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娟+郗修芳+陳本士
摘要:博雅教育的英文名稱為Liberal Arts Education,中文還可譯做:通識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素質教育等。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臘,后來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經典的教育方式。博雅教育以培養博學多才、道德高尚、志趣優雅的自由人為宗旨,將“人格修養”與“知識積累”完美結合,通過多年的教育研究與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與管理機制。本文從“博雅教育”的歷史沿革及內涵特色出發,闡述了民辦高校引入博雅教育的意義,并結合民辦高校博雅教育開展的現狀,提出教育教學改革的措施。
關鍵詞:博雅教育;教學改革;民辦高校;品牌特色
一、博雅教育的內涵
(一)文理融合、學科交叉的辦學模式
博雅教育取消了“文理分科”的教育體制,課程設置的最大特點是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在廣博的基礎上求精深,目的是引導和教育學生要博古通今、知識面廣,要努力在大學期間積聚 “軟實力”,為將來在某個領域的發展創造條件。
(二)“做人第一,學業第二”的教育理念
該教育理念來自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國外稱之為“全人教育”,與國家倡導的 “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相統一。與國內不同的是,國外博雅學院的學生必須接受關于“做人”的功課學習,并接受這方面的考試,可見其重視程度之高。
(三)精英教育、小班授課的教學方式
國外博雅學校的生師比在8:1左右,師資力量能夠滿足小班上課的需要。小班授課讓教師能夠更好地與學生溝通,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個性問題,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還達不到這樣的標準,但我們可以借鑒該方面的理念,通過其他的方式方法來彌補師資的不足。
(四)校園文化、人文環境的博雅特色
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博雅學校能夠充分利用各種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我國民辦高校推行博雅教育的意義及開展情況
民辦高校借鑒博雅教育的理念,對拓寬辦學思路、完善教育職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在民辦高校開展博雅教育能夠促進民辦高校向品牌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其次,博雅教育能夠促進人們對傳統教育方式的反思,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第三,博雅教育的推行,涉及課程體系的調整、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完善以及教學技能的提高等,有利于促進民辦高校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第四,博雅教育既鼓勵人們挑戰傳統理念和運行方式,又培養人們坦蕩的胸襟和開闊的視野,讓自己與他人、與社會和諧相處,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催化劑。
博雅教育是國外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但在我國還未得到普及。目前我國具有代表性的以博雅教育為特色的高校有:澳門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上述學院中,寧波諾丁漢大學是唯一的一所民辦高校,它是經我國教育部批準、由英國諾丁漢大學和浙江萬里學院聯合創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獨立校區的中外合作大學,也是我國第一家引進世界一流大學優質教學資源的民辦高校,目前在校生6 000多人。通過上述分析可見,在我國南方經濟教育發達的區域,博雅教育開展得較早。
政府部門的重視和引導,是民辦高校開展博雅教育的堅強后盾。2013年1月15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在《2013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工作要點》中提出:“深入開展民辦高校示范校創建活動,重點支持符合公益性等要求的民辦高校創建高水平、有特色的民辦高校。支持1至2所民辦高校試點探索建設小規模、高水平民辦本科文理學院,試行博雅教育培養模式。”這一舉措體現了上海教育部門對小規模、高水平民辦學校發展和轉型的高度重視,體現了政府部門的“引導”職能,同時也反映出政府部門發展民辦教育的新趨勢。
三、民辦高校實施博雅教育的策略
(一)科學而準確的辦學定位
國內成功引進博雅教育的高校都具備辦學定位科學而準確的共同特點,如:澳門大學立足本地,秉承大學仁、義、禮、知、信的校訓,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工商管理、教育、法律、理學、工程、技術等領域上致力于發展成為優質和教研并重的高等學府,通過優質的“全人教育”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科技的發展,為滿足內地和國際社會的需要,培養既有專業才能,又有廣博知識和高尚品德的人才。民辦高校具有靈活的辦學機制,在制訂培養目標時應充分考慮區位優勢及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使他們既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又具有豐厚的人文情懷,在未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積聚可持續性發展的潛能,實現人生價值。
(二)博雅教育理念的不斷普及
博雅教育理念的普及不是件容易的事,全球博雅教育領軍人物、美國波莫納學院院長David Oxtoby先生在接受鳳凰臺記者采訪時曾說,很多人對“博雅教育”有誤解,“在美國和在中國一樣,向人闡釋博雅教育究竟是什么都是一個挑戰”。本人認為,很多人覺得“博雅教育”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產物,該思想不可能在中國的土地上開花結果,因此他們沒有興趣去探究“博雅教育”的真正內涵。可見,對 “博雅教育”由來的省察,能夠促進該理念在中國的普及。各種分析論證表明,“博雅教育”這個名詞屬于中國教育文化的發展產物;它的內涵兼收并蓄了國內外教育理論的精華,并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不斷豐富和完善,因此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民辦高校實施博雅教育,要汲取其教育精華,要經歷一個過渡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三)博雅教育課程體系的建立
