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蕾
摘 要:當前新課程理念下越來越注重教學的興趣性和學生的體驗性,在小學音樂旨在培養和提升小學生音樂感知與欣賞能力的課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三維教學目標,將游戲性教學充分地運用于音樂課程開展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帶著興趣、帶著激情投入進去,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完成好規定的學習內容。主要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游戲性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
一、將情境表演有效運用于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之中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不同類型的音樂內容實施不同的游戲性教學策略,在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情境表演是運用較多且收效較為明顯的一種游戲性教學模式,其核心的要義在于通過科學合理、精準有效、緊密相關的游戲性表演展示,實現學生學習過程中興趣性和積極性的調動。情節性是當前小學音樂教材中包含音樂內容的共同特性,基于此,教師應當強化對學生音樂內容創作與編排的引導,讓學生通過自身對音樂內容的理解與感知進行表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應知應會的音樂基本知識,而且對于整個音樂課堂氛圍的活躍與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在音樂表演之中相互吸取別人的長處和優勢,彌補自身的短板與不足。在《小青蛙找家》一章節的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分角色地對于青蛙找家的過程進行表演,有扮演小青蛙的、有扮演小青蛙找家路上遇到的幾個好心的小動物的,讓小青蛙在熱心的幫助之下找到自己的家。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就會基于自身的角色而對音樂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與感知,力求演得精彩、惟妙惟肖,其結果就是學生學到、學會了音樂知識,鍛煉了自身的表演技能。
二、將靈動教學充分運用于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之中
由于小學音樂教學多是打基礎、做鋪墊的工作,目的在于形成小學生一定程度的音樂核心素養,讓學生具備和掌握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與技能。音符教學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制作“音符提示”的游戲方式吸引學生的充分參與。主要方法就是基于不同的音符制作出“音符提示”,然后將制作好的“音符提示”貼放在小學生背部。同時,教師可以隨機地選擇一段音樂進行播放,當音樂播放中出現某一個音符之時,則需要背部張貼“音符提示”所對應的小學生要完成一次“跳躍”。一般在小學音樂教學的初級階段應當選擇一些音符節奏較為緩慢的音樂,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感知與做出反應,隨著教學進程的深入和學生對于音符熟悉程度的增加,教師應當循序漸進地增強音樂體現和彰顯音符的速度與頻率,讓學生能夠針對播放出的音樂實現快速理解、快速反應。音樂節奏則是音樂基礎中的另一項核心內容,音樂節奏存在于任何一種音樂之中。在小學生音樂節奏的認知與辨識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借助高爾夫音樂教學的思維與經驗,讓學生通過敲擊物體實現對節奏的跟進與反饋。通常教師需要播放出一段節奏較為明快的音樂,可快可慢、可急可緩,與此同時,讓學生用筆敲擊桌子和水杯進行附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實現對于音樂節奏的充分把握,而且學生對于某一個音樂中的節奏之美和旋律之美的鑒賞、體驗能力也會得到不斷地發展與提升。
三、將比賽競爭成功地應用到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之中
每一種游戲都是有一定的游戲規則貫穿其中的,要運用游戲規則進行獎優罰劣、激先督后,讓學生按照游戲規則的要求進行競爭與比拼。通常小學生都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和充分的競爭心態,他們渴望在表現自己的同時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贊揚,實現自己內心深處的“自我實現”。在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之中要將競爭性比賽運用其中,以此實現對學生音樂學習動力的激發,讓學生在對音樂的欣賞與感受、學習與探究中提升音樂素養。在《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一章節的教學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在完成規定教學內容知識之后,讓每個小組隨機抽出兩名學生進行演唱比賽,從演唱發音的準確性、節奏和韻律的掌握、整體的演唱效果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測評,并列出演唱比賽的成績,對于演唱較好的一組學生基于一定的獎勵,而對于演唱較差的小組則給予一定程度的“懲罰”,讓學生在小組內部合作與外部競爭的濃厚氛圍之中,實現深入學習、認真領悟、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習等,通過比賽競爭游戲的運用小學生就能夠自發、自主地強化自身對于音樂內容的分析與理解。
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思路和模式進行轉變與改進,從提高小學生音樂興趣、提升音樂鑒賞能力出發,筆者認為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應當將情境表演有效運用于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之中,將靈動教學充分運用于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之中,將比賽競爭成功地應用到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之中,切實提升小學游戲性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參考文獻:
[1]陳怡帆.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的研究[J].教育,2017(2).
[2]滕林韓鵬.小學游戲性音樂教學的實踐研究[J].讀天下,2012(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