合作,可通過小組討論、小組競賽小組辯論等方式體現。教師則以輔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學會聆聽學生的想法,對其中存在的問題耐心指正,使學生的討論不會脫離原有的方向。比如,在進行“統計”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出一組數據,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畫出“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然后討論三個統計圖的異同點,最后全班集體總結歸納。學生通過分組合作的形式就能夠加強彼此互動,還可以進一步了解統計知識,這將大大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
總之,為了實現師生互動,小學數學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使其能夠充分參與到課堂之中,與教師積極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就可以真正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春紅.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生之友,2012,(09).
[2] 曾天鳳,鐘玉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現代閱讀,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