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岳華


摘要:2016年9月13日林崇德教授領銜的學生素養課題組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3方面6個素養18個基本點。事關今后的課標修訂、課程建設、學生評價等。2017年初在教研員陳亮老師的主持下:蕭山區提出《初中科學學科核心素養》包含“科學觀念”、“科學方法”、“科學探究”、“科學態度”4個核心素養。在這些大背景下,學校教育如何審時度勢重新確定培養目標,這個關鍵的決定方向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本文針對此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一月一型;一科多型;核心素養
引言
結合我們虎山路初中的特色和實際,根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18個基本點,參照蕭山區的《初中科學學科核心素養》,繼承13年—16年《新范式下的“一科多型”研究》的經驗和成果。本次課堂開展《核心素養立意下的新一科多型研究》提煉了培養初中生“模型建構”為主、以“探究推理”為主、以“問題解決”為主、以“觀念形成”為主、以“態度建立”為主5個素養的5種課型。
我們計劃著在一個月通過4、5次教研活動研究和構建一個課型,為什么不是一周一型,一學期一型呢?因為一個月的時間正好,第一次研討確立課型和課題。然后有一周的時間可以準備課型和課題的結合,接著以同課異構形式展示,大家通過評課方式研討完善課型。又有一周的時間可以再準備二次再優化展研再通過研討定型課型優化細節,最后一星期展示和匯報。一個月4周的時間長度正好切合了這個教研活動的流程,不像一周那么倉促,不像一學期那么拖拉。
一、教研活動過程
第一周:在教科室主任沈國軍老師主持下學習理論知識,指出課型和課題的選擇要著眼于核心素養進行。
規劃課型和課題確定的思路:
明確目標:培養學生什么樣的核心素養,使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到什么程度。
選擇內容(載體):選擇哪節課選擇什么活動能更好促成這個核心素養的發展。
有效實施:怎樣的課型運行確保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在實施中著力探索有益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
教研組遵循這個思路結合這學期未上的課程討論認為5月份的課型目標是著重發展學生“問題解決”“質疑批判”的2個素養,課型的框架是先 創設一個中心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然后用一系列子問題推進教學進程,通過子問題的解決學到新知或方法返過來能解決中心問題,最后要對問題進行應用。
課型確定好以后,我們討論課題,課題是載體要能促成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選擇的課題是否滿足能通過列舉有待解釋的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或通過學生的活動創設問題情境或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好的問題情境引出的中心問題應與學習課題相關、應使學生感到有趣、應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應是學生自然生成的、應注意聯系前后知識等。
最后確定課題《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推選王丹波和胡銘老師以同課異構的方式進行展研。
為什么同課異構呢?因為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能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這樣能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汲取融合兩個老師兩個備課組的精華,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第二周:兩節課展示,《上課集錦》講解:1、王老師的課堂大氣,更多的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但在技術應用提升課堂效果方面比較欠缺。
2、胡老師的課堂更多的是高科技。胡老師是杭州青年研訓班的技術指導,杭州的科學各類教研活動技術后臺都胡老師在負責。教研活動微信簽到也是胡老師開發的。
3、這是王老師根據教研組的二次研討后的課堂,汲取胡老師的優點改進一些策略,巧妙的設計引發學生產生質疑,培養學生“質疑批判”素養。
二、研討記錄發現的不足
王老師的課第一:聚焦的問題不清晰。聚焦的問題是“如何提高植物移栽成活率”,這個問題太大、干擾因素太多,涉及到葉子的作用、環境因素等。
第二:問題模塊的選擇邏輯關系不清,重點不明。像模塊二:植物根系分類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知識,只要會分類就好不許要花太多時間在講特點和畫圖上。又比如模塊三:根尖的吸水部位在哪里?其實這個才是我們這節課的真正要聚焦的中心問題。而模塊四:是我們解決中心問題的知識儲備,應該提上來讓學生學。
胡老師的課堂第一:任務驅動型課堂與我們設計的理想課型不一致。
第二:發展學生“問題解決”“質疑批判”素養,在課堂上落實還不是很到位。
基于2位老師的優缺點,我們討論對課型的結構做調整。
三、結語
此次教研活動,探索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研載體:一月一型。同時也探索出與課型研究相配套的學案設計模版,這樣不僅使學生很明確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解決問題的流程是怎么樣的,讓學生“好學”,老師“好教”。同時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也得到了提升,比如教學的設計、作業的布置、學生的評價都要站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這個高度進行。教學行為得到了改善,使學科核心素養的真正落到了實處。
通過這樣的主題化、連續性的研究方式,營造了教研組的良好的教研和協作氛圍。師徒之間的傳幫帶在活動中實實在在發揮著作用,師傅們傳授老道的經驗讓徒弟們少走彎路,也傳承著一種踏踏實實、辛勤工作的精神。徒弟們也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最后也使課堂教學得到真實有效的技術提升。
參考文獻:
[1]盛思月,何善亮.論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途徑--基于近年來核心素養主題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參考.2016(04):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