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在校主體班次學員閱讀現狀的調研,探析影響領導干部閱讀的主要因素,提出從建立健全考核體系、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優化資源及服務宣傳等方面促進領導干部閱讀。
關鍵詞:領導干部 閱讀 黨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F0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9-221-02
自2014年起《政府工作報告》中連續3次提及全民閱讀: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構建現代公共文化體系。這就要求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文化、終身學習良好氛圍,從“鑿壁借光”、“積雪囊螢”等典故就可窺見到古人勤奮讀書的影子。“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領導干部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最有效方法是通過閱讀汲取他人優秀成果,使自身學識日滋月益。黨校圖書館作為教學的輔助部門,應成為領導干部閱讀的積極推動者,形成積極學習、樂于閱讀的校園風氣,去感染、輻射、帶動全民閱讀。
一、領導干部閱讀現狀
隨著社會轉型,物質文明飛速發展,人們處于實用、效率等快節湊生活狀態,網絡與電子媒介的普及改變了傳統閱讀方式。為了解當前領導干部閱讀狀況,通過對我校主體班次學員問卷調查、訪談、跟蹤圖書館利用率等情況整理分析,并采取有力措施推動領導干部閱讀。
(一)學員基本情況
我校每學年培訓、輪訓領導干部約4000人次,本次以2017年春季進修學員為例,職務涵蓋廳局級、縣處級、科級等23個班次約2000余人,其中隨機調查200人。
(二)閱讀動機和內容
據調查,領導干部閱讀經典著作的占被調查總人數9%,其目的在于把經典了然于胸,用以指導思想和行動,以益于對問題做出正確判斷;閱讀與業務相關、經管類書籍的分別占54.8%、19.8%,目的在于更新知識、開闊視野,提升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閱讀古今中外傳統優秀文化經典的占46.5%,目的在于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升人格魅力;閱讀新聞資訊、時事政治的占33.5%,目的在于提升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其中部分憑個人興趣選擇娛樂新聞、休閑時尚類書籍,目的在于消遣和獵奇。
(三)閱讀方式和渠道
進入數字時代,傳統紙質閱讀已不是唯一方式,逐漸向電子媒介領域延伸,閱讀內容也從單純紙質書刊向電子資源過度。相對于紙質書刊不便攜帶、更新速度慢等不足,Ipad、手機、電子書閱讀器等便捷式的手持電子設備則占優勢,尤其在4G移動互聯網中,通過手機讀取文字內容、圖片、音頻及視頻,其內容豐富且互動性強,并不斷延伸閱讀領域,逐漸受到領導干部青睞,但存在碎片化、快餐化等閱讀淺嘗輒止現象。針對不同閱讀文體,領導干部選擇不同閱讀方式,閱讀新聞、消譴類選擇手機、電子書,閱讀專業書籍多數選擇紙質圖書,并習慣批注、摘錄等。據統計,領導干部家庭藏書量人均達600冊,閱讀渠道主要是自己購買、在線閱讀及從圖書館借閱。
(四)閱讀時間和數量
調查顯示,85%領導干部利用業余時間閱讀,44%利用工作空檔時間閱讀,每周閱讀5小時以上的占82%。隨著移動閱讀終端日益普及,領導干部閱讀時間、空間無限延伸,每天通過手機閱讀1小時以上的占65%,紙質圖書年閱讀數量在5本以內的占45%,6至19本的占30%,20至50本的占9%,50本以上的僅占6%。2016年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5 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說明領導干部年紙質讀書量高于普通國民,但領導干部對當前閱讀狀況評價“好”或“很好”的僅占28%,而評價“一般”的占65%認為,說明當前領導干部閱讀狀況亟待改善和提高。
二、影響領導干部閱讀的原因探析
(一)閱讀重視程度不夠
調查顯示,70%領導干部喜歡讀書,30%對讀書持一般態度,沒人表示不喜歡讀書,說明多數領導干部對讀書都持積極態度,但卻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有的認為現有知識足以應付工作,講話稿可由秘書代勞,專業知識可咨詢專家。有的認為職級晉升與讀書沒有直接聯系,也許用于讀書時間多了,工作和應酬時間就少了,反而影響工作和升遷,導致領導干部對讀書不夠重視。在處理工作與閱讀關系時,有的認為干比學重要,當工作與閱讀發生矛盾時放棄閱讀選擇工作。即使是在進修期間,因課程安排較滿、學習任務重,其主要精力用在消化理解課堂知識,有的進修期間還要兼顧工作,有的借助進修平臺加強聯絡以增進了解,多種因素導致課外閱讀時間無法充分保證。有的是為跟風而閱讀,存在實用型、功利性現象,缺少明確而長遠讀書計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養成懈怠讀書心態。
