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新時期后,“互聯網+”正在全面融入現階段的教育領域。近些年以來,高職院校致力于推進新課改,針對創業教育也給予了全方位的創新。高職院校在開設思政課的同時,如果能借助“互聯網+”的途徑與手段來輔助創業,那么將會有助于提升同學們具備的創業認識,對于創新潛能予以激發。因此可見,高職院校針對現有的思政課模式需要加以全面轉型,因地制宜探求創業教育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視域;創新創業教育;高職思政課;具體路徑
從基本特征來講,高職思政課本身包含了多樣化的學科內容;在這其中,創業教育應當占據很關鍵的位置。目前的狀態下,受到市場競爭帶來的強烈影響,畢業之后的高職學員整體上面對劇烈的行業競爭,因此必須擁有更高層次的創業意識。通過引入“互聯網+”的全新課堂模式,應當能夠激發同學們在面對思政課時的濃厚興趣,指引其全面探究與創業教育密切相關的創新要點。
一、創業教育與“互聯網+”融合的重要價值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高職院校的很多師生都已接受了“互聯網+”給自身帶來的各項轉變,其中典型就在于課堂模式。這主要是由于,“互聯網+”借助了網絡化的途徑,針對傳統模式下的高職課堂給予了多層次的轉型。與此同時,現今很多產業都建立于網絡資源的前提下,此種現狀不僅帶來了多樣化的學員就業機遇,同時也增添了潛在性的就業挑戰。高職學員自身如果并不具備必需的創業認識,那么很可能表現為迷茫以及困惑的心態,無法迅速找出適合自身的創業方向。
對于現今的高職學員來講,多數學員都擁有創新活力以及創新潛能。與此同時,現階段的高職學員在面對網絡時表現為強烈興趣,傾向于借助網絡來查找自身所需的各項信息。因此可見,針對思政課堂如果能予以網絡化的改進,則有助于擺脫枯燥以及乏味的思政課氛圍,進而確保同學們擁有更為濃厚的創新氛圍以及強烈的創新興趣。在面對多樣化的創業挑戰時,高職學員也能將其納入“互聯網+”的整體背景下,從源頭入手來強化自身具備的多層次創業認識。
二、探求改進路徑
思政教育如果單純停留于傳統模式下,那么同學們對此就可能喪失探究的熱情,因此覺得思政課是乏味并且無趣的。目前的狀態下,思政課涉及到的創業教育占據了相對較大比例,而與之相應的課堂手段也應當隨之而改進。詳細而言,思政課融入“互聯網+”視域的具體措施應當包含如下:
1.轉變根本性的課堂導向
高職思政課應當建立于實踐的根本前提下,因此可見,針對現階段思政課的整體導向有必要加以轉型,進而將其確立為創業教育以及創新教育。這是因為,高職學員只有具備了高水準的創業認識,才能從根源上激發自身擁有的創業潛能,對于自主認識進行了全方位的調動。從目前來看,與思政課有關的導向轉型具體包含了課堂內容、學科理念以及課堂方式等。創業教育本身應當體現為多層次的創業導向,指引同學們靈活選擇自身的創業方向。
2.搭設實踐平臺
思政教育以及創業教育二者應當能實現多層次的融合,而實現上述融合的關鍵落實于實踐平臺。高職院校只有在擁有實踐平臺的狀態下,才可以摒棄形式化以及枯燥性的課堂氛圍,確保在現階段的創業課堂中添加更多趣味性的內涵。因此可以得知,實踐平臺在高職的整個創業體系中占據了核心性的位置。創業平臺本身應當突顯開放性,院校師生也要密切配合,共同致力于創建多層次的全面實踐平臺。
3.健全相應的保障體系
對于高職學員來講,創業意識并非在很短的時間段里就能形成的,而是有必要通過長期性的培育才能真正予以形成。從現狀來看,高職院校亟待著手健全針對創業教育的各項基本保障,其中涉及到資金保障、思想保障及其他保障。“互聯網+”為同學們提供了多層次的全新創業平臺,高職院校有必要密切配合當地的有關部門,確保為面臨畢業的高職學員提供自身所需的各項創業保障。從政策導向的視角入手,應當逐步健全創業轉化的保障機制。
三、結語
面對信息化的新時期背景,高職院校更多接受了“互聯網+”給其帶來的各項影響與轉變。為適應全方位轉型的新階段,高職院校正在著手創建多層次的創業教育模式,對于思政課的傳統模式予以相應改進。因此可以得知,思政課與“互聯網+”實現全方位的融合,此項舉措有助于突顯實效性、針對性以及趣味性,進而為創業教育的整個課堂融入全新活力。因此在實踐中,高職師生還需致力于不斷摸索,逐步構建適合自身的思政課堂模式,服務于高職學員綜合性創業水準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唐暉.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微課模式的應用實踐研究[J/OL].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22-23.
[2]黃瓊珍. “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學研究[J]. 領導科學論壇,2017(07):93-94.
[3]姜春英. “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路徑探究[J]. 職教論壇,2015(35):31-34.
作者簡介:冀雅琴(1990.10—)女,湖北荊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