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影川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文言文、古文的學習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但同時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部分。在小學中,學生年紀小對古文的理解能力不夠,但是古文又是整個語文學科中最有意思、最精髓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播最直接的一種形式,雖然在小學中古文出現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學好每一篇對學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小學期間要將學生對古文的學習基礎打牢,并且要培養學生對古文的興趣,為今后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關鍵詞:古文教學;興趣課堂;方法
對于學習文言文來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多讀多看,而在讀之前應該先讓學生對“古文”產生興趣,然后要理解一些關鍵的詞和字。因為在小學課本中出現的古文都是比較短,而且相對比較簡單,所以我們只有讓學生在興趣中、理解著去讀,才能讓學生將古文的內容記在心里,才能提高學生對古文的興趣。那么具體應該如何去做,下面談談我的一些方法。
一、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打破傳統教學
在古文教學中,傳統的課堂只是一味地給學生照本宣科地讀,然后又通過課本去給學生解釋,讓學生對這個本來新鮮好玩的知識點失去興趣。古文作為一種我國文化的傳承,是每個學生必須要學的,而且在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其實對古文是很感興趣,但是為什么學著學著就沒了興趣。歸根結底就是教育方法的問題,所以說在教學中首選要提高學生對古文的興趣。那么在學習之前,我通過對話的方式來引發學生的興趣,比如說:
老師:你們見到我會怎么問好?
學生:老師好!
老師:在古時候,我們稱老師為夫子或者先生。
學生:(邊笑邊說)夫子好。
老師:如果讓你對老師介紹你們的爸爸,你們會怎么說?
學生:(有些興奮地說)夫子,這是我爸爸(老爸)。
老師:我們古代是這樣說的“夫子,這是學生的家父。那你們的爸爸想請老師去家里做客,讓你們傳達你們會怎么說呢?”
學生:夫子,我爸爸請您去我家。
老師:我來用古話教大家說“夫子,家父請您到寒舍一聚。”
學生:老師為什么要說是寒舍呢?
老師:因為在古代人們是很謙虛的,一般都會稱自己家為寒舍,或者府上,這樣說就能表現出自己的謙卑。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就是,大人在介紹自己孩子的時候,男孩一般會說是犬子、普通人對自己的稱呼為鄙人或在下。在請求別人原諒的時候經常用到望海涵,所以說我們在看古裝劇尤其是三國演義之類的電視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就是在下的犬子。下面我用現代的語言描述一件事,誰能用古話翻譯“孩子在外面和人發生了口角,爸爸帶孩子向人家道歉,請求對方原諒孩子。”有經常看古裝劇的學生就會回答:“先生,這是在下的犬子,無意沖撞到先生,望先生海涵。”這時候我會為他鼓掌。然后問大家:有沒有覺得古文是個很有趣的事情,而且有時候用古文說話會顯得有一種大俠的感覺。學生都回答說:“有。”這時候我會問大家,那我們就通過古文的課文來學習更多的古話好不好!通過引導和對話的形式,學生已經對古文有了濃厚的興趣,在進入正式講課的時候也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去聽。
二、通過理解記憶,避免死記硬背
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或者是老師都是以完成考試的目的來學習和教學,所以基本上都采用了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情況讓學生記得慢且忘得快,我認為在古文的教學中,應該采取理解性的記憶,要讓學生能理解這個字或者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就像上面說到的,古文其實是很有樂趣的,比如在文章《學弈》中,首先題目這個“弈”字,要先讓學生知道說的是“棋”,而弈秋這個弈指的是這個人名字中的一個字。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誰知道“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是什么意思?有學生回答說:“弈秋是通過下棋很好的人,但是后悔教兩個人下棋”。這時候我會用古問的說法回答:“非也、非也。”(看著下面學生有不懂的就解釋,“非也”就是不對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首先弈秋,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那“通國”呢?大家知道我們的人民幣是全國通用的,這個通就是全部的意思,那通國是什么意思呢?有學生回答說:全國的意思。我說:是的!那這個“之”的意思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的”,而“善弈”的意思是什么?誰知道,有學生舉手說:就是下棋很厲害很擅長。我說:回答正確,后面的者和也一個是人的意思,一個是感嘆字,就是我們說的啊,呀!后面一句第一個字“使”是讓“誨”大家看這并不是后悔的悔,而是教誨的誨,所以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誰能說出來?有人舉手說:“弈秋是全國下棋很厲害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我說:非常正確。
在這樣邊解釋,邊提問的形式中,始終可以讓學生跟著我的思路走,一點一點地讓學生去理解這篇古文,然后在整篇講完的時候,讓學生先用現代的語言敘述一遍,然后再去朗讀幾遍,記住一些關鍵字。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全文,加深對這篇文章的印象。
所以說在古文的教學中,方法很重要,理解文章更重要。培養學生興趣之后再加深對古文的理解,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去掌握古文的精髓,喜歡上古文。
參考文獻:
[1]方潔.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存問題及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4.
[2]楊晴晴.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