(二)閱讀資源缺乏有效保障
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受益終身,目前出版發行市場競爭激烈,一些出版社為追求經濟效益,那些可讀性強的專業學術書籍無法進入發行主渠道,而內容低俗、暢銷圖書卻屢見不鮮,導致領導干部選擇圖書時出現“迷航”現象。新媒體時代,電子閱讀方式及閱讀內容受網絡、電視以及無處不在的廣告影響,每天不斷刷新人們記憶,海量且缺乏有序管理的信息資源夾雜著無效甚至不良信息讓人難以甄別其內容真實性,影響閱讀行為和閱讀效果,只能選擇快速瀏覽等“淺閱讀”,這種表層化閱讀形式往往是以“知道”代替“知識”,長此以往將形成懶惰、鈍化思維,不利于形成深層次思想共識。
(三)宣傳不到位,信息素質有待提高
調查中發現,領導干部在黨校進修期間沒去圖書館原因除了時間短、學習任務重,更多的是不了解圖書館功能及資源。當被問及圖書館功能時,多數回答是借還書,對圖書館所提供的其他資源和服務知之甚少。目前我校已開通移動圖書館業務,本次調查中發現移動圖書館的使用率不高,近半數學員表示從沒有利用過移動圖書館,甚至不知道圖書館網站。
三、黨校圖書館促進領導干部閱讀的服務策略endprint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說到:“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使領導干部在全民閱讀中起榜樣、標桿作用。作為閱讀推廣主力軍——圖書館,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助推領導干部閱讀。
(一)建立健全考核體系,增強領導干部閱讀動力
1.加強閱讀評價。通過對進修學員實行閱讀積分制以促進領導干部讀書,閱讀積分主要根據圖書借閱量、數字資源使用頻率、參與圖書館活動表現等,并及時跟蹤閱讀水平和閱讀效果,將閱讀積分記入培訓檔案。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培訓檔案應作為考核領導干部的參考指標之一,納入績效考核、提拔任用等評價體系,切實增強領導干部學習動力,并逐漸形成閱讀常態化,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使有志于讀書的領導干部有更寬廣發展空間,成為一個求知受教、益思增慧的有識之士。
2.注重學用結合。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閱讀是否取得成效,在于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知識存儲器。為促進領導干部做好學、思、行環節,做到深入系統、融會貫通地學,進而學思結合,以思促學,達到學而用,學而行,再以實踐促進學習。學科館員應主動深入教學科研一線了解學員在工作、學習中難題及困惑,并收集、整理相關成功案例供他們參考,或提交學習小組討論交流。
(二)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營造書香校園
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符合黨校特色讀書活動,營造良好閱讀氛圍,激發領導干部閱讀的熱情。
1.圖書推薦活動。鑒于領導干部工作繁忙、學習任務重以及面對魚龍混雜的書籍難以選擇,為幫助領導干部快速找到所需圖書,圖書采編人員根據領導干部閱讀傾向,定期通過圖書館門戶網站及班級微信群、QQ群等網絡媒介,向領導干部推薦相關專業最新書、暢銷書等;在教學樓、宿舍樓空檔區展出所推薦圖書,供學員隨時閱讀。如我校圖書館階段性推出“領導干部推薦書目”、“教師推薦書目”等,統計表明,推薦圖書館藏借閱率高于其他圖書。
2.贈送書刊活動。為緩解館藏空間飽和問題,同時讓閑置書刊得到再利用,體現它應有價值,圖書館可將館藏剔除圖書及過期雜志等按資產處置相關規定低價出售或贈送;動員領導干部向圖書館、社區、鄉村書屋等贈送書刊活動,以豐富館藏資源,幫助需要的人實現讀書夢想,讓更多人分享讀書的快樂,帶動全民閱讀。
3.以賽促學。圖書館作為推動閱讀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唯一力量,需加強其他相關部門支持與合作,聯合開展閱讀推廣,擴大校園影響力。攜手教學和管理部門開展讀書征文、讀書心得共享等活動,在校園網主頁學習專區上發布優秀書評和讀后感,營造濃厚讀書氛圍;與書刊供應商、數字資源銷售商等合作開展與學科內容、時事相關的知識競答、競賽活動。2016年6月,我校圖書館為配合學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與中國知網聯合舉辦全省校院系統“踐行‘兩學一做有獎知識競答活動”,增添了學習樂趣,全省校院系統教職員工、學員踴躍參與,收效頗佳。
