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芳理
摘要:在高中學習時期,多數高中生都會覺得與其他學科比起來對于生物這一學科的學習與掌握較容易,認為在生物這一學科上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與精力,但是在做題時又往往得不到高分,針對這一現象,高中生物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生物只需要背誦記憶”的錯誤想法,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解題的效率與正確率,讓學生對生物這一學科充滿求知欲與好奇心,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方法;課堂提問;講解
一、夯實基礎
不論是進行那個學科的學習,扎實的基礎知識都是學生學好該學科的前提。在校生高中生物時,教師要確保學生對于課本內容足夠熟悉,并且已經牢牢掌握了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只有這樣,學生在遇到一些考察生物學基礎知識點的題目時才能又快又準確的作答。例如對于有關現代生物技術相關知識點考察的題目:要使表現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術是什么?A.人工授精;B.細胞培養;C.胚胎分割移植;D.顯微注射技術。對于這個問題,高中生首先要明確各選項中名詞的具體含義,然后才能開始分析做題。因為來自同一個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因此表現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可能的原因是采用了胚胎分割移植技術。胚胎分割的特點是來自同一個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動物無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所以這一題應該選擇胚胎分割移植。對于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與運用能夠幫助高中生在解題時節約時間,并且能夠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解題體驗,給學生帶來成就感,讓學生能夠更加順利的解題,從而更加喜歡生物這一學科。
二、注重課堂提問
高中生物老師在課堂上適時適當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積極思維以及主動求知欲,并能夠督促學生及時復習鞏固舊知識,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系統地掌握知識,形成知識結構,除此之外,課堂提問還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學生的反饋,教師能夠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從而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正式上課之前,生物老師可以進行一些記憶型提問,了解學生對于之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對于植物激素相關知識的提問,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植物五大激素是什么、它們的生理作用是什么以及列舉相關的應用案例,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在植物的生長發育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的結果,進而到達鞏固舊知識的目的。
三、重視題目的講解
在學生做完題目之后,教師要及時的對題目進行講解。高中生物老師在講解題目時要圍繞題目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要能夠弄明白出題者的出題意圖,讓學生能夠清楚自己錯在了什么地方,是哪個知識點沒有掌握,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復習工作,有效地避免再次出錯。例如題目谷類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若要增加產量,可以相對增加空氣中某物質的含量,這種物質是()。A.氧氣;B.氮氣;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對于這個題目的講解,生物老師要清楚出題者要考察的是光合作用中暗反應的具體過程以及物質轉換,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和學生一起回顧暗反應的相關知識點,加強學生對于光合作用中暗反應有關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如暗反應發生的場所是在葉綠體基質中,條件為不需要光照,需要多種酶參與以及其物質變化、能量變化、與光反應比較有何異同等。又如對于人體免疫系統相關知識進行考察的題目: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A.皮膚的屏障作用;B.溶菌酶的殺菌作用;C.吞噬細胞吞噬細菌;D.給易感人群接種疫苗。在講解這道題時,生物老師首先要確保學生明白特異性免疫的含義,特異性免疫又稱活的性免疫,是經后天感染(病愈或無癥狀的感染)或人工預防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機體獲得抵抗感染的能力,選項中,皮膚的屏障作用與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屬于人體第一道防線的免疫作用,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與吞噬細胞,即C選項所說的吞噬細胞吞噬細菌,因此這一題應當選擇D選項給易感染人群接種疫苗。此外,高中生物教師對于一些課本中沒有涉及到但是題目中遇到了的知識點可以適當的向學生講解,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讓學生對生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更加強烈,對生物學展開進一步的探索與學習。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在解決生物問題時想要提高高中生的解題能力,對于學生而言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對于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教學活動中要回歸課本,要清楚地認識到課本的重要性,此外,生物老師還要重視題目的講解,要清楚出題者的意圖,教學生一些解題技巧以避開出題者挖的“陷阱”,督促學生做錯題集,以便學生有針對性地改掉自身的錯誤,更好地進行相關知識點的鞏固與復習工作,如此一來,高中生的生物解題能力將得到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 茍玉花.《對胚胎工程的應用及前景中幾組概念的理解與區分》,學術期刊 《新高考:理化生》 2012年5期
[2 ] 潘劼.《胚胎工程的考點突破》,學術期刊 《新高考(高三理化生)》 2013年4期
[3] 趙星.《植物激素間的相互關系》, 學術期刊 《中學生物學》 2011年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