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萌萌+銀少君
【摘 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中國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今中國的發展。過去的產業結構對環境造成了極大地破壞,同時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本文就中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展開探討。
【關鍵詞】 經濟發展 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
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縱觀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國依舊停留在低端制造業和初級工業化階段,我國的資源利用率遠遠低于其他發達國家。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政府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開始在環保產業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并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雖然我國目前的環境狀況有所改善,但是仍然不容樂觀,中國的環境保護依然在路上。我國未來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有效的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改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的增長。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仍然有差距。看到中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果,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環境保護之路已經越走越近,我們終有一天會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
(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探究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分不開的。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凱恩斯經濟學派認為,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可以把環境質量放在經濟增長之后,只有在國家富裕之后才可能考慮環境保護問題。因此在這一理論的指導思想之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時期,其中以美國、日本等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最為迅速。但是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生活質量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以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1987年布倫特蘭報告會議上對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這樣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的需要,又不對后代滿足其需要構成威脅的發展。”中國于1994年3月正式確立把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中國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然而我國的環境保護依然任重而道遠。
(一)經濟發展是環境保護的條件。經濟發展提高了人們保護環境的關注度。在以往的經濟發展中,企業往往為了追求利益不顧及對環境的破壞。同時由于某些大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環保成本太高,利潤太少,所以一些企業沒有按照國家標準處理污染物,導致環境遭到了極大地破壞。根據馬斯洛需求原理,隨著經濟的發展,當人們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時才有可能追求生活的品質,即更有可能關注和注重環境的保護。經濟越發達,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就更加迫切,才會有精力關注環境問題。所以在經濟發展之后,才有可能在環境保護方投入大量資金整治環境污染,環境保護才有可能實現。
(二)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自然資源作為基礎,那么經濟發展便無從談起。我國目前企業采取的是粗獷型資源發展方式,對環境破壞極大,后期又不注重治理環境污染,導致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極其嚴重。我國現面臨著產業結構的改革,產業結構將由原先的低端制造業向高新技術產業方向發展。中國的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古跡眾多。旅游產業的發展會促進環境保護。在旅游產業的發展中,通過對原始森林、原始地貌、動植物資源的保護,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體制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經濟發展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需要結合本國國情,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國的國情決定我們要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道路。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觀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新的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可滿足后代人的生存需求。同時可持續發展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聯系起來,來達到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是與此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極大地破壞,造成了土地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等問題。我國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應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產業結構改革,加快創新,降低環保成本,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大力度整治環境污染,保護生態平衡。環境污染治理要從源頭著手,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政府部門加大整治力度,制定相關法案,嚴格監管污染企業,努力提高環保科研水平,在環保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資金,促進環保產業水平的提升。倡導全民共同保護環境,提高群眾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全民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社會氛圍。
(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企業,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在工業化初期,某些企業沒有安裝污染物處理設備,相關部門疏于監管,產生的廢氣廢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入到大自然中,對環境造成了極大地破壞。因此我們國家需要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建設資源節約型企業,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參考文獻】
[1] 李相乾.論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6):207.[2017-08-21].DOI:10.16317/j.cnki.12-1377/x.2016.06.165.
[2] 江南燕.論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生關系[J].法制博覽,2015,(04):293+292.[2017-08-21].
[3] 姚麗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關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1,(03):94-96.[2017-08-21].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01.03.021.
作者簡介:刁萌萌(1995—),男,河北省滄州市,經濟學,本科,研究方向:市場經濟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