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英
摘 要 高中物理屬于基礎性的自然科學,對于學生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的要求相對較高。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yè)都步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教育領域也深受影響,“微課”成為教學中的新名詞。本文從“微課”的內涵入手,對高中物理教學采用微課的優(yōu)勢及微課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分析,旨在為微課應用到物理教學中提供參考。
關鍵詞 微課 物理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對于高中物理的學習相對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這就要求學生對學習掌握方法,而對于教師的教學也有新的要求。為了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微課逐漸被教師引入了課堂。微課的應用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直觀展現(xiàn)教學目標,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微課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為物理教學的質量提升做出貢獻。
1微課的內涵
所謂“微課”即微型課程最早出現(xiàn)于美國,其基本內涵為建立在視頻等多媒體技術之上,將教師在課堂內外的教學過程進行記錄,然后再將其重點部分剪輯成片段,學生可以將其用于課堂探討之中,以便于對某個知識重點或難點采取針對性學習。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微課提供了技術方面的支持。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微課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教學方式,學習到更多知識,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的了解程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與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及時彌補自己教學的不足,進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
2高中物理教學采用微課的優(yōu)勢
2.1物理實驗更加直觀,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深層了解
高中物理課程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實驗。但是,由于現(xiàn)階段各個學習硬件設施的制約和課堂時間的限制,很多時候物理實驗課程成為擺設,學生根本沒有親自見到實驗的過程,從而對物理知識的實用性產生質疑。微課的出現(xiàn)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它能夠將教師整個實驗的過程拍攝下來后利用網(wǎng)絡傳播給學生,學生通過觀看物理實驗相關視頻,感受物理的神奇,同時也能將理論知識和實驗進行高效融合,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中的內涵。
2.2存在多個教師的多種教學視頻,給學生帶來新鮮感
微課是利用網(wǎng)絡和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的,所以它拍攝的內容并不是一個或者兩個教師所專屬。在教學活動中經(jīng)常會存在學生因為長期聽某一個教師的課出現(xiàn)學習疲勞的情況。而微課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網(wǎng)絡的鏈接學生可以看到多個教師的教學視頻,接觸到多種教學風格,增加學生對物理教學的新鮮感,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目的。
3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3.1在課堂實驗設計中的應用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在生動的物理實驗中,學生不僅可以在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過程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還可以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印象,進而完成對知識的自主性探索。但是,由于高中物理教學實驗的特殊性及其教學條件的限制,并不是每個物理實驗都能在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如:有些學校的實驗器材不充足、有些實驗內容存在較高的危險,從而造成學生不能進行試驗操作。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形式,將實驗的整個操作過程呈現(xiàn)處理,為學生提供真實生動的實驗情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實驗的心愿。例如:在進行“光電效應”的實驗中,教師可以自己錄制一段自己進行試驗操作的視頻,將其插入到教學課件中,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該項實驗的了解,獲取物理實驗知識,還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3.2在重難點突破中的應用
在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課堂時間太長、重點不突出,有些學生在一節(jié)課過后,仍然不知所云。微課的應用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例如:在“電流的磁場”一課中,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以及“安培定則”的應用是教學重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將這個課的重難點進行整合,并將其做成相應的視頻,每個視頻里面只對一個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視頻主題上。而學生在完成自主學習之后,可以在課堂上針對一些不懂的問題與同學和老師進行討論,進而在相互啟發(fā)的過程中,共同完成重難點知識的突破。
3.3在學生課后學習中的應用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微課為學生課后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為了充分發(fā)揮微課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小視頻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課后家庭實驗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將微課與演示實驗進行有機結合,創(chuàng)新實驗的演示手段,充分展示演示實驗的內容。例如:在進行第十八章“原子結構”的講解時,其中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就可以通過微課來進行課后的學習,在進行這類演示型微課的設計時,一定要按照以下五個流程來進行設計:(1)明確主題導入實驗;(2)快速明晰原理回顧;(3)明確實驗的要求;(4)展示整個實驗過程;(5)進行實驗演示的總結。此外,教師也可以將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中的重點、難點和需要加強鞏固的知識點通過習題的方式做成微課,便于學生在課后進行練習和鞏固。例如:教師在將“為什么熟雞蛋能豎立旋轉”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學習,通過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觀察生熟兩種雞蛋在進行旋轉時出現(xiàn)的不同物理現(xiàn)象,理解熟雞蛋能豎立旋轉的原因,以此來完成相應的拓展思考題和與該課程所配套的習題。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微課的出現(xiàn),對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微課不僅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教學方式,感受不同的教學風格,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同時還有效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積極探索微課的應用策略,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jù)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王塔娜.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3):111.
[2] 李航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經(jīng)濟導刊,2017(03):176.
[3] 米敏.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5):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