博雅教育課程體系主要由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構成,其最大的特色是廣博的知識體系。為了做好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應建立由資深教育專家組成的課程建設指導機構,對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的開設時段及學分占比進行研究和測算,構建一套具有獨到特色、受各界歡迎、經得起考驗、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借鑒國內外辦學經驗、并結合民辦高校的現狀特點,本人認為民辦高校博雅課程體系中,各類課程所占的學分比例大致為:專業課程學分占比為50%;通識課程學分占比為30%;跨專業課程學分占比為10%;其他課程學分占比為10%。考慮到民辦高校學生的基礎略差、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上面數據中通識課程的學分占比對照國內公辦博雅學院略高一些。教學質量監查機構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博雅課程的開展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和反饋,以便于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四)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
隨著博雅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與之配套的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指標體系應不斷充實和完善。民辦高校要針對現有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借鑒,但決不能套用同類院校現有的管理模式,要研制出一套適合自己本校的、科學的、動態的、操作性強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博雅教育旨在培養知識廣博、氣質優雅、博才多能、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它更加注重學生在 “教育獲得”方面的效果。根據當前民辦高校督導機制的“督教”比較到位、“督學”和“督管”相對薄弱的實際情況,該工作的側重點應從對“教”的質量的考查轉移到對“學”的效果的考查,因此教學質量監督與考查的途徑應寬泛化,參評主體應多元化,評價指標應科學化,以保證反饋信息更具真實性、整改措施更具針對性,推進教學改革的深化,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五)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
博雅教育對教師的整體力量和綜合素質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外頂尖的博雅學院平均生師比在8: 1左右,他們所實施的博雅教育模式應屬于“精英教育”,其授課特點是小班化、互動式、多教法,教學內容與當今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形勢密切聯系,學科交叉信息量大,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民辦高校引入博雅教育理念后,辦學特色和發展目標更加明確,教師隊伍人員結構、素質要求的目標因此也更加清晰。民辦高校應根據當前的師資狀況,在人員層次和專業結構方面做好規劃,在開展校內業務學習和經驗交流的同時,多為教師創造校外培訓機會,使他們開闊眼界,豐富思路,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六)博雅教育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
博雅教育注重“全人培養”,鼓勵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對跨學科、多領域的知識進行體驗和探索。民辦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學術知識講座、讀書學習活動、學習經驗交流會、中(英)文演講比賽、文史哲知識競賽等項目來充實與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家風范”,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增長閱歷,學校如有條件,可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學校中的各種學會、社團等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基地,學院應增加對這些組織的重視程度,科學引導,規范管理,使它們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另外,良好的校際合作、校企合作是提高學生綜合技能的重要途徑,應給予大力支持。
綜上所述,博雅教育模式的引入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急于求成。借鑒博雅教育經驗,不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教育成果的忽略和排斥,而是汲取博雅教育理念的精華,讓先進的辦學理念為中國民辦教育的土壤注入豐富的營養,讓民辦教育之樹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參考文獻:
[1]王寂珍.澳門大學博雅教育現狀及啟示 [J].職業技術教育,2016(02):77-80.
[2]蔡連玉,蘇鑫,王玉明.博雅教育與領導力培養—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院士訪談錄 [J].高校教育管理,2015(05):1-3.
[3]陳灝杰,徐小娟,常建軍.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幾點思考 [J].教育與職業,2011(05):161-163.
[4]王苗.博雅教育視角下英美文學教學改革與研究 [J].語文季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7): 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