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若琳
摘 要:眾所周知早在黨的十五大就已經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方略,而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更是開啟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時代。依法治國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道路交通上。交通警察是公安系統中最大警種之一,其工作范圍也十分廣泛。從空間范圍劃分,其中包括道路運輸交通、水路運輸交通、公路路政交通、地方海事交通。其行政執法依據主要包含法律法律、法規及地方性法規。其執法目的為維護道路安全暢通,為百姓提供良好的出行環境。本文主要論述交通警察行政執法裁量權的形式、行政執法的現狀、行政執法裁量權面臨的問題以及提出一些規范性策略。
關鍵詞:交通警察;行政執法;裁量權;法律規制;策略研究
現如今交通警察在行使行政執法權利的時會面臨很多問題。由于法律具有的滯后性及社會關系的復雜性、行政違法行為具有的形式多且繁雜的性質,導致相關的法律或規范不能面面俱到、詳盡周全。因此,特殊情況下交通執法工作者應如何及時、合理、合法的進行處置,成為現今交管工作中面臨的一大問題。因此本文通過論述,將詳盡的對交通警察行政執法裁量權法律規制進行研究。
1 自由裁量權的定義
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法律事實要件確定的情況下,在法律授權范圍內,依據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則,自行判斷行為條件、自行選擇行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決定的權力。其實質是行政機關依據一定的制度標準和價值取向進行行為選擇的一個過程。自由裁量權一般與行政行為結合在一起,是國家賦予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幅度、范圍內有一定選擇余地的處置權力。在一定程度上為自由心證,即在法律框架內,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可根據經驗法則、邏輯規則和自己的理性良心來自由判斷證據和認定事實。以交通警察日常工作中最常見的違法停車為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條:“機動車應當在規定地點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機動車;但是,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施劃的停車泊位除外。 在道路上臨時停車的,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中“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便要求交通警察應用自由裁量權,根據經驗法則、邏輯歸責判斷該機動車的臨時停靠是否已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的通行。
2 交通警察行政執法裁量權的形式
面對所產生出現的交通問題,交通警察的裁量權主要體現在是否給交通事故責任人處罰,在給其處罰的基礎上選擇處罰類型,基于處罰類型施加懲罰程度以及懲罰時間。通俗例如早高峰期間車輛、行人密集,此時一行人在紅燈亮起時通過人行橫道,被交通警察制止后認錯態度良好,并保證以后不再犯。此時,交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條“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人行橫道的路口,或者在沒有過街設施的路段橫過道路,應當在確認安全后通過。”,第八十九條“”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于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非機動車駕駛人拒絕接受罰款處罰的,可以扣留其非機動車。”給予當事人處以口頭警告。但如若該行人拒不認錯,態度惡略,此時交警便可給予該行人5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3 交通警察行政執法裁量權行使的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
很多情況下,我們習慣將行政法裁量權比喻成一把劍,當然這把劍是雙向的,在合理的行使下能夠解決交通案件,處理好事件,但是不能合理使用甚至是被亂用的話,不僅會對相關案件的個人的權益進行侵犯,甚至會引起大眾的不滿,造成對交通警察執法的不信任或是抵觸情緒,這樣對實現依法之國的基本戰略的實施增添障礙,這樣是極其沒有意義的。
當前我國各地區的交通警察形式行政執法裁量權主要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3.1 對交通事件的違規懲罰存在不公平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由裁量權在一定程度屬自由心證,因此依靠交通警察等相關執法人員對事件的懲處主要依據其對法律法規的理解程度,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做出的裁量也是不同的;其次外界的自然環境因素以及社會環境因素也會影響交通警察等執法人員的判斷。由于以上筆者提到的客觀因素都會影響執法行政裁量權的合理使用,但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局限性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存在這些必然會導致交通警察的裁量不足或是超出了標準。
3.2 行政執法法律法規跨度較大,幅度不能細化
