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張偉明 任虎
摘 要:在國家學科目錄不斷科學化調整的背景下,設計學專業被調整為授予藝術學或工學學位,這說明設計學專業的工學特征和工程實踐能力訴求已經得到國家和社會的認同。這也對高等學校及其高校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使學生的學習成效達到最佳。目前,這一要求的達成不僅需要先進的教學理念,更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撐。
關鍵詞: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高校課堂;建設途徑;設計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3-00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06
隨著教育科學化進程的不斷加劇,國家根據各個專業的當代特征和社會需要,不斷進行著學科及其學位授予調整。設計學專業作為科學與藝術交叉的學科,學位授予從單一的授予藝術學學位,調整為授予藝術學或工學學位。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出教育科學化改革的不斷推進,還體現出國家和社會對設計學專業工學特征和工程實踐性的肯定。伴隨著這些變化,高校設計專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亦進行調整和深化,也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將課堂教學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學科特征進行著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但針對高校設計學的高效課堂建設,特別是針對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就更如鳳毛麟角。文章從現階段高校設計專業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現存問題出發,探討其高效課堂建設的途徑,以期為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化提供可供參考的理論和方法指導。
一、高效課堂解析
所謂高效課堂主要是指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即以最小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獲得最大限度的良好教學效果。高效課堂的基本特征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互動性、高效性、愉悅性和共享性。高效課堂的本質是培養學生從學會知識到掌握基礎學習能力,并最終獲得終身發展的能力;培養目標是既解決課堂精力流失和學習效率提高兩個方面的問題,又解決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即借助高效課堂的高效學習途徑,最終實現終身學習的目的。
高效課堂的主要教學模式為三段一體和五步三查。三段一體主要是指時間上的課前、課中、課后;過程上的預習、展示、測評;內容上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習慣養成;以及由時間、過程和內容三個部分構成的一個整體。五步三查則是指在三段一體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針對具體教學設計而進行的深入教學方式。五步是指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饋梳理、訓練檢測;三查是指對自主學習之查、對合作展示之查、對反饋檢測之查,即課堂上的三個關鍵教學環節的學習效果調查。
高效課堂主要的教學模型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設計為導向,以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體系,即教學設計——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教師在整個模型中不再是學習的控制者,而是一個“環境管理者”,為學習活動的發生構建環境、提供條件、出發動機、創造可能。
二、高校設計專業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現存問題
(一)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的“時間性”脫節
對于設計專業而言,設計方法的即時性驗證要求較強,且個性化的設計創作對工程實踐訓練和操作的要求更高?,F有設計專業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的分設情況不僅不符合設計專業的特征,還違背了設計創作學習的基本要求,嚴重制約了設計課程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特別是某些高校,采用先安排理論課,結束后再安排實踐課,或者一周理論課一周實踐課的教學模式。調查發現:設計專業課程中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的開展時間間隔越長,教學效果越差。反而是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環節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不僅學生收獲的學習效益最佳,學習效率也是最高的。因此,在高效課堂建設中必須要解決現有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時間性”脫節的問題。
(二)教育技術和教學媒介的“時代性”滯后
根據調查,高校設計專業的教學技術和媒介仍然停留在教具、多媒體投影階段,現代化的慕課、微課、App學習終端,以及互動媒體等形式卻鮮少出現在課堂教學中。甚至很多教師的教學演示,仍然采取教師在中間操作學生在周圍觀看的形式。在大數據海量知識傳授的背景下,陳舊的教學媒介、滯后的教育技術顯然無法滿足現代學生對知識學習的需求。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為目標的高校設計專業高效課堂建設,必須依托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和教學媒介來進行,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化、高質量化。目前,滯后于時代的教育技術和教學媒介必須更新,并且要與當前的信息技術接軌,這樣做不僅能夠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還是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獲取途徑之一。
三、高校設計專業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高效課堂建設途徑
(一)借助網絡教學媒介,引導課堂問題前置
高效課堂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現代海量的知識和信息資源面前,以教師和學生為雙向主體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用先學后教的形式重構學習流程,使傳統的課堂和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將原有課堂中教師提出的知識和工程實踐問題,通過網絡傳輸給每位學生,即前置于課前,使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在課堂單位時間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獲得最優的學習效益,從而達到高效課堂建設的目的。根據對10所綜合類大學的40個設計專業班級的課程進行調查發現,以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是收效最大的高效課堂建設途徑。
(二)借助多元教學媒介,減少課堂精力流失
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通常在20-30分鐘之間。這期間,如果教師不采取一定的教學設計,借助不同的教學媒介增加課堂教學內容的吸引力的話,那么一節課幾乎有二分之一的時間學生的學習精力都處于流失狀態。如何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課堂學習的內容上,最大限度減少學生課堂學習精力的流失問題,就成為高校設計專業的課堂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對多種教學媒介和教學設計的實踐嘗試發現:在高校設計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環節中,開展與工程項目相關的情景模擬是學習精力流失率最少的課堂教學設計形式之一。因此,借助不同的媒體形式,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學生在課堂的精力流失,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最大限度的學到知識、獲得個體能力提升,是高校設計專業高效課堂建設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
(三)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提高課堂實踐效率
根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以及前面對高校設計專業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現存問題的分析發現,課堂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是高校設計專業必須加入的教學內容,還是學習效率提升的重要對象。囿于教學地點的限制,設計專業很多的工程設計實踐很難在學校進行,根據這一弊端,借助最近的虛擬現實技術,以及VR頭顯工具,使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實踐操作”,從而達到工程實踐的目的,也是課堂實踐效率提升的途徑之一。將工程實訓內容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作為一個整體,共同作為課堂教學的內容,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及工具進行模擬實踐操作,不僅能夠加深理論認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還能夠有效節約教學資源,這無疑是高效課堂建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四、結語
隨著我國高校學科及其學位授予的調整,設計專業的工科特征和工程實踐能力訴求日益凸顯,其高效課程建設迫在眉睫。設計學作為一門創造性與工程實踐性的學科,僅僅依靠傳統的教育技術和教學媒介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更無法滿足學生對信息基礎學習的要求。要開展高校課堂的建設,必須依靠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本文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探討以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設計專業高效課堂建設途徑,是一種現實層面的探索性嘗試。研究從先進教育理念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視角,力圖為設計學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提供可供參考的理論和指導方法。
參考文獻:
[1] 金昌杰.學校高效課堂建設思路與策略初探[J].現代教育科學,2015(10):79-81.
[2] 趙俊芳,崔瑩.翻轉課堂的內在意蘊及高校教學改革的未來走向[J].中國高教研究,2016(6):105-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