(三)加強資源和硬件設施建設,夯實服務保障
1.加強資源整合。出版物學術水平影響著館藏資源質量,圖書館應著重收集核心出版社及相關專業知名作者信息,深入了解所購書刊出版過程中是否進行嚴格質量審查與把關。緊跟干部成長規律與培養方向,關注他們需求動向,動態調整采集方向,使采購文獻資料具有針對性、前瞻性,以適應領導干部培訓和實際工作需要。同時,基于年輕領導干部更青睞于便利、快捷閱讀方式,閱讀的資源需求傾向于數字資源,圖書館應加強數字資源整合與建設,保障數字資源服務,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搜集適合手機閱讀的資源,諸如獨立成章、篇幅短小、內涵豐富學習問答、案例解析等,或提供微信公眾號、網絡視頻等媒介,為領導干部提供喜聞樂見、由淺及深的內容。
2.美化閱讀環境。在提倡全民閱讀背景下,充分發揮圖書館在引導閱讀、提供服務方面作用。在提供充足閱讀空間的同時注重用戶感官體驗,以滿足用戶不同閱讀需求,空間布局設計應突出個性化、人性化。一方面讓讀者感受到寧靜、整潔、溫馨的閱讀環境,為用戶提供進行思考的知識服務區,以吸引并留住讀者,同時體現濃厚學術氛圍優勢,加強研討區、展示區域功能,通過動靜結合的布局,使圖書館成為領導干部閱讀的最佳場所。
3.建立多元閱讀平臺。新媒體時代,手機作為功能強大的媒介之一,除了進行館藏書目查詢、圖書預約、續借、超期處理等功能,還可實現自身閱讀和與其他人閱讀信息傳遞與交流;針對領導干部不同閱讀需求,開展個性化閱讀推廣服務,進行書目、活動信息及相關數字資源推送;建立領導干部專屬知識庫,通過移動閱讀設備嵌入數字資源庫中,領導干部只需登錄自己賬號就能跟蹤到相關網站、數據商提供的最新文獻,有效節約檢索時間,還能摒除大量廣告干擾,為領導干部進行數字閱讀提供便利通道。
(四)重視服務項目宣傳與培訓,擴大服務影響力
1.加強服務宣傳與培訓。為使學員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圖書館資源及服務,宣傳與培訓工作應從學員入校開始,通過當面或在學員宿舍發放《圖書館服務指南》、不定期在校園網或班級微信群發布新增資源等。為引導學員利用館藏資源,由圖書館業務骨干定期為學員培訓,重點包括館藏分布、檢索路徑、檢索步驟、圖書排架規則,以及推介圖書館網站和數字資源使用方法等,讓學員熟練掌握索書方法,并進行現場參觀學習,讓他們深入了解圖書館功能,增強利用圖書館意向。
2.引導深度閱讀。與表層化“淺閱讀”相比,思考型、研究型“深度閱讀”可以培養人的邏輯思維,進而深刻感悟知識,汲取精華。圖書館除了加強文獻資源建設、提供優質服務,基于一些領導干部鑒賞能力的差距,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進行閱讀指導,針對不同文本選擇相應導讀方式,以圖畫、影像、聲音等生動直觀表現形式讓領導干部在由淺及深、寓教于樂過程中重新激發起閱讀熱情,培養領導干部從“淺閱讀”到“深閱讀”。著重加強經典導讀和地方志導讀。經典名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作品所表現出來的知識內涵成為領導干部學習典范,雖然有些名著言簡意賅,所表述的內容博大精深,給人增加理解上難度,通過名師導讀啟發讀者思維,對原著有深入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鑒于多數領導干部異地為官的現象,為了解當地自然、經濟、政治、文化及歷史變遷,最直接方法是閱讀地方志,古語道:“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地方志是對一個地方各個方面情況記載,對領導干部開展工作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參考文獻:
[1] 盧麗娜,范華,馮旭華.山東省黨員領導干部閱讀現狀調查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2(4)
[2] 袁浩.“數字時代”尤其需要高質量閱讀[N].中國社會報,2016(4)
[3] 闕寧南,李兆雄.領導干部閱讀狀況調查與分析[J].政策,2016(6)
[4] 邵蔚旸,彭輝,林玲.黨員領導干部閱讀狀況調查與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25)
(作者單位:中共福建省委黨校 福建行政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1)
[作者簡介:魏秀玲,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資源建設及讀者服務。]
(責編:賈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