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虹+司翔宇+黃俞翔
摘 要:對于專利數據的分析挖掘是專利信息應用傳播的有效保障。中國專利的同日申請制度自實施以來受到廣大專利用戶的歡迎,在專利信息應用領域,同日申請信息也被越來越多地關注。文章通過對中國發明及信息專利同日申請挖掘方法的研究展示,為精確挖掘同日申請的發明專利與新型專利的對應關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同日申請 挖掘 專利公報 匹配
中圖分類號:F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0-186-02
一、中國發明及新型專利同日申請挖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專利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但是,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尚未終止,且申請人聲明放棄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可以授予發明專利。
2010年4月國知局實施電子申請后,一篇專利在同一日分別申請為發明及實用新型從技術實施層面變為可能。該申請方法受到廣大專利用戶的歡迎,從設立至今使用該方法的頻率不斷加大,經查公報數據,自公開(公告)日20100407至20130102中存在“同樣的發明創造已同日申請發明專利”的此類數據共186239件,數量較大。
在專利信息應用方面,同日申請是專利價值度評估體系中的關鍵因素,通過對同日申請的檢索,了解同一申請的實用新型授權情況和發明授權情況,對判斷一件專利的價值度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同樣的發明創造已同日申請發明專利”僅在實用新型專利公報圖像上有所標識,不便于同日申請專利的檢索應用。
經過數據分析,可以制定同日申請專利實用新型與發明的匹配規則,通過匹配規則將同日申請信息從代碼化數據中提取出來并設置檢索字段,便于通過檢索查詢專利的同日申請情況。
二、同日申請專利實用新型與發明匹配的基礎
1.基礎數據提取。匹配規則的核心是數據匹配,所需要匹配的數據范圍為2010年4月國知局電子申請系統上線后公布的實用新型專利及發明專利公報信息。所需匹配的數據項為實用新型專利的同日申請標識、申請號、申請日、申請(專利權)人、發明人、發明名稱、法律狀態等;發明專利的申請號、申請日、申請(專利權)人、發明人、發明名稱、法律狀態等。因此基礎數據提取是進行數據匹配的基礎和第一步。
基礎數據存在于公報代碼化數據文件中,通過解析代碼化文件并識別關鍵字來確定待提取信息的具體位置,進而提取基礎數據。提取的基礎數據內容如表1所示。
2.匹配原則制定。根據同日申請的特點,即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的特性,制定申請號、申請日、申請人、發明名稱四元素同時匹配的基本匹配原則。但在實際匹配過程中發現有同日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的發明名稱、申請人不同的情況,為了保證盡可能多的匹配同日申請,在基本匹配原則之外,制定擴展匹配原則,即擴展發明人匹配及識別法律狀態信息匹配。
三、匹配流程詳述
1.基本匹配流程。根據基本匹配原則,以實用新型專利作為出發點向發明專利進行匹配。基本匹配要求申請號、申請日、申請人、發明名稱四元素完全一致,且匹配結果唯一,因此基本匹配同時也是最優匹配,通過基本匹配得到的結果為精確匹配結果。如圖1所示。
2.法律狀態擴展匹配。當基本匹配無法匹配到唯一發明專利時,考慮法律狀態擴展匹配。法律狀態擴展匹配核心是實用新型專利公報數據中同日申請專利的特性,即同日申請專利的實用新型專利在公報事物信息中的狀態為“避免重復授權放棄專利權”。通過識別公報事物中的此關鍵信息,獲取公報事物中的“放棄生效日”,“申請號”等信息作為匹配要素再次匹配發明專利的基本信息。法律狀態擴展匹配在無法通過基本匹配一對一精確匹配的情況下,通過擴展匹配要素,即法律狀態信息進行匹配。匹配結果唯一時,為精確匹配;匹配結果不唯一時,為模糊匹配。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3.其他要素擴展匹配。當基本匹配無法得到精確或模糊匹配結果時,采用先減少基本匹配要素,再擴展其他要素進行匹配,以擴大匹配結果。減少基本要素指匹配過程中僅用兩個基本要素進行匹配,如申請人、申請日等組合;其他要素的擴展主要涉及同族信息、分類號信息、發明人信息等。其他要素擴展匹配在匹配方法上采取多輪循環匹配,如使用第1到第N申請人與申請日組合進行N輪匹配。其他要素擴展匹配的匹配原則較為寬泛,匹配結果的準確率無法確定,因此結果均為模糊匹配結果,需要后續流程進行驗證,進而確定正確的匹配結果。具體流程如圖3所示。
4.驗證匹配結果。匹配結果的驗證僅針對其他要素擴展匹配的結果,且僅針對唯一匹配到的結果,通過比對匹配源和匹配結果發明名稱的關系,來最終確定匹配結果為精確匹配或是模糊匹配。具體結果如圖4所示。
5.篩檢匹配。對于其他要素擴展匹配,當最終匹配到多個結果時,需要進行篩檢匹配,進一步縮小匹配結果的范圍,去除冗余結果,提高精確度。具體方法為對匹配到的多個結果進行驗證匹配結果和法律狀態擴展再匹配。具體流程如圖5所示。
四、匹配后處理
匹配結束后,對于未能成功匹配到結果的實用新型同日申請專利進行原因分析,分析的方向有兩個:(1)同日申請的發明專利未通過實質審查;(2)同日申請的發明專利未公開。為了提高匹配的精確度,減少匹配的遺漏,需要以專利數據的公開周期為匹配周期,對未能成功匹配的實用新型同日申請專利進行周期匹配。
五、總結
同日申請的意義在于,實用新型專利審查周期短、授權快、費用低,在發明專利未授權時,可以先以實用新型專利權來保護發明創造;發明專利審查較實用新型專利嚴格,若出現新穎性和創造性的問題導致發明專利沒有授權,則還能保證有一個實用新型專利權來保護發明創造。在專利戰略布局時,一般申請一個基礎專利,然后盡可能地將發明技術要點分別申請多個專利,這樣可以最大范圍地保護專利權。基于同日申請的意義,對同日申請的數據加工和挖掘,有利于在進行專利的價值度評估方面提供必要有力的數據支撐,有利于進一步進行有效的專利戰略布局,對專利信息應用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蕾,俞可嘉.重新確定申請日對相同發明創造的“同日申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4(05):98-102.
[2] 林清源.同日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的提交流程優化建議[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6(08):123-127.
[3] 楊薇,陳家安,丁勇杰.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同日申請的法律風險及對策[J].專利代理,2015(04):70-72.
(作者單位: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81)
(責編:若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