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琳艷
摘 要:文章從將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多讀題、多思考,提高對題中字詞的理解能力和語感,學會選擇條件解決問題,把條件讀完整、找出隱藏的條件幾方面,研究提高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讀題;審題能力;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9-0041-01
如今的數學教學不再只注重“算”,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感知和分析數學語言和問題,并能通過自己的語言進行內化,準確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發現數學中的“文字游戲”,使其變得有趣而又充滿挑戰。所以,如何“讀”好數學也日益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而“讀”好數學的目的,其實就是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一、將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
在所有的數學題型中,數學應用題用到的機會比較多。解決應用題也就是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便是讀題,通過讀來理解題意,然后才能理清數量關系,并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這就得培養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例如,同學們去植樹,四年級比三年級少植一些,五年級比三年級多植一些。植樹最多和最少的分別是哪個年級?低年級學生的言語發展還不充分,在全面理解問題題意上還是有障礙的,所以,很多同學都感到理解困難。正因為他們還不善于全面分析條件和問題,這便涉及數學的“讀”。所以,教師在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時要先引導學生逐句理解,將“文字”轉化為含有數學符號的語言,也是數學中玩好“文字游戲”的一種重要技能。
二、多讀題,多思考
低年級學生年齡段的思維自覺性發展還不完善,學生之間的差異很大,大部分孩子無法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在解題時,應要求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多讀幾遍題,并從中尋找關鍵字和詞來幫助解題。例如,芳芳的身高是135厘米,豆豆的身高比芳芳矮37厘米,豆豆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用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通常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從總數中去掉一些,第二種是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第三種就是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本題就可轉化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情況,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矮”就是和“少”結合,此題便理解為“求比135少37的數是多少”。很多學生碰見這個問題,都不愿意去細細“讀”明白題意,以致此類題錯誤率很高。
三、提高對題中字詞的理解能力和語感
一般的數學題比較短,信息都集中在少數條件的只字片語中,從字里行間歸納出有用的數據信息來解決問題是玩好數學中“文字游戲”的關鍵。新課標中提及的1年至3年級的學段目標要求:“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字信息做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中的簡單現象。”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可或缺的便是學生閱讀數學的理解和歸納能力,這就需要提高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能力。例如,某停車場小轎車每小時收費8元,面包車每小時收費12元,某輛小轎車停了12個小時,某輛面包車停了4個小時,轎車和面包車各應交多少元的停車費?題中的“各”字影響著整個題目的解題過程。教師在講解時,要引導學生理解“各”字的意思,并將這個問題拆解成兩個小問題,即“轎車應交多少元的停車費”和“面包車應交多少元的停車費”。這個“各”字在數學題中并不少見,它和“分別”是一樣的,都是需要將問題分開解答。對閱讀和理解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應當進行耐心仔細的教導,幫助他們提升能力和信心。
四、學會選擇條件解決問題
如今的數學教學,更重視孩子的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很多題型都是諸如“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自己再提出一個問題,并解答”之類的開放性習題。學生不再是解題工具,而是要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學會應用知識。這樣的目標,則對孩子們“讀”好數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一棵樹苗原來高35厘米,生長7周后,高度是原來的3倍,7周后這棵樹苗高多少厘米?此題中已知條件有三個,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7周”這個條件其實是多余條件,有的學生在讀題時就會錯把7周也用上,導致簡單題目復雜化而出錯。
五、把條件讀完整,找出隱藏的條件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尚處于不成熟階段,注意力無法時刻集中,所以經常會出現馬虎粗心的錯誤。他們思考問題時并不全面,無法整體來“讀”好題目。所以,教師要時刻注意訓練孩子,讓其把條件讀完整,尤其是要找出沒有直觀表達出來的條件。例如,幼兒園小朋友參加跳繩比賽,小芳和小文都跳了24下,小華跳了31下,他們一共跳了多少下?教師引導提問:“問題中的他們包括三個人,你知道是哪三個人嗎?”學生的積極性被這個問題帶動起來,馬上仔細地找出題目中出現的三個人“小芳、小文和小華”,這樣就使問題簡單化了,題目也便迎刃而解。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如何“讀”好數學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積累,總結方法和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帶領學生玩好數學中的“文字游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所以,只有培養會“讀”數學的學生,才能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楊鳳安.芻議數學教學中的證明[J].教學與管理,2010(06).
[2]譚勁,李光樹.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14(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