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娜
摘要:《語文課標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活動中,培養自身的獨立的閱讀能力,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注重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實踐中不斷的思考、總結、修正,將教學落到實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關鍵詞: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正確使用教輔資料;自主學習
一、要處理好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的關系
閱讀教學講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存在與每一個單元中,存在于每一冊課本中。因此,每一篇課文的閱讀都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把每一篇課文與單元其他課文聯系起來進行一定程度的類文閱讀,往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為此,在每一個單元教學之初,我都會引導學生關注單元提示與導讀,先確定單元學習目標,其中涉及文章內容,語文知識,情感態度等方面。這樣,在進行課時目標的設定時,就有章可循,并且,各篇課文的閱讀能相互聯系,學生學習起來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單元提示語是:“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漸漸與自然疏離,地球上出現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以此為綱,學生和我一起確定了本單元的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2、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3、樹立環保意識。單元目標又為課時閱讀目標的確定提供了依據。比如,我們將第一篇課文《敬畏自然》的閱讀目標確定為:1.反復閱讀,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感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2.了解議論性散文的特點。3.將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轉化到實際行動當中。這樣,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對課文的理解就不至于太過渙散。另外,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引領,其余四篇文章的閱讀就容易多了。
二、教會學生正確的使用教學參考書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而語文學科作為母語教育,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方面,要深刻認識母語教育的特點與優勢,增強資源意識,讓所有適用的資源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服務。而另一方面,要清醒的認識到,教科書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課程資源,體現了課程目標和能力培養的要求,應以教科書為主,用好教科書。但是,如果把教科書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教科書,這樣的語文教學單薄、狹窄、封閉,容易脫離學生實際和沸騰的生活。而過多地引進其他課程資源,少用甚至不用教科書,活是活了,但教學輕飄飄,語文訓練難以落實,各項要求難以達到。
正確的做法是,以教科書為主要憑借,適當引進相關資源,適當拓寬教學途徑與形式,加強課程資源的整合,在學好教科書、實現基本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學得更多一點、更活一點、更好一點。也就是說,課前課后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適當的參考教學資料,要讓學生能動的利用資源,作為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鞏固的有效手段,堅決不做搬運工,變成抄寫資料的工具。
三、自主學習與老師指導相輔相成
在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首先應體現在自主閱讀、潛心讀書上。教師在鉆研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沉下心來,認真讀課文,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盡自己之所能,盡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課文讀懂。其次,應組織學生進行有準備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到語言的精妙,領悟到寫法的特點。在這方面,導學稿就發揮了其很大的作用。例如:七年級下第一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1、結合標題分析,文章以什么為寫作順序?2、文章哪幾節文字寫百草園?哪幾節文字寫三味書屋?銜接兩部分的段落是第幾節?在全文結構、內容上起什么作用?3、概括百草園、三味書屋這兩部分分別寫了那些事件?
這樣,學生既能充分的展開自主閱讀,也有目標引領,不至于進行漫無目的的閱讀。并且,這樣的自主學習對課堂學習也有很大的促進。當然,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不是對立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甚至講解。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中的語言品析:“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似乎”表示對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確鑿”則是完全肯定的語氣。有矛盾嗎?該怎樣理解作者的用意? 這道題就需要教師結合文章內容作簡明的背景介紹,并進行綜合性的分析。遇到學生經過討論、交流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師應該進行點撥,或使學生提升境界,或使學生茅塞頓開。遇到學生歸納、概括不全面、不清晰的地方,教師就應用條分縷析的、準確的語言幫助歸納與概括(如,文章主旨、學法、寫法)。=
總之,通過以上方法進行閱讀教學,使學生的知識豐富了,語言表達順暢了。閱讀教學使學生接受了人格上的熏陶,同時還培養了各種閱讀技能,如學會辨析各種文體;查工具書查資料;圈點勾通、批注文章;做讀書筆記、摘錄卡片;分析歸納總結;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等。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用教。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運用以上技能,面對人類文化瑰寶,就不會無所適從,他們將在海闊天空中任意馳騁,實現他們的理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