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高樹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于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而物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教學的實效性不高。鑒于此,為保證高中物理教學的實效性,本文就針對高中物理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夠根據實際問題采取有效的優化對策,從而進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問題;優化策略
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多種新型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育教學中,使教育手段和教材內容得到了不斷豐富,不僅提升了各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益,對于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學習困難、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較差等不利狀況,這主要是因為物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不僅包括著理論知識上的學習,更包括著實踐操作的練習,然而許多教師都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導致實踐教學在物理課程的占比較少,極大減弱了物理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有必要針對高中物理教學現狀進行分析,使教師能夠充分發揮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作用,以此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效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1高中物理教學的現狀問題.
1.1教學內容
根據現狀來看,我國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過于側重概念和規律方面,以致物理知識和教學方法不具備較高的系統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準確掌握物理知識的思考方法和物理學科體系。同時,物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教學內容的制定過程中應淡化機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失重和超重,盡可能保留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擴展性思考空間。但是我國教學內容的制定方法過于追求教學成果,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思維發展,以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挖掘,極大阻礙著學生的持續發展。此外,許多教學內容中的實例脫離了現實生活,例如在物體與質點的研究過程中,教師采用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教學實例,但是學生對于這種現象并沒有真實的體會,不僅影響到學生的思考效率,也極大影響著物理教學的有效進行,極其不利于高中物理教學的持續發展。
1.2教學方式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我國各項學科的教學方式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創新,使教師能夠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材知識的傳遞,使教材知識更加生動化和形象化,不僅提高了教材知識的傳遞效益,在某種程度上也起到了豐富教學手段的效果[1]。但是在社會的持續發展背景下,許多高中物理教師未能緊隨時代發展改變教學理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常常將理論知識的傳授作為教學目標,在短時間內灌輸給學生大量的理論知識,對于實踐教學方面存在著嚴重疏忽,導致學生的知識印象不夠深刻,無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行為和實踐操作中,極大削弱了高中物理教學的實效性。
2.高中物理教學的優化策略
2.1教材內容的優化
為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科學制定教學內容,不僅要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物理知識的基本規律和精髓,也要著重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學生能夠結合多方面知識進行擴散性思考,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應用條件。首先,教師應充分掌握教材內容的精華部分和細節部分,對于一些具有可變性的物理規律應盡量淡化,確保學生不會對物理規律產生錯誤認知,使學生能夠做主正確思考,以此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其次,教師應積極關注物理專業的最新成就和發展趨勢,將一些涉及物理方面的學科知識融入到教學內容中,使教學內容的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以此滿足于學生的不同需求,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針對 “加速度 ”的概念的應用,教師有必要出示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例子,神舟七號返回艙從距離地面12千米時處,開始啟動降落傘裝置,當速度將至10米每秒時,接下來,將保持這個速度在大氣層中降落 。一旦返回艙距離地面1.5千米時,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實施艙體再次減速。假設返回艙在第二次減速過程中,一直保持勻速運動,并且當返回艙到達地面時,速度將變為0,以此提出問題,求返回艙第二次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學生在自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鞏固物理概念的記憶,從而有助于學習質量的提升。
2.2教學方式的優化
物理作為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其教學方式與政治、歷史以及語文學科的教學方式有著很大區別,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更加強調實踐教學,而理論知識的學習則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應科學制定教學方法,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夠得到結合運用,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知識進行重復實驗,將一些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操作反映出來,以此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這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效果。例如:在“重力勢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闡述一下重力勢能的具體表現、影響因素以及計算公式,當學生了解到重力勢能的基本情況之后,教師就可以利用氣壓暖水瓶、土豆和水進行重力勢能的實驗。首先,教師需要將水灌入到水瓶使其溢滿,并向下推動活塞使水從出水口流出,之后將土豆放置于活塞上,確認出水口沒有水流出后,就可以將土豆從一定高度自由降落到活塞,若是出水口存在出水現象,就可以表明土豆在放高的情況下可以做功具有重力勢能。其次,學生通過實驗已經了解到重力勢能的具體情況,教師就需要針對實踐內容進行深入講解,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到物理規律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物理現象的不同變化,從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學效果。
2.3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教師不必要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反復講解,只是需要將學生在課前預習的不懂問題加以講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講解問題時,需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保證題目的難度,在講解時,教師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5]。例如教師在導學案中出示這樣一個問題,A、B兩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直線行駛,其質量相等,已知A球的動量為pA=9kg·m/s,B球的動量為pB=3kg·m/s,一旦A球與B球時發生碰撞之后,兩球的動量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1)A、B系統是否遵循動量守恒定律?(2)A、B碰撞前的動能和碰撞后的動能遵循什么規律?教師組織學生對結果假設,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擴散。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案進行批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