針對于交通的法律法規都只是以一定的概念進行解釋,對于不同的交通事件偏于寬泛的行政執法規定就會在裁量權的行使程度上產生一定的偏差。眾所周知,首先現階段的各種法律法規以及規定都只是單單的指出確定了處罰的原則以及基本閑置,但是對于面對具體事件應該怎么樣懲罰,懲罰的程度的具體解釋并不明確;其次不同地區、不同部門有著不同的規章制度,這樣一來其裁量權的行使的幅度的跨度就會變大,從而導致交通警察等工作人員在行駛裁量權的時候就會出現隨意性和不公平的處罰。
3.3 交通警察是行政執法裁量權的使用者,執法人員的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政治素質以及工作方面的業務素質等綜合素質也會影響行政處罰裁量權的運用
現在部分地區的基層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不盡相同,在面對一些突發的狀況的時候其很容易就一些產生意見分歧;由于文化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同會導致其在對一些法律條文的理解上也會存在一定偏差的現象,這樣就會容易偏頗的形式裁量權。
3.4 在這個人情社會中部分執法人員在形式裁量權的時候都會被自身的感情或是被自身的價值觀所影響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的圈子里總少不了人情和人緣,這對于交通警察而言也是一樣的:試想某交通警察在執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親戚有未隨身攜帶駕駛證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條 “”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于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第九十五條 第一款“上道路行駛的機動車未懸掛機動車號牌,未放置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或者未隨車攜帶行駛證、駕駛證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扣留機動車,通知當事人提供相應的牌證、標志或者補辦相應手續,并可以依照本法第九十條的規定予以處罰。當事人提供相應的牌證、標志或者補辦相應手續的,應當及時退還機動車。” ,此時對于該交通警察而言如何行使裁量權就會變得相當矛盾:于情違規駕駛的駕駛員是自己的親戚,做出過重的懲罰會傷害感情,于理該行為已經是違反了行政法應該受到懲罰。endprint
這樣在這種人情關系中,交通警察在行使裁量權的時候就會有失偏頗,造成了失公的現象。
4 交通警察行政執法裁量權法律規制的規范性策略
通過對交通警察行政執法裁量權的形式分析以及當前我國各地區的交通警察形式行政執法裁量權主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筆者主要通過以下幾點的論述來具體說明如何促進交通警察行政執法裁量權的有效使用。
4.1 法律產生裁量權并為其提供保證,但裁量的范圍應該局限于法律、服從于法律,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進行裁量
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提升對軟法的認知:所謂軟法就是禁止使用我們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則,軟法的提出是與硬法而相對的,而硬法就是指那些能夠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則。因此在促進交通警察行政執法裁量權的有效使用的時候要加強對交通警察的軟法教育,增強其軟法精神的素養,使其在執法的過程中能夠自動自覺的遵守軟法違反,形成良好的習慣。眾所周知法律是社會生活行為的調節器,對于人們的生活生活至關重要,而裁量權作為法律的重要組成成分合理有效的使用極其重要,因此增強對執法人員的軟法教育,提升其執法素養至關重要。
提升執法人員的軟法教育可以采取定期開展相關業務類課程,讓其能夠實時以平等待人、合理行使裁量權為基準,以契合立法的目的與精神,應自覺主動憑借法的根本原則,公正對待責任人,出于公平的審視,做到不曲意逢迎或是刻意加大處罰;遵循法律法規的規定,合理正當考慮潛在因素,不失衡、不獨斷專行;信守承諾公平公正,保持行為與語言的一致性。
4.2 建立健全立法規制,加強完善程序規制
在現階段我國的行政法所建立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實現完全的細節化,很多情況下的裁量都因人而異,出現了一種多元化的狀態,與此同時授給予交通警察行政執法的裁量權的法律法規也有不符合規范、不依據科學的地方,且不同交通警察行政執法機關在制定魔板裁量的基礎時容易過多地考慮自身部門的利益,易于忽略相關責任人的利益和客觀實際情況,從而會導致建立出來的行政執法的裁量權法規不切實際,進而無法操作。因此建立健全立法機制至關重要,與此同時也應該加強完善程序規制,讓一切的裁量都有理可依有程序可走,所以前提是應制定一套符合科學的、公平正義的、合理合適的、透明清楚的行政程序,健全法律法規對行政管理活動開展的具體環節的規定,制定清晰明確的執法流程,從而使行政主體用程序規制來加強對自身的規制,約束裁量權的使用。
5 結束語
依法治國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的交通上。交通警察行政執法主要是在法律方面、法規方面以及規章方面的相應規定的處罰種類、幅度內做出行政處罰的權限。總而言之,交通警察合理行使行政執法裁量權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筆者始終堅信,經過交通警察、執法機關工作人員等的不懈努力,終將會存在的問題解決,提高合理行使行政執法裁量權有效性,促進法治社會的完美建設。
參考文獻
[1]方世榮.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09):45-48.
[2]閻英.論行自由裁量權及其法律控制[J].行政與法.2015(05):90-92.
[3]姜明安.論行政裁量的自我規制[J].行政法學研究.2016(01):5-12.
[4]應松年.依法行政教程[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5(06):144-149.endprint