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兵
[摘 要]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并帶動教育全面發展,相比于以前,現在的教育要求越來越高,對學生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教育方法也在隨著社會進步不斷改進。在小學學習的階段,數學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數學的教學方法也在改變。乘法教學是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在教學難度方面也并不低。對此,為了更好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本文詳細分析小學數學乘法教學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乘法教學;優化策略
我國目前的教育情況是,學生主要是被動學習,十分依賴老師,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相應學習效率很低,另外很多學生都是讀死書,不會靈活應用知識于實踐中,動手能力差,這些都是十分嚴重的問題。而數學更是需要思考與靈活思維的學科,傳統的老師傳授式教學根本無法改善這一情況。對此,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提高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各種優化手段,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整體教育質量。
一、數形結合思想在乘法教學中的優化策略
數學思想方法可以直接題解成為學生對于數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性理解,屬于一種從某一種具體數學知識中所精煉而得的觀點或過程,同時也是數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育內容。數形結合是小學數學教材當中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同時也是教材編排的重點原則之一,各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基本上都是開篇就引出數形結合的教學內容,同時將其貫穿于整個教材當中,從而突出搶到數形結合的教育重要性。以下兩個關于數形結合的教育案例。
例如,在小學數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教育過程中,學生已經掌握了關于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式,同時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分析基礎上,可以以一個由多個正方形拼接而成的長方形圖案,并讓學生計算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學生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圖形發現整個長方形是由多個正方形組成,同時通過已經掌握的正方形面積計算的知識內容計算長方形的面積,之后教師再加以引導并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很快的理解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與寬乘積。再例如,在小學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直接的教學方式便是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倍數定義。也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這幾個數字的和是多少。在這一數學思想的基礎上,可以直接應用屬性結合的思想,并應用繪畫線段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以樹形圖理解教學知識內容,并基本建立數學學習的方法與途徑。
二、歸納思想在乘法教學中的優化策略
歸納主要是指對特殊情況的分析與總結,并逐漸引出普遍結論的一種數學思想。歸納和類比較為類似,在數學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歸納可以劃分為完全歸案和不完全歸納。完全歸納主要是指某類事物當中每一個對象的狀況,并根據事件類型進行總結歸納。而不完全跪安主要是按照某一類事物中的一部分對象進行分析,并提出一般性的總結。例如,在四則預算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50×50×20劃分為兩步進行計算,應用乘法交換律的原則與結合律的概念,將算術轉變為50×(50×20)的計算,此時計算過程就會相當簡單。
三、問題意識在乘法教學中的優化策略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乘法教學中,老師要做好引教學生學習的工作,首先就得設置有趣的情境導入。數學教學中,引入有趣的生活場景或是故事可以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不顯得死氣沉沉,由此將學生引入數學學習,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并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數學的學習有很大益處。數學這門科學本身就很抽象,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思考,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而普遍看來,很多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和思考能力都很差,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單純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沒有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而在提問能力的培養教學中,上課的主體是學生,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教學生學習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去領悟數學知識的奧秘,通過自己的努力而不懂的問題可以請教老師,這無疑給他們增加記憶,既鍛煉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又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加強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從而教學效率和質量都提升了。為了更好的優化提問效果,采用行之有效的課堂氛圍顯得非常重要。數學教學中,引入有趣的生活場景或是故事可以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不顯得死氣沉沉,由此將學生引入數學學習,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并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數學的學習有很大益處。
例如學習乘法的時候,可以設置小明從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零花錢,再用去一些錢買零食等生活場景來讓學生進入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兩名學生在課堂當中模擬相應情境,并要求學生隨意發揮完成一段關于“買賣零食”的情境,如“用100塊買了12個1塊的糖果、5個2塊小吃、2個5塊的方便面”。學生在模擬過程中,會借助所學的乘法內容提出相應的買賣、計算的問題,從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提問與回答能力。
四、乘法知識鞏固教學的優化策略
學生學習了新知識后,鞏固知識則會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鞏固方式也有很多種,單純的讓學生做課后習題效果不是很好。通過各種各樣的鞏固方式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靈活應用,加強對知識的遷移能力,進而提高學習能力。例如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題,習題應源于教材,又要活于、高于教材,既要履蓋知識點,又要突出重點。要體現啟發性、針對性、多樣性和系統性。練習的形式要活潑多樣:從題型上,要有選擇、判斷分析、理解說明等;從學生回答方式上分,要有口答、筆答、個別回答、集體回答、競答、抽簽回答等。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乘法教學中應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取知識,培養獨立學習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這種課堂教學結構形式,對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智力,發展能力,提高課堂效果等都具有較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段素芬,XianweiYuanVanHarpen.中美職前小學教師“教學用數學知識”的發展比較——以分數乘除法為例[J].數學教育學報,2015,22(1):515-516.
[2]溫繡娟,劉建平.中學地理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的問題與優化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13(12):29-31.
[3]黃煒,易肖肖.基于賽事的高校實踐教學機制優化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23(10